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四)
——两次激烈的讨论一个是关于秋瑾一个是妇女地位

2017-01-28 20:17李士金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
艺术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南戏秋瑾薛宝钗

□陈 楠 李士金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

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袁编云薛宝钗“封闭到庄而不露的地步”,何谓“庄而不露”?薛宝钗没有流“露”过对宝玉的感情吗?袁编云:“在生活上,她也有爱美的天性和很高的审美能力,可她却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去扼杀或压抑自身的爱好和情趣[1]。”“在生活上”“也有爱美的天性和很高的审美能力”?生活的“爱好和情趣”与“爱美”和“审美”对等吗?薛宝钗如何“常常”“扼杀或压抑自身的爱好和情趣”的?用道德规范自我的言动思虑,是“扼杀或压抑”吗?袁编云:“逐渐已被封建文化磨去了应有的个性锋芒:对自己所爱的人与物不敢有太强烈的追求,而对自己不喜爱的人与事也不敢断然决裂,他的生命处在一种扭曲抑制状态。”“磨去了”“应有的个性锋芒”,这是说薛宝钗毫无个性锋芒,连应有的都磨去了,不应有的更谈不上了。那么,薛宝钗果真如袁编所说吗?“不敢有太强烈的追求”?那是有“强烈”的追求了?黄老的新浪博客在“试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版)”一文中批评袁编云:南戏“综合了宋代众多的技艺,如宋杂剧、影戏、傀儡戏、歌舞大曲,以及唱赚、缠令等在表演上的优点,与诸宫调的关系则更为密切”。(三卷,276页,13行)此处提法有误,“与诸宫调关系更为密切”的并不是南戏,而是北杂剧。因为诸宫调“对后世戏曲音乐特别是元杂剧的音乐产生过直接影响”,“从元人杂剧分为旦本、末本,一折由一个角色主唱,套曲的组织方式,以及多用叙述的手法描写战争场面等,都直接受到诸宫调的影响。”(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616页)而南戏则不然,它既不按宫调来划分套曲以组织情节,也不是一人主唱而是多人分唱合唱。就表演形式而言,南戏受到诸宫调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就音乐曲牌而言,王国维曾作统计:南戏曲牌出于大曲者二十四,出于唐宋词者一百九十(实为一百八十七,王计数有误),出于诸宫调者十三,出于元杂剧曲名者十三,出于南宋唱赚者十。(见《宋元戏曲考》)据以上统计,也看不出南戏“与诸宫调关系更为密切”之处。

