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沛
个性化高职精英人才培养工程推动第二课堂建设的研究
周天沛
针对在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培养规格同质化”和“培养方式单一化”教学问题,提出了“个性化高职精英人才”培养工程推动第二课堂建设的措施,通过实践检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高职精英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培养思路来调动其它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精英人才培养;个性化
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已经由单纯的知识要求提升到全面能力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职院校在原有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纷纷开办了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但是,在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面临着高职生源多样化、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化所带来的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难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问题。为解决在第二课堂中出现的“培养规格同质化”和“培养方式单一化”教学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个性化高职精英人才”培养新途径。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开展一系列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如下三个问题:(1)对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视不足。很多高职院校还是将教学的重点和关注点投入到第一课堂建设当中,而在师资配置、经费支持和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第二课堂均处于薄弱的环节和地位。(2)第二课堂教学内容有待优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很多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还是采用传统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学方法,造成在教学中会出现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相比较之下,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又会产生厌学心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3)第二课堂活动中有效参与的学生比例不多。学生对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意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二课堂活动等问题缺乏认识。学生存在着只愿意参加以文艺和体育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而很少愿意参加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的第二课堂。这导致第二课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的作用不是很强。
作为第一课堂的扩展和延伸的第二课堂教学,很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与第一课堂相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即大众教育模式,制定的授课计划和课程标准主要针对大众学生,所有的学生学习的内容都一样。这种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高职院校生源和招生方式的多元化,高职院校的学生也由原来的统招为主转变为为统招、对口单招、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多种形式。生源也由本省扩展到多个省份,而不同省份的教育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会导致学生在入学时具有不同的知识水平,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差距,水平参差不齐,若在此基础上让这些学生在同一起点开始第二课堂的学习,必然会造成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3]
针对这个问题,专家和学者提出来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之不同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先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4]针对第二课堂的分层教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实施:(1)针对一些优秀学生实施精英人才培养;(2)针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实施补差培养。相对于后者,前者也就是精英人才培养更为重要,因为实施高职精英人才培养不仅可以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水平,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更为重要的是,“高职精英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培养思路来调动其它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
要更新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明确“高职院校更需要培养精英人才”的理念。[5]社会不仅需要本科及更高层次研究开发型精英人才,更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技术技能型精英人才;与本科院校拔尖培养精英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模式不同,个性化高职精英人才培养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实践创新、知识应用及迁移能力培养。
对于高职精英人才培养工程,采用从参加第二课堂中的学生中选拔组班的方式进行。每一个专业大类开设一个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选拔方式是,各二级学院对“精英人才班”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对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进行集中宣讲,各专业大类的专业负责人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学生自愿进行报名,各二级学院对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进行笔试和面试两轮选拔;最终确定进入“精英人才班”入选学生名单,并进行公示。在选拔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注重考查报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高职精英人才采用“1+N”综合培养模式,“1”指精英班学生必须完成其专业学习任务,“N”指精英班特定教学活动,通常在第二课堂上进行,执行Ni(i是指不同的精英班)教学计划,特定教学活动见表1。
表1 特定教学活动
依托专业社团、技能竞赛、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导师工作室和创客教育空间,打造“分层覆盖+逐年递进”多元化教育载体。第一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设门槛参加第二课堂,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创新热情;第二年,从第二课堂的学生选拔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和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提升专业技能,展示创新特长;第三年,根据创新能力和特长,加入“导师工作室”,量身定做“个人精英计划”。最后,通过校内外真实项目,开展创客教育,引导学生走向创业之路。
按照成果吸引、低端介入、高端引领、系统运作的构建思路,对精英班学生个性化培养体系进行整体筹划,系统建设,使项目引领式教学成为高职精英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项目引领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主线,分为三个阶段实施:(1)基础培养阶段以实务专题或技能竞赛为单元开展教学,充分运用头脑风暴,帮助学生拓展和深化专业知识;(2)技能提升阶段依托小课题、小项目,更加注重成果的转化;(3)高端引领阶段依托技能大赛或指导教师的课题进行嵌入式训练,逐步使学生关注高端、参与高端、引领高端。[6]
要想保证高职精英人才的培养质量,一支业务强、技术精、战斗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指导教师主要从本校的教师队伍选拔而来,主要选拔一些具有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和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教师,同时,也需要从其他高校和企业聘请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行业工作丰富的教授与专家担任兼职指导教师。
精英班既不同于正常的教学班,也与第二课堂的很多班级不一样,评价标准同样也不同,并且要高于其他的学生。除了要满足学校的基本毕业条件之外,还应该考取高水平的职业技能证书。要精英班的学生要注重过程关键性环节考核,采取“非标准答案”的评价体系,建立“评价—反馈—提升—评价—反馈—提升”的闭环循环提升体系,要调动和发展学生主观能动性,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两批“高职精英人才培养工程”的实践检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年来。精英班学生共授权专利43项,发表论文18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25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1项,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0人。与非精英班学生比较,学生热情高,学习投入多,自身素质得到极大提高。首批精英班学生百分百就业,其中80%实现对口就业,20%进一步求学深造,比例远高于非精英班学生。
[1]崔英静,张振宇,王贵.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分析与范式构建[J].科教导刊,2014(7):25-26.
[2]谭花娣,张卫东.关于高职精英人才计划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47.
[3]杨雪,鞠光明,张卫东.探析高职院校“精英班”模式高技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价值工程,2015(34):177-178.
[4]陈幼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中高职衔接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255-256.
[5]牛杰.基于工作室制的高职工科技能精英人才培养研究[J].职教通讯,2017(8):31-32.
[6]郑小发,孙科.基于高职学生管理精英创新人才个性化探索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5(12):111.
2015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以“双能并重”为导向的高职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JSJG438)
周天沛,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G717
A
1674-7747(2017)26-0013-03
[责任编辑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