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艺曼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以《别亦难》为例浅谈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理解
耿艺曼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以《别亦难》为例,通过诗人李商隐诗歌中的文学艺术创作为媒介,领略到诗人具体意境,分析歌词,赏析歌曲风格,判断此首歌的曲式,来从不同角度综合的来理解《别亦难》这首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品内涵。以音乐的节奏、和声、音色、韵律等因素的组合而产生的音响为媒来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情思,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艺术创作的思索和追求。进而让我们更加了解艺术歌曲的定义及其特点,也从而让我们更能领略到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
艺术歌曲;特点;歌曲背景;旋律风格;咬字特殊处理
1998年,由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为词,借助优美浓郁的越剧曲调而谱写的抒情歌曲。正能看出艺术歌曲是诗人与作曲家之间的联谊,是诗情与曲情之间的有机契合。
《别亦难》,根据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诗的后四句改编而成。本诗是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此诗用女性的口吻描写了在爱情的悲伤中,又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执着精神,颇为丰富的感情世界。
前两句描写了因为某种力量的阻碍,一对有情人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难以忍受。第一句是因相思之切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分离的苦痛。首句的“别”字,不是指当下已经话别,而是指即成的被迫分别。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见困难,第二个是表达内心痛苦难堪。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思念之情难以割舍,痛苦之情难以禁受。诗人在第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连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天即将逝去,而自己不幸的境遇以及心灵上无尽的伤痛,也如同这眼前随着春天的消逝而逐渐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丽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虽然是写自然环境,但也侧面的反映了抒情者的心境,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微妙的相似契合。这种借景映人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下是挺常见的。
接下来的两句接着写的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思”是谐音,全句说从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般绵绵不尽,蚕吐丝到“死”方至,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也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因不能与对方相聚而痛苦,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就像蜡泪直到蜡烛烧尽了才流完一样。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悲情的痛苦,也有炙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但无望中仍要追求,所以这追求也有着极其悲观的色彩。“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蜡烛作比喻,以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的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的多了。
整首歌以《无题》古诗词改编而来,且只选取前四句作为歌词,前四句着重揭示了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尤其出彩。诗境与曲境高度融合生成作品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情感内容。
《别亦难》这首歌是借助优美浓郁的越剧曲调而谱写的抒情歌曲。旋律下行,节奏舒展,风格委婉细腻,柔和深沉,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浓郁的抒情性,适合表达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悲伤缠绵,沉思忧虑的情绪。
(一)艺术歌曲吐字咬字的重要性
艺术歌曲是音乐的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个名称的确立是由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的,并成为一个独立的音乐体裁。那么声乐是音乐与语言完美结合的语言艺术,优美的旋律和声音必然是不可缺少的,而语言的表达达,吐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歌唱的水平等技术指标的完成。如果在歌唱中演唱者不能做到咬字准确吐字清晰那么就不能很好的表达歌曲的含义,也不能很好的演唱。
(二)《别亦难》咬字特殊处理及演唱技巧
演唱时注意“难”,“力”两字的吐字要有一定的力度。第一个“难”字,拖腔可处理为已歌唱延续母音再归韵。多处的附点节奏可唱得先抑后扬,比如“相见时难别亦难”和“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两句,演唱时分别都要在“别”字和“百”字后面顿一下,这样更能唱出味道,唱出两人别离时的痛苦。结束句的“泪始干”三个字要一气呵成,“干“字的演唱要强调字头,气息贯通。
1.调式调性:本曲为七声雅乐音阶的C羽调式。
2.调性发展:本曲为六句体,主体为四句,可以看成是起承转合的四句,最后两句为前四句的补充,其中承句的陈述调式并不明确调性,直到第三句才明确调性,全曲强调(bE—G)bE为宫音,然后排音阶可知道为C羽雅乐。
在《别亦难》这部声乐作品里,我们虽然可以通过诗人李商隐诗歌中的文学艺术创作作为媒介,领悟到了诗人执着之意、不渝之情的具体意境之后,更多的是以音乐的节奏、和声、音色、韵律等因素的组合而产生的音响为媒来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情思,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艺术创作的思索和追求。我们更应该全面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从综合的角度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帮助我们唱好中国艺术歌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