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初探

2017-01-28 15:25鲍晓媛
黄河之声 2017年3期
关键词:古筝演奏者赏析

鲍晓媛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初探

鲍晓媛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探讨心理境因有利于人们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发掘传统音乐的魅力。目前在许多高校古筝教学中把心理境因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深入探讨古筝演奏技巧在乐曲上的完美体现以及赏析者在欣赏乐曲时内心与演奏者的互动——即所产生的心理境因。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古筝教学中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培养演奏者良好心里境因的方式提出相关对策。为提高高效古筝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传统音乐;高校古筝教学;心理境因

作为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乐器——古筝,这件古老的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发出古典的气息。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与保护,古筝教学及其艺术价值在社会上更是备受关注。对于演奏者自身而言,古筝的演奏与欣赏能力能够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塑造人的内在气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因此成为人们培养文化修养、提高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而言,重视古筝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的内容,发挥传统文化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演奏者在演奏古筝时,能否把赏析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情境中,感悟古筝曲中蕴含的美感与内涵,成为发挥心理境因的关键所在。

一、分析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

境因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实境,是指意境的具体表达,具有实际意义;其二是虚境,是一种虚幻存在的心境,由心理活动主导。其中,实境是演奏者与赏析者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感官配合展示音乐魅力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意境,主要传递音乐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与丰富感情,通过这些实际表现,在演奏者与赏析者之间搭建一个情感交融的平台,达到情感契合的境界。此外,虚镜则更强调在音乐演奏的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演奏者与赏析者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心情亦是随着音乐而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忧或思,在想象的空间里感悟生命的真谛。虚镜带给演绎者与赏析者更多的是空间与自由。在音乐的开头与结尾,或是音符连接的细微之处,都是渲染虚境气氛的时机,能够把每一个音符汇入到人们的情感深处,用音乐触动人心。音乐是看不见的诗,是触不到的灵魂之语,它用音符与节奏表现出来的抽象感情若是真能用心去感受到,那会是非常振奋心灵的记忆,将永生难忘。因此,倘若说实境是肉体,那么虚境则是灵魂,人们用自己的灵魂与音乐的灵魂沟通,该是件多么令人愉悦的事情。

我们提到心理境因,在通常情况下指的是指虚境。但需要注意的是,虚境与实境是音乐形成中必不可分的两个重要因素。只有虚境与实境相互交融,才能真正用音乐打动人心,与之产生共鸣。在实际演奏和欣赏的时候,虚境与实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做到虚实结合。艺术造诣高的古筝演奏者,能够充分把虚境与实境相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高校古筝教学,要想充分展现出古筝的魅力,就要把虚境与实境的含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学习古筝的功底固然重要,除此之外还要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高校音乐教学层次更加完善。

二、古筝演奏赏析中培养良好心理境因的方式

演奏者要把乐谱结合自身的情感再演绎出动人的乐章,第一步要做的是用心感受乐谱,领悟乐谱传递的情感。古筝的发展源远流长,每个历史时期的古筝乐谱都展现了该时代的特点与音乐风格,因此演奏者必须要深入了解古筝乐谱的历史知识,包括时代的特点、音乐流派、音乐风格等,立足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角度去探讨古筝乐谱的文化内涵,分析作品的深刻含义。有些古筝作品创作描写的画面更贴切现实生活,我们可以从乐曲的写作背景入手,了解作者当时采风时所见到的风土人情与感受到的文化底蕴,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作品本身的含义。再有些作品是为古诗词谱曲,例如《枫桥夜泊》,也许只有抽象的音符才能凭借旋律的意境与诗词交相呼应描绘出我们心中那幅——夜影细风惹流萤,轻舟曳,粼波微断,叠影暗画屏。这样唯美且孤寂的景象。演奏者脑海中有着《枫桥夜泊》的景象,将自己幻化成诗人,将心中的万事诉与琴听,再用纯熟的技巧演奏出心中的感触,从而也让赏析者沉浸到乐曲中。如此才是将虚、实两境刻画出了极致。让赏析者切身感受到隐藏在音符下的更深意义与情感。

三、高校目前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资源的匮乏以及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高校进行古筝教学主要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型的针对性强,教学质量高,能够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起到很强的指导作用,但与此同时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心血,往往教师的数量无法达到教学的需求。一方面,古筝教师资源匮乏,因此会导致没有及时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缺乏通过交流和互动形成的良好心理境因。该种模式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部分学生在平时个人演奏时相当顺畅,技艺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但由于心理的把握欠佳,在实际正规演奏现场时未能发挥应有的水平。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仅仅依靠自己导师的力量来完成对一首作品的学习与了解。往往没有真正站在“主角”的位置上考虑作者想表达的真正意义。学生学习态度大都偏向于“旁观者”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复述概括,并没有真正地将自己拉进作品的故事情节里,亲自去演绎出作品的真实情感。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在拿到一首作品时先调查作品写作背景,作者创作该作品时的心境。其次,分析作品的旋律性、调式调性、曲子结构。并且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需通过大量的媒介方式去观摩学习各高校老师以及优秀青年演奏人员,即不同的人对这首作品的理解上有何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吸收借鉴融入自己的理解。最后再去请教自己的导师,请导师对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对自己演奏作品的一些建议,方可完成对一首作品的掌握。学习过程中应多与老师沟通自己的想法,切不可只依赖自己导师的力量成长。

(三)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应用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指示为主,学生的弹奏要根据教师的指导来进行,而演奏的途径是使用物质乐器,也就是说学生要演绎乐曲就必须要切实地对乐器进行操作。如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音乐演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现代信息的发达、场景模拟训练的强大功能都是音乐教学和演奏的发展因素,但往往被忽视,没有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虽然传统物化乐器演奏赏析对学生形成练习习惯有很大的帮助,但也会给学生练习带来一定的不便,学生的自主性会有所下降。

四、优化古筝教学的策略

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与教师自我素质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因此,教师除了掌握一般性的教学方法,还要锻炼自己的各项素质。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古筝演奏除了是一门技艺,更主要的是对于美的探索与追求,教师的个人情感对于古筝教学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各高校应适当地组织一些学术座谈会,将全国各地的古筝教师与名家聚集起来对于在古筝演奏技巧上和教学上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彼此相互吸收借鉴经验,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在选拔音乐教师的时候,虽然要注重教师技能方面的水平,但也要强调教师之大,师德为先。若要以技能考核老师并非是首位的,技能再好的老师首先也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以德服人。然后再以最简单的语言传授最专业的知识。

五、结语

高校要提高古筝教学的质量,需要重视培养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不断与时俱进、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要结合学生的能力与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把古筝教学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讲课的过程中拓展文化的知识面,做到技巧与文化内涵的互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及实践内容,促进古筝演奏与赏析心理境因的养成,全面提升学生的演奏与赏析能力。■

[1] 尹丹.具范兼容方成大家—浅谈古筝与传统文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2] 宁静论先秦礼乐的审美意识与教化功能[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3] 涂永梅.教手与教心—试论古筝教学中的一个辩证课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7.

鲍晓媛(1979-),女,山东邹平人,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乐器演奏古筝。

猜你喜欢
古筝演奏者赏析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唢呐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训练方式探讨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