二、两次激烈的讨论一个是关于秋瑾一个是妇女地位

如果说对老师的第一印象,绝不是在本学期的课堂上,而是大一的时候路过老师的课堂,每次路过老师的教室,我和舍友都会停留一阵子,小心翼翼地探着脑袋往教室里望望,然后讨论着老师的长胡子,以及老师和学生自由的讨论。那时候,记得特别清楚的是,舍友每次都会长长叹息一下:“如果我们的任课老师是他就好喽,哎,一看这老师就是博学而且很是和蔼啊!”然后我们说说笑笑地离开。那时候我们还给老师起了一个亲切的绰号“长胡子老师”。后来终于有一天,老师您教我们的中国文学史啦,当看到课表上老师您的名字时并没有多少印象。可是当走进教室看到老师本人时,我笑了,“这不就是长胡子老师嘛”。第一次课上,老师就说了本学期的上课模式并安排了我们每个人的任务。说实话,起初我是拒绝的,心里接受不了这种模式教学。原因有三:一是自己的懒惰,自己查资料,自己选定主题筛选材料,自己准备课件写讲稿。我的天,这得多麻烦啊,用时花费要比平时课堂多得多,真是想想就烦恼;二是我们从小习惯了老师讲课我们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主导课堂现在让我们自己主导,真是有点不适应;三是我自己不太好意思,放不开自己。之前也做过类似的讲课,只不过是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往往都是其他人讲,我只负责材料的收集就好了,现在自己一个人,指望不上别人了,真担心自己招架不住。在这样“不满”又有点“小抗拒”的心情下我开始准备课件。选定选题,查资料,分析材料,准备课件,写讲稿……终于搞定了。由于学号靠前第二次课就轮到了我,看到前几个小伙伴的讲课,我越来越紧张了,手脚都慌了。在这里我得承认刚上讲台我声音都是颤抖的。我慌乱地瞄了瞄老师的表情,看到自己讲得还不错,于是乎,慢慢轻松自信起来,越讲越兴奋,也慢慢喜欢上这个舞台。心里也就不抗拒这样的讲课模式了。课后与老师交流,看得出老师对我的鼓励,就这样,我才知道自己可以的。有时候也就是一次的机会,认识到自己原来是可以的!抗拒的小心情全然没有了,越来越期待自己下一次的讲课。也是从那个时候,我才开始想读更多的书,想拼命地充实自己。学期即将结束,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本学期课堂上的一些收获和感想吧。记得老师在课堂上做过两次小实验。一次是随机抽取三位同学上讲台,随机问了他们三个人不同的关于上学期文学史课的知识和相关内容。说实话我也记不得太多,也不能完全回答老师的问题。就是在这个实验后老师您告诉我们“要在原著中游泳!”当时我不是很赞同,我觉得见解比原著重要,我课后和男朋友也探讨了老师的看法。我男朋友很赞同老师您的看法并且很认真地告诉我“一个人的见解有时候往往是片面主观的而且是偏袒的,远不如原著那样来得实在”。后来仔细回味老师的话,打消了自己心中的困惑。现在的我不再那么在乎自己的想法看法,更多地阅读原著背诵原著,惊奇地发现,原著看得多了,视野自然也就开阔了。第二个实验呢就是当两节课快要结束时,让我们每个人讲出本节课自己所记住的内容或者知识点,不要重复。当我们一个个接着快速完成后,老师您总结了结论:容易被记住的往往是那些讲得生动形象的。其实还有就是最后的那个,因为时间短,脑中还有些印象的,如果隔段时间后再实验,那么记忆深刻的绝对是那些生动形象的讲课。这个实验对于以后想要当教师的我有很大的触动,以后如果成了一名教师,那么我一定会努力做到让自己的课堂生动形象,避免教科书式的教学。记忆深刻的还有两次激烈的讨论。一次是关于秋瑾,一次是妇女地位。这两次争论是激烈的,可以说是火药味有点足。这两次争论,我都觉得很无奈,因为肯定没有结果,各持己见,再加上我们的个人阅历等问题,对问题的认识难免不够深刻。也是因为这,我们有时候很难理解老师您的看法。课后我都很认真地思考老师所说的和同学们讨论的想法,对于秋瑾的看法,我很是赞同老师您的看法。如果我是秋瑾的老公,在那个时代,出于男人的尊严或者某种男子主义,我绝不会允许自己的老婆去参加那种活动,并不是我不爱国,也不出于那种为社会为解放等那种大情怀,就因为她是我的女人就不行。也许其他人肯定有自己的看法,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法不同是难免的,一味地想拿自己的观点压倒别人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当讨论的双方有任何一方就坚定我是对的,你说什么我也不听,那么讨论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我所认为的讨论是相互交换想法,认真听取别人的看法,仔细思考,以吸取他人正确的看法。除此之外,我记忆最最深刻的便是老师课后告诉我的一句话:“如果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什么事也就做不成了。”我是个特别在意别人看法的人,我感情特别的敏感。他人的看法往往会影响我的心情,它就像蜘蛛网似的缠的我无法摆脱,以至于做事四面讨好,束手束脚。后来和男朋友再次讨论起这事,他让我铭记一句话:“有事别怕事,没事别找事。这样你就过得轻松了。”我做不到啊!学期要结束了,竟是这般不舍。也许反馈有好有坏,也许第一次这样上课让我们不太适应,也许我们被动的习惯了,更也许是我们的某些思想还没成熟。但是我们都有很认真地去努力。在这学期,老师新的授课方式锻炼了我们自主思考动手以及筛选信息利用信息等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审美、认知、阅读等十大能力。我想若干年后,我们也许就懂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谢谢老师这学期的教诲。 最后想提点小小的建议:每个人可能对某些知识的兴趣以及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下次进行这样方式讲课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带着兴趣,我觉得准备的过程可能会更加的愉快。(陈楠)

三、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传承文化与个体生命的天赋和教育直接关联。每一个生命都处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既是历史性的遗存,又是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空间。提升改造改善自己的生活空间意义重大。无友不如己者,这是促进个体生命积极向上的真理。创造真善美的生活环境,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提高个体生命的智能,这是文化传承的基本功能。比如个体生命需要记忆能力,这与人类的快乐生活密切关联。注重形象,加强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学习实践中培养记忆能力[2]。传承文化就是要全体人民激活对数千年的文明的记忆。现实是即将过去的历史。比如,我们的语文教科书提倡“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这是非常好的。可惜学生难以深入实际生活,家长老师为分数始终把孩子关在书斋中训练考试能力。素质教育理论在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要话题。从所谓的学术权威到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在谈论,都在研究,都在思考。但大家的看法分歧不小,观点各异。我们不能要求一种理论的绝对统一,但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是必须有比较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的。各人的意见难以完全一致,是可以允许的,但理论的模糊性也可能对实践起误导作用,使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实践之前就存在危险的前提[3]。

猜你喜欢
南戏秋瑾薛宝钗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南戏《张协状元》中古庙和鬼神的功能探析
作品集
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探究《红楼梦》薛宝钗为人处事的利弊
薪火相传 以启山林——“钱南扬学术成就暨第八届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
新形式下如何让秋瑾文化成为学校活动的精髓
钗在奁中待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