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农村医疗保障研究

2017-01-28 07:57
法制博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合作医疗医疗保障贫困人口

刘 岩

河南省军区,河南 郑州 450000

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农村医疗保障研究

刘 岩

河南省军区,河南 郑州 450000

基于精准扶贫政策下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对降低农村人口的医疗负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单阐述了精准扶贫对农村医疗保障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精准扶贫政策下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并提出了基于精准扶贫政策下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精准扶贫;农村医疗保障;反贫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农村医疗保障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还存在医疗保障水平不高和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等问题,加重了农村人口的医疗负担,不利于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因此,基于精准扶贫政策下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对降低农村医疗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精准扶贫政策下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意义党在十八

大五中全会上确定了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发展目标,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较为庞大,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脱贫的任务量巨大,脱贫工作进入攻坚期。因此,国家积极调整扶贫战略,一改往日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实现扶贫方式向精准扶贫的方式转变,并大力实行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医疗保障扶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和教育脱贫等政策,确保扶贫的资金能够精准落实到农村的各个民生领域。现阶段,因病致贫已成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例如,为了减轻大病治疗对农村人口的经济负担,国家于2012年推出新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制度,为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承担大部分的治疗费用,不断提升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同时提升对农民自付费用的报销比例达12个百分点,并于2016年实现了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覆盖,通过推出上述举措,有效提升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收益率,降低了农民治疗疾病的难度和压力[1]。为了促进农村脱贫,国家还实行了针对性的精准扶贫政策,提升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救济力度,着力提升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减轻农民医疗负担的目的,有效改善了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为农民看病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通过实行精准扶贫政策,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还实现了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降低了农民患病的几率,对农村健康脱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

二、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农村医疗保障现状

(一)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政策对农村贫困人口和大病医疗的保障程度偏低,未能针对大病医疗人口的医疗需求制定完善的救济制度,对脱贫工作形成制约。尽管现阶段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已达75%,但实际报销的费用只有治疗费用的50%,即便能够对农民大病自付部分的费用进行二次补偿,但患者和家属仍需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同时还承担较高的医疗附加费用,如交通费用与食宿费用,不能充分缓解农民的医疗负担[3]。

(二)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对医疗费用进行控制基础之上的,目前,虽然农村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已达90%以上,但由于未能统一农村医疗保障费用的支付方式,加之未能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谈判机制,导致农村医疗保障对治疗费用控制的力度有限。农村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使得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力,加大了农村医疗保障基金的压力。同时,农村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还增加了患者的自付费用,不利于实现精准脱贫的发展目标[4]。

(三)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不系统

虽然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改革已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成效,但仍存在公立医院改革不完善、未能建立有效的农村医疗保障补偿机制和收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降低了公立医院费用控制的积极性。同时,对药品价格和药品流通管理不到位,也无法降低农民的医疗负担。此外,农村医疗保险管理效率偏低也对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形成阻碍。

三、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农村医疗保障完善策略

(一)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政策扶贫的精度

第一,要了解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建立“因病致贫”人口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中贫困人口资料的深入分析和了解,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扶贫的精准度,并通过对贫困人口的跟踪管理,实现对患病人口的尽早治疗,从而实现控制扶贫费用的目的。第二,应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大病和慢性病分类救治。对于能够一次性治愈的大病,应组织权威专家集中治疗。在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下,在对以下重大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明确临床治疗路径,实现对治疗费用的控制,重大疾病主要包括:白血病、心肌梗死、食管癌、直肠癌、胃癌和肾衰竭等,通过加强对上述疾病的集中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治疗费用,降低农民的医疗负担。对于慢性疾病如尿毒症、糖尿病和高血压,应在具备治疗能力的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并在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管理。

(二)构建农村医疗保障反贫困体系

第一,要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国家要积极鼓励农村人口加入到农村新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中来,确保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贫困人口的覆盖范围,不断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报销病种和报销金额,针对贫困人口实行精准扶贫政策。例如,辽宁某农乡镇将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到乡镇医疗保障体系中,有效提升了对残疾人的医疗保障水平。同时,该乡镇还将在精准扶贫档案库中贫困人口的报销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残疾人治疗的医疗负担。此外,对残疾人取消医疗保险起付线,增强了残疾人治疗的信心。

