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钢琴曲《一只鸟仔》和声浅析

2017-01-28 14:14
北方音乐 2017年19期
关键词:全曲织体和弦

向 谧

(贵州铜仁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双钢琴曲《一只鸟仔》和声浅析

向 谧

(贵州铜仁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双钢琴曲《一只鸟仔》选自于《中国风格双钢琴曲集》,是第一本中国风格双钢琴曲集,汇编的25首乐曲。在中国,双钢琴曲的这种演奏形式是比较少的,带有中国风格的双钢琴作品更是不多见,本文主要运用曲式及和声理论方法分析音乐结构特征并阐释其演奏技法和创作风格特色。

音乐结构;演奏法;和声织体

《一只鸟仔》是一首流传在台湾地区的儿歌,在两段歌词中,每段都采用了采用了象声词来形容鸟的鸣叫声和形态,使得歌曲颇为生动。歌曲为五声调式,音域在九度内。全曲四句,每句四小节,节奏型几乎完全相同常常采用下滑音,使得歌曲显得非常的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诙谐风格。曲作者彭丹以这首儿歌的原形加以改编创作出这首双钢琴作品。笔者将从作品的六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整首作品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三部曲式,1至5小节为引子部分,引出旋律主题部分。6至24小节为整首作品的主题A段部分,分为两句,是对儿歌旋律的完整陈述。a句的第一钢琴为主题材料,第二钢琴为半分解式的伴奏织体,a1句第一与第二钢琴互换,两句主题旋律均结束在G徵调式上。连接为5小节,取自于引子的材料引出B段,30至44小节为B段,共分为3句,第一钢琴的材料取自于引子部分,第二钢琴为A段主题材料的发展。45至62小节为第二部分的连接,从材料上看可分为两句,第一句为前六小节为新材料,第二句十二小节材料为主题旋律的减缩模进,第一、二钢琴之间以卡农的形式在不同的调式上进行非严格的模仿。63至70为减缩的再现A段。全曲的尾声较为庞大,71至93小节,它包含了前面作品中所出现的所有材料,可分为三句,第一句(71一76)为B段的材料,第二句(77一84)A段主题旋律的完整陈述,第三句(85一93)为引子的材料,整个尾声部分就像对整首作品进行了一个倒置的总结,这是全曲结构上最有特点的一个部分。

二、调式调性分析与创作手法

整首双钢琴作品以G徵调式为主,A段的两句旋律均落在G徵调式上。

B段分为三句,调式分别为b句 G徵 b1句为F宫到D商c句结束在D商调式上调性分布较为规则,基本在同宫系统与下属宫调系统当中。接段为整首作品调式布局最巧妙的地方,几乎每两小节为一个转调,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运用了复调式写法,卡农模仿,调式分别为D一bE一C一bD一bA一A一bF一F,从调性布局来看,作者运用了远关系的调式对比,使连接段的音响效果更为紧凑和紧张感,以便达到全曲的高潮(见谱例2)从而引回主题再现。

减缩再现段A,为原样再现,尾声结构较为庞大,在调性安排上,以G徵调式为主,作品最后结束在同宫系统的D商和弦上,以一种开放式的终止作为结束,表现了鸟儿的灵动感,这也是作曲家整个作品颇为新颖的地方。

三、和声与和声织体分析

在这首双钢琴作品中,和声的运用是相当巧妙的。从一开始引子的进入,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的右手部分主要以大小二度音程叠置为主,形象的模仿了鸟的叫声,作者的这种拟声似写法更符合了作品的主题,第二钢琴的左手声部为一个空五度音程G与D音的持续,为了更突出全曲的调性,G徵与D商调式。

从第5小节到24小节进入A段,第一钢琴为八度的民歌旋律演奏,第二钢琴为半分解式的和弦,D音作为低音的持续,右手主要以大小二度,三度音程为主,在作品的第15小节作作曲家运用了一个特殊的和弦,大大七和弦G、B、D、#F著名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在他的作品当中经常会运用大大七这个和弦,但是在西方的斯波索宾和声体系当中,一般不用大大七和弦的结构,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巧妙的运用了这个和弦,使作品的音响效果听起来更为丰富。B段从30小节进入,第一钢琴采用了引子的织体材料,和声没有太大变化,同样以大小二度与三度为主要的和声结构,以突出作品的主题——鸟儿的叫声。第二钢琴是对A段主题的旋律发展,旋律主题没有A段完整,显得比较片段化,38小节和声肢织体有了明显的变化第一钢琴变成了旋律演奏,第二钢琴右手的和声从一开始的大小二度叠置,转化成了分解式和弦,左手则是半分解式和弦,低音声部持续的在G音与D音上游走。

45小节开始进入连接段,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不管是从和声与调式上的布局还是材料织体上的安排都是整首作品的精华之处,45小节四个声部的织体都变成的分解式和弦,四个声部以横向线条为主,使节奏从这里开始变得紧凑起来,49小节和声织体有全部变成了柱式和弦,这里又用了一个大大七和弦D、#F、#A、#C。51小节为连接的第二部分,材料取自于主题的第一个动机不断地卡农模进而形成(见谱例4),这是一系列模进的开始,其中51与52小节分别为两组模进动机,分别为D大调与bE大调的属和弦,同时51、52小节与53、54小节又构成了两组模进乐句,从而形成了这一系列模进的对比,同时开始主题为完整的陈述,到后面主题材料以不完整的片段化的动机出现,并到最后随着主题的短促时的节奏越来越紧凑,最后达到全曲的高潮部分。

