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国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行二级管理体制研究
史云国
学生管理方面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高职学校实施学生工作二级管理是学校二级管理体制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的需求,不但适应学校规模的扩张,还可以发挥各系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的主体作用。阐述了校系二级管理的内涵、实施校系二级学生管理的必要性,并以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从实施校系二级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方面作出分析,探究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校系二级管理;隶属关系;权限划分;重心下移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原有的一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为此许多中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体制机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校、系二级管理机制。所谓二级管理体制是指在校、院(系)二级建制的基础上,赋予院系部一定的责任,根据职责的需要赋予一定的权力,使院(系)部在学校总体目标、原则的指导下发挥管理主体的作用。[1]简言之,二级管理体制就是学校与院(系)之间的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组织制度的体系化。笔者以本校为例,探讨学生工作实行二级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学生二级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校级一级管理体现的是校内集权管理模式,而实施二级管理则体现出分权管理模式,使系部成为学生管理的主体和责任中心,充分发挥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校级学生工作处因管理幅度过大而导致管理事务过于繁重的问题,使校级层面将精力主要放在学校学生工作总体发展的远期规划、近期计划的制定、颁布、执行等方面,强化了学校对学生工作的宏观调控,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工作校系二级管理实施办法》是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分院二级管理的意见》(苏联院〔2011〕1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全校学生工作是一个大的系统,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学生工作按照党政统一领导,校、系二级管理,学生工作处计划安排、检查指导,以系为主体,各系具体实施的工作思路,实行“重心下移,以系为主”的管理运行模式。
学生工作处是学生管理一级机构的执行部门,代表学校对学生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在学生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日常管理等方面履行指导、监督、管理、考核和评价等方面的职责、职权,做好协调、服务和支持工作。系是学生管理的二级机构,是学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根据学校学生工作的总体安排,全面负责本系的学生工作,并结合本系实际制定各自的学生管理实施细则。
2015年5月,学校实施学生工作二级管理模式,目前已经由一级管理向校系二级管理模式转型,并形成一套有效的学生管理体系。学生工作按照机构设置情况:学生工作处、团委代表学校行使学生管理职能。下设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学生学籍管理中心、学生资助中心、学生心理教育中心等。系主任全面负责本系学生管理工作,并配有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以及学生管理干事,协助系主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按照相关要求配备班主任;配备团总支书记,系成立系团总支,以教学班为单位设立学生团支部。
学校已形成全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全员化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局面,校级管理者实行周值班制度,每周安排4~5人一组,由一校领导带队执行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督查,这不仅在全校师生中留下领导重视的印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不论对于教学管理还是学生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被激发出来了,这对于提高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担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各系部的学生管理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模式,如植物工程系实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相结合,让负责教学方面的管理人员参与到学生管理中,同时,学生管理人员(包括班主任)也参与到教学秩序管理中,使得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自主性、协作性、高效性得到充分体现。
校级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不明确,导致校级层面(学生处)的职责过多,存在管理过多、过死的现象,管理重心并未真正下移,没有真正落实将日常管理的权限,以及过程管理下放到系部,致使系部在工作中积极性受到挫伤,有抵制情绪,校系管理者之间出现矛盾等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局面,不能适应新形式下对学生工作的要求。
实行校系二级管理模式以来,原来一级管理模式下的学生处工作队伍被分解,大部分学管干事被分配到各个系部承担系部的学生管理工作,二级管理模式下的学生处管理队伍在人员数量上有所减少。全校学生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辅导员及班主任的专业性以及职业素养寇待提高。许多学生管理工作者还没有完全摆脱原有体制下管理观念的束缚或者为了求稳,有的管理者主要依靠自己的经验行事,仍然以高压式、命令型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过分强调行政本位或制度本位,这样传统的管理方式容易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成长的育人目标。另外,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流动性较大,缺乏联动机制,还存在不愿意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被动地完成工作任务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学生会是学生管理机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管理线,校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这一目标的领头羊。但在实施二级管理工作以来,学生会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没有被足够重视,没有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学生会体系和工作制度,没有明确的分工、职责以及奖惩制度,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养不高、团队精神及吃苦耐劳精神缺乏,意志不坚定,没有大局意识和服务大家的意识。
校级管理要遵循“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德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履行管理、服务、指导三个职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全面开创校系二级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2]学校层面即学生处,首先要从整体上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规划,完善校系二级管理机制的顶层设计,制定学生管理工作校系二级宏观目标、制度规范、管理程序、职责任务;其次,学生处应组织好必要的督导和检查工作,根据各系部和广大学生的共同需求,建立一系列直接面向学生的服务和指导机构,保证机制的良好运行;除此之外,学生处要做好学校与社会、学校各部门、系部之间的协调工作。各系学生工作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和本系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而在实际工作中,校级层面要充分将管理权限下放到系部,不过多干涉系部内部问题的处理,对系部充满信任的同时,应当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指导,让系部学生管理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特色性,校系学生管理应基于存异求同的目标发展。总之,学生处和各系部学生工作要按照有关职能履行职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保证学生工作的有机统一,力争事半功倍,促使工作效率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培训、培养工作是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关键。学校要制定学生工作队伍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培养发展、完善机制,为优秀的学生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学生管理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要充分理解二级管理模式下学生工作的内涵,真正摆脱原有管理体制模式的约束。其次,学生管理队伍尤其是学管负责人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必须要有能制定出长远可行的目标和规划、能够有效处理复杂棘手的问题、具备高效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等。各学管负责人更需要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学校要多组织学生管理人员走出去,到兄弟学校交流学习人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弥补自身不足。积极组织学生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支持他们参加挂职锻炼,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才干。
校学生会是系部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通过学生会学生干部的工作,系部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系部的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也可以更好理解系部的工作方针和要求,二者相辅相成。首先,校级学生会必须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会管理体系和制度,明确任务分工和职责。其次,加强对学生干部队伍选拔和培养,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他们的三观意识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个人信念。加强对他们工作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工作中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竞争能力、身心抗压能力,以及综合处理事务能力等不断增强。只有学生会干部自身综合素养和素质逐步提高,才能在学生群体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才能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最后,要给予学生干部一定的管理权限,在一些重要问题上鼓励学生干部主动参与决策,让他们有被重视感和自主发挥的空间,同时,还要设置合理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1]王中标.高校实行二级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1(10):34-35
[2]宫清莲.基于校院二级管理的学生工作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0):78-79.
史云国,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保卫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生管理。
G717
A
1674-7747(2017)26-0031-03
[责任编辑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