第二,要建立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重大疾病致贫已成为农村贫困现象的主要原因。针对农村人口进行精准扶贫,首要任务是完善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近几年,国家在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了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对患有重大疾病的人口,在报销大部分医疗费用的基础上予以二次补偿,旨在降低农民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用,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概率。同时,国家应持续增加对重大疾病医疗保险的投入力度,根据现阶段精准扶贫的实际情况,制定关于重大疾病保险向低保户、特困户、精准扶贫建档人员和残疾人的倾斜政策,提升对农村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第三,要完善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是我国精准扶贫政策中的兜底保障。精准扶贫工作人员要增强对贫困户健康状况的了解,将精准扶贫建档人员纳入到医疗救助的范围内,积极采取救助措施,降低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并依据贫困程度适当上调救助比例,对于五保佳通和孤儿实行100%医疗救助,同时积极呼吁社会人士参与贫困救助,通过建立慈善组织募集爱心救助基金,帮助贫困患者渡过难关。

第四,要建立专项医疗扶助制度。政府应对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医疗保险报销后自付费用仍较高的贫困人口制定攻坚扶贫政策,建立专项医疗扶助制度,对其进行帮助。

例如,海南某乡镇针对本地区“因病致贫”的人口,设立贫困人口专项救助资金200万元,对精准扶贫建档的贫困人口和特困户除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部分外的治疗费用,应用专项扶助资金进行报销,对于不在新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内且不具备承担医疗费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用专项扶助资金为其报销治疗费用的90%,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降低了贫困人口的治疗压力,值得被广泛借鉴和推广。

(三)加强对农村医疗大病治疗费用的控制

第一,要充分发挥农村医疗保险的费用控制功能。国家要加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支付方式的改革力度,提升农村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话语权,克服按服务项目收费的弊端,不断转变收费方式,加强对医疗保险总额的控制,推行依据病种和人头进行保险付费的方式。同时,应建立农村医疗保障谈判和协商制度,在确保医疗保障基金结构合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发挥出费用控制的最大效力。

第二,要建立急诊慢治、上下联动的分级治疗模式。国家要加强农村基础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建立标准化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室,完善公立医院建设,使其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医疗救治功能,缓解城市医院的救治压力,减轻农村人口看病的附加费用负担。

第三,要推动医药、医疗和医保的系统化改革。通过加强医药、医疗和医保的改革,实现对医疗费用的有效控制。针对医药改革,国家要整顿药品的流通秩序,加强对药品价格的控制力度。针对医保改革,国家要实现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针对医疗改革,国家要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改革公立医院薪酬结构,提升医生的技术服务收入,减少过度检查和用药问题的出现,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制

国家要进一步简化农村医疗救助程序,针对收入较低人口、精准扶贫建档对象和重点救助对象且在新农村合作医疗救助点治疗的,可以在治疗过程中申请过即时结算救助,由农村医疗保障机构支付治疗费用,对于未在新农村合作医疗救助点进行治疗的贫困人口,可以申请医后救助。农村医疗机构要引导农民选择新农合范围内的药品和材料,实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对于超出报销额度的住院费用,由公立医院进行减免。例如,湖南某乡镇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超过大病保险起付线的大病患者且在新农合定点医院住院的,在新农合报销费用基础上由公立医院减免10%的费用,2016年该乡镇公立医院医院共减免建档立卡和大病患者医疗费共38万元,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该乡镇还对本地区298人患有慢性病患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为其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健康咨询服务,有效增强了慢性病的保障力度。此外,该乡镇还提升了对慢性病治疗医药费用的救助比例,使救助对象实际报销比达90%以上,确保救助对象的年度自付费用不超过1000元,有效提升了农村医疗保障水平。

四、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基于精准扶贫政策下推动农村医疗保障改革的过程中,通过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政策扶贫的精度,构建农村医疗保障反贫困体系,能够有效降低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医疗大病治疗费用的控制,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制,有利于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因此,基于精准扶贫政策下推动农村医疗保障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上述方法。

[1]顾雪非,毛正中.按病种实施精准健康扶贫的可行性探讨——以结核病医保政策为例[J].中国医疗保险,2016,11:17-20.

[2]张仲芳.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医疗保障反贫困研究[J].探索,2017,02:81-85.

[3]纪志强,季昌栋.整合资源完善政策济宁市扎实推进医保精准扶贫工作[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7,05:22-23.

[4]向国春,殷妍先.精准健康扶贫对完善全民医保政策的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17,3608:16-19.

F323.8;R197.1

A

2095-4379-(2017)35-0077-02

刘岩(1981-),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南兰考人,硕士,河南省军区,研究方向:军队管理学。

猜你喜欢
合作医疗医疗保障贫困人口
医疗保障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财务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家庭为参加单位对于减少合作医疗逆选择的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