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炜炜
交互式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探究
穆炜炜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微课已从某一课例片段发展为以微型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的一种“新型微型网络课程”。其应用模式强调学习的即时反馈,在设计技术上则强调网络化和交互性。交互式微课的开发遵循混合式学习模式,注重各种技术手段,实现教学信息传递的多样性、智能化和视频化。其设计和开发的流程分为开发前准备、设计环节、开发环节和发布环节。
微课;交互式;设计;开发
在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微课伴随互联网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逐渐盛行。特别是2013年,教育部开始主办全国性的微课比赛以来,比赛的反响和社会影响力都在逐年增加,作品的交互性、移动化、视频化和3D化成为突出的特点。目前,很多院校已经将教学技术设计与开发能力列入对教师能力的评估体系之中,微课已成为课件设计中备受关注的内容。其中,交互性是衡量微课教学可用性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开发设计过程中须关注的难点问题。
微课的涵义有两种,一种是单独的“微课”,也称为“微课件”;另一种是由多个微课件组成的“微课程”,通常所说的微课泛指“微课件”。从制作方案看,微课可以分为单播式微课和交互式微课。[1]单播式微课强调内容的传递性,这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微课表现形式,一般通过教师授课头像的语音视频+文字演示,或是幻灯片演示录屏+动画等方式完成,然后以单一的视频方式提供给学习者,通常是以展示性“传递—接受”方式为主,学习者可以通过视频的播放、暂停和重播来进行学习。
交互式微课强调双向的信息传递,不仅可向学习者传递知识,同时,还能接收到学习者的反馈信息。它需要一些特殊课件制作软件,微课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相对复杂,相对于单播微课来说,交互式微课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在线学习体验,学习路径具有多样性,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微课是否具有交互性,是能否提高学习者主动参与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技术解决方案看,交互式视频课件为交互式微课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策略。交互式视频课件是一种基于多种软件工具开发的综合性、模块化、结构化和多用途化的电子软件资源包。可以先以不同的工具制作出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然后,再利用统一的平台进行各种学习分支、自动计分、测验等路径的设计,将教学素材组织成完整的课件。开发工作以学科教师为主、技术工程师为辅。
(一)遵循混合式学习模式
交互式微课的设计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解决方案,而是遵循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产物。混合式学习是指将课堂面授与基于媒介的在线学习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学习环境,[2]将这两种学习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组织和实施学习活动。即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从中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3]只有通过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良好的微课作品。
(二)以学习者为本
交互式微课设计中要突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研究表明,人们对图形的记忆能力远远大于对文字的记忆,如果一味的以被动接受式呈现教学内容,将很难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对知识构建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所以,应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以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主,并考虑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而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让学习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此外,还应注意恰当地选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实现多样化、生动化和智能化。
(三)以学科教师为主
学科教师应该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素养,交互式微课要以学科教师为主进行设计和开发。很多教师认为,只需要把握教学的内容,而将如何实现交互完全交给技术人员,实践证明,这样的开发模式很难实现教学设计和课件开发的紧密结合。由学科教师进行设计和开发,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与微课的开发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4]
(一)开发前的准备
在设计和开发交互式微课之前,还需预先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1)组建一支以学科教师为主、技术人员为辅的开发设计团队。(2)购置相关的硬件设备,如高性能的媒体工作站、摄录设备、手写板、手写屏、简易演播室等。(3)在具备硬件设备的基础之上,准备一系列的软件工具,如用于实现各种教学信息互动性动态呈现与展示(示意图、在线测试、问卷调查)的软件(Raptivity、Interaction、Quiz等);用于模拟教师语音授课和语音合成类软件(Ifly Tech InterPhonic、Crazy Talk等);用于编辑和发布授课视频,展示独特艺术效果的视频抠像类软件(Adobe Ultra、iClone、Popvideo Convert等);用于整合教学素材并生成各种学习路径和互动设计的交互设计类软件(Adobe captivate);可以快速创建课程,实现微课与慕课网络发布与管理的平台。
(二)设计环节
对于设计和开发者来说,确立微课目标是首当其冲的任务。通常是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各教学单元目标、重难点进行分析和修改,引导整个微课设计和开发工作;接着,进行受众分析,也就是要对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进行剖析,以上这些因素会导致信息呈现方式上的差异;最后,构思整体结构框架,包括封面设计、内容模块的数量、不同模块之间的链接关系和技术实现方案、每一个模块内的具体内容和模块间的关系,还要确定不同内容的表现形式,这也是整个设计步骤中难度较大的环节。
(三)开发环节
开发环节分为脚本编写、素材收集、组建开发和内容整合四个步骤。
1.编写脚本。脚本就是在整体结构的基础之上,对微课的内容、布局、表现形式、人机界面和解说词配音等的细致具体的说明。既要表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又要对一些细节例如内容的呈现方法和顺序进行描述。脚本分为文字脚本和编辑脚本两种。先撰写文字脚本,包括微课的名称及相关内容,各模块的名称、内容及呈现层次;再撰写编辑脚本,即对全面的完成微课所有模块的分页面内容、界面结构、布局和实现方式等进行详细的描述。脚本是否清晰、全面、可行,直接影响微课开发的最终成效。[5]
2.收集素材。编写完脚本后就要着手准备形式多样的素材,微课的素材主要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形式。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相关素材,也可以动手原创。对于可以利用现有素材满足需要的微课,不必过分追求素材的原创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搜集到的网络素材须注明来源,做到合理使用。
3.开发组件。将若干素材进行有序的组织形成的集合就是组件,即将素材结构化后形成组件。设计者必须将原始的素材进行二次开发或是改编,一般包括对文本、图片的编辑修改,语音、视频文件的剪辑等工作,从而使其为微课服务。从技术的角度讲,这也是交互式微课开发过程中耗时虽长,但最能体现设计者综合信息素养水平的地方,需要选择相关的工具软件来实现。
4.整合内容。在完成上述三个步骤后,就要根据脚本的设计目标和思路、所有的素材和组件,形成相互关联协调的各个模块,最终形成完整的微课作品。由于交互式微课采用了多种软件工具,经常会遇到产品兼容性方面的问题,因此,也需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来解决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
(四)发布环节
交互式微课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发布环节,完整的发布工作包括三个方面:(1)整理“参考资源”,即整理和注明各类素材的出处成为一个文本文件,并将之保存在微课文件夹中;(2)进行“功能测试”,建议由开发设计小组以外的有经验人员,对微课的文字、路径和链接内容进行可用性测试;(3)生成某一课程平台的发布格式,常见的发布格式主要包括可执行文件(EXE)格式、视频、Flash/Html5、App等,从而进行交互式微课的发布,完成设计和开发工作。
总之,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更强调对学习内容的及时反馈和学习过程的交互性。通过运用多种技术工具,实现表现效果的多样化、视觉形象化、学习素材的动态性和学习路径的多样性,从而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个性化和兴趣化的学习体验。同时,需更多的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思考微课的设计,从教学内容的导入到授课视频的展示、讨论与巩固测试、反馈与总结,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这也将对教师提出更高、更专业的要求。
[1]赵国栋.微课与慕课设计初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7.
[2]C.J.Bonk,Charles R.Graham.Blended learning systems:definition,current trends,and future directions.In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Global Perpectives,Local Design[M].San-Franciso,CA:Pferiffer Pubishing,2006:3-21.
[3]吴青青.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混合式学习[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57-59.
[4]刘万辉.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0-28.
[5]赵国栋.微课与慕课设计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90-95.
[责任编辑盛艳]
穆炜炜,女,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应用技术、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7)06-0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