上述谱例可以看出,主题旋律在一二钢琴中来回的模仿,调式上的安排也巧妙,在远关系的两个调式之间做对比,谱例2中,刚开始的完整主题已经开始片段化,节奏也越急促,在58小节中作者用了一个复合和弦,将D、F、A与A、C、E两个和弦叠置在一起,造成一种紧张的音响效果,还有紧接着的两个和弦E、#G、B与bA、C、bE等一系列的复合和弦(见谱例5)。

再现段A部分的和声织体与功能都与刚开始一样,8小节之后的再现紧接CODA,尾声的和声安排也很巧妙,首先从和声织体上来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取自于B段的和声织体结构,还是以G音与D音为低音持续,这在古典和声学当中经常运用的TD持续音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是强调调性的回归,尾声的第二个部分是完全对主题的陈述,D音为持续音,第一钢琴为旋律声部,和声织体与功能都与之前一样,尾声的第三部分又回归到了引子的和声织体与功能,最后落在了D商和弦上,与尾声的前两个部分做了呼应。全曲在和声的运用上都是相当丰富的,既有常见的和声功能形式,也有作品中出现的大大七和弦,加了变音的三和弦,复合和弦,还有拟声似的和声写法等,可以看出作曲家在和声功能与织体安排上的巧妙之处。

四、终止式的运用

作品中每一句终止式作曲家都做了变化,对比引子与主题的终止式,虽然两句最后都落在G徵调式上,但是从和声的织体上做了变化,引子最后的和弦为空五的柱式和弦,而主题为半分解式的和弦,V一I级的进行,B段第一句为四小节G徵调式V一I级的进行,后11小节为D商调式终止式为V一I级的进行,这是整个B段的终止式布局,连接部分当中通过调式的频繁转化在不同的调式里面运用的V一I级的进行,这是整首作品最大的特点——统一性。尾声部分是最能突出V一I级的进行,从71小节进入尾声开始第二钢琴的左手的和声部人就一直强调V一I级的进行,一直到全曲结束,这跟斯波索宾和声学中的一样,D和弦到T和弦的进行,作曲家虽然在调式上运用的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但是从全曲的终止式来看又有点古典和声学中的模式,这正是作曲家的创新之处。作曲家将传统的民歌旋律与西洋的和声学相结合,不仅仅保留了原始民歌的素材,又让我们看到了作品里面新颖的东西。

五、钢琴的演奏技法

整首作品看起来虽然只是一首儿歌改编的双钢琴曲,但是从演奏上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谱面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比较简单,但是这是一首双钢琴的作品,那么从演奏上来说,要靠两位演奏者的默契的配合,与独奏不同。双钢琴演奏者不能够独自决定演奏的风格、节奏、速度、音色、呼吸等。因此双钢琴演奏的特点之一即是两人的合作性而音响效果的交响性则是双钢琴演奏的另一特点。如何在两架钢琴中表现乐队的音响效果,体现两架钢琴的特色。例如在《一只鸟仔》这首作品中,旋律主题出现了多次,那演奏者就应该考虑怎样去处理每段的演奏力度,作品当中有很多大小二度叠置的和弦,这些和弦的目的就是为了模仿鸟的叫声,那么在演奏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还有连接的部分从谱面来看应该是全曲最难部分,因为作曲家是用卡农的创作手法来写的,那么演奏者在演奏时不管是从力度,节奏,还是情感上,两位演奏者都应该有很好地默契。双钢琴演奏既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又是对钢琴独奏者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的一种训练方式。高水平的双钢琴演奏训练能提高演奏者敏锐的听觉、较强的视奏能力、严格的节奏感、完善的首作品把我与感受能力、对钢琴音色的倾听与控制能力、想象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同时,他又是训练独奏者与乐队默契合作、提高合奏能了的科学途径,具有其他课程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

六、总结

彭丹作曲双钢琴作品《一只鸟仔》,基本原形虽为一首儿歌,但是作曲家把这四句简简单单的旋律,用不同的创作手法,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的安排,和声织体与功能的运用上都做了精心的安排,作为一首具有中国风格的双钢琴作品,整作品有三大巧妙之处,第一,曲式结构上,将四句短小的民歌反正成为一个减缩的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尾声是整个曲式结构最巧妙之处,将前面的的引子、A段、B段所有的材料用倒置的手法在尾声当中进行最后的总结。第二,在调式调性的运用中,连接段采用了远关系的调式对比手法,这也是在现代作品中比较罕见的,第三,和声功能的运用上,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大大七和弦,这在古典作品当中也是少见的,同时复合和弦的运用又使得作品颇具现代风格,最后就是终止式的运用,全曲几乎所有的终止都V一I级的进行,使得中国的传统调式又有点西方古典和声功能的风格。作曲家没有把这首儿歌改编成一首独奏的钢琴曲,而是心思巧妙的把它创作成了一首双钢琴作品,目前来看,在中国双钢琴曲的这种演奏形式是比较少的,带有中国风格的双钢琴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很少有这类似的作品问世,所以从作曲家的创作中看到了对双钢琴这种艺术形式的关注。因此,2006年由湖南文艺社出版这本具有中国风格双钢琴曲集能够为钢琴室内乐曲库积累一批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

[1]张友瑜.中国双钢琴作品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2]三年级音乐音乐教案及音乐反思[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3]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4]张肖虎.五声性调式及和声手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87.

[5]桑桐.和声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6]樊祖荫.复合结构的和声方法——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1.

[7]樊祖荫.变和弦及其在五声性调式和声中的运用——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之二[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

J60

A

向谧(1989—),女,土家族,湖南湘西龙山县,贵州省铜仁学院艺术学院教师,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铜仁学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和声方向。

猜你喜欢
全曲织体和弦
萨拉萨蒂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艺术特征分析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简论中国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织体类型与文化意义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