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档”是指人才流动过程中人为造成的“人档分离”。随着高校毕业生增加和人才流动加快,高校毕业生的“弃档”现象有增加趋势。毕业生“弃档”不仅给个人造成诸多不便,也给高校带来很多麻烦。就前者来说,毕业生工作后如遇升学、晋级、调干、出国都要用到档案,找不到档案会对自己造成严重影响;就后者而言,高校经常要接受校友的个人档案事务咨询,还要协助他们查找档案,为此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影响正常工作开展。
一是毕业生档案作用弱化。高校毕业生档案内容包括毕业生登记表、综合测评表、成绩单、党团材料、奖惩材料、体检表等,这些材料并不能反映毕业生的个人能力,而且很多材料都是毕业生自行填写的,材料的权威性甚至真实性存疑;大多数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并不在意档案中的学历、获奖证书等内容,档案的作用逐渐弱化。
二是毕业生档案托管不尽如人意。其一,大多数用人单位采用把档案托管给当地人才中心的方式管理档案,此举让许多毕业生觉得档案价值不大、档案与个人利益没有太多关系;加上办理档案转接手续并不便利、有些单位需要毕业生自行负担档案保管费,故很多毕业生在落实工作单位时放弃档案转接,造成“弃档”现象。其二,有些毕业生在毕业当年没有就业,按照规定,这些毕业生可以申请高校暂时代管档案,但是他们或不知晓这一政策,或虽知晓但是没有提出申请,于是高校按照规定将其档案转回其原籍,但他们很可能不在原籍工作,这样就造成了事实上的人档分离。其三,人才中心提供的档案托管服务仅限于单纯的档案保管,并不能利用档案给毕业生以指导或帮助,因此得不到毕业生的重视。
三是毕业生对档案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毕业生对自己档案的去向不闻不问;还有的毕业生对档案性质、地位、作用认识不清,因此在毕业离校时会发生“弃档”行为。
在人才中心的层面。建议强化地方人才中心的托管职能,为毕业生托管档案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当前我国已经取消的档案托管费,这是人才中心强化托管职能、为毕业生托管档案提供便利的重要表现。接下来,人才中心还应进一步强化托管职能,如利用档案在择业就业方面给毕业生以指导或帮助。还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毕业生档案管理平台,并明确平台由人才中心进行管理。利用平台,将毕业生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并上传,方便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查阅档案;并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实现在线办理毕业生档案转接等事务。在此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确保档案内容不泄密、有效保护毕业生个人隐私。
在高校的层面。第一,强化大学生的档案意识。高校要从大学生入校起就开始进行档案教育,培养其档案意识,特别是培养他们的个人档案意识。如可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带领学生参观校史馆或者开设相关得到必修、选修课程等方式,让大学生认识到个人档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对于毕业生,要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渠道再次强调档案的重要性,明确告知学生档案转接流程,并要求学生了解清楚用人单位能否接收档案及相关程序等信息,如用人单位可接收档案,应敦促毕业生及时转接个人档案;如不接收档案,应要求毕业生及时将档案存入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委托代管档案;如毕业生毕业后暂时没有落实工作单位、也没有档案接收单位,可将档案转入生源地人事部门或人才中心,并告知他们如不在原籍工作,要及时将档案转出至工作所在地的人才中心。第二,主动为毕业生提供相关档案服务。毕业季,毕业生的注意力往往聚焦于撰写毕业论文、落实就业单位等方面,很难兼顾自己档案的情况。高校应该主动为毕业生着想、积极作为,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并加强督促检查。如把毕业生档案转接列入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流程中,并面向毕业生印发个人档案转接小册子,明确告知相关政策和办理流程;同时委托年级辅导员或毕业班班主任督促学生办理个人档案转接手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