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倩
(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歌唱是一种声乐艺术,必须要通过声音,把情感和内容深刻体现出来感化听众,能否获得良好的声音,正确的呼吸,共鸣和咬字,都必不可少,所以合理地运用共鸣,才能演唱出圆润﹑饱满﹑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在演唱歌曲时,要唱出优美动人的歌声,除了形成呼吸支点外,还必须得恰当地运用和调节各个共鸣腔体,使歌声得到良好的共鸣,从而加强发声的效能,其共鸣的训练对歌曲作品的演唱有着重要的作用。
共鸣是因为某个物体因受到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传播到其他物体上,引起其他物体共振的现象叫做共鸣。人的共鸣是正确的气息与振动声带发出的声音之结合产物。发声共鸣需要经历几个过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过程是:咽腔﹑口腔﹑鼻腔﹑头腔﹑胸腔等各个共鸣腔体的共振,这样的声音应该是可以被唱歌的人所控制的又可以根据艺术的表现需要进行调整。歌唱发声利用人体可以产生共鸣的空间。气息冲击声带形成的是微弱的基音,当进入人体的共鸣空间后,就会产生巨大的声波共振,也就是共鸣。共鸣时微弱的基音不仅被扩大了,同时声音也被美化。努力控制歌唱发声,使声音具有立体化,歌声共鸣是使声音具有立体化的根本所在,声音共鸣,也是歌唱时声音传得远的重要因素之一,演唱一部声乐作品,离不开训练有素的歌唱共鸣,好的共鸣是形成技巧声音的保证。
歌唱中的共鸣需要高位置,深呼吸,巧协调。发出的声音必须要运用和音的震动相等比例的呼吸亮度,在牢靠的控制下,分布平衡的气息。发声器官不要有抽紧的动作,要向正常说话一样,呼吸有深度,胸腔和肺部全面扩大且无僵硬感,吸气后唱歌保持气息流畅,均匀而有节制。身体各个部位所形成的共鸣腔体必须是非常通畅的,以致音的震动在自由分布和扩大中不受阻碍。
头腔共鸣产生的生理结构位置是在鼻腔的上方。窦部各空间有额窦﹑筛窦等,他们属于固定空间,声波共振是无气息的共鸣,体积小,位置高,这种共鸣色彩明亮,集中又柔和,演唱时要注意打开颔关节,减轻下颔的重量,感觉骨室有轻微的振动感,眉心处也有微振感,这样,歌声就能集中,声音也就明亮了,头腔共鸣是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与软腭,控制进入鼻腔的声音方向,使声音进入头腔,形成共鸣,如果失去了头腔共鸣的支持作用,会使歌唱的寿命缩短,而且声音也十分不入耳。
鼻腔共鸣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鼻音,而是声波经控制后进入鼻腔,一起产生共振的共鸣效果,鼻腔空间的组成部分是由鼻腔和鼻咽腔两处,由于鼻腔空间的部位处于上部共鸣腔构造,并且,体积也较大,故而鼻腔共鸣听起来的音响效果圆润,声波在鼻腔产生共振的形式,是属于声音在无气息干扰的固定空间形成的共振。鼻腔共鸣既是上部共鸣的组成部分,又是上部共鸣与中﹑下两部分共鸣在效果上取得和谐的关键因素。如果想要有一个良好的鼻腔共鸣艺术效果,首先要控制好声音和气息,同时充分发挥鼻咽腔的声﹑气离析作用,注意控制好声音和气息,避免气息进入鼻腔,控制好鼻腔的合理空间,能使声波顺利进入鼻腔共鸣的空间,这样才能产生鼻腔共鸣效果。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鼻腔共鸣的艺术效果在谐和共鸣的组成部分占着很重要的地位。
胸腔共鸣就决定了胸腔不能是僵硬状态,胸腔不能在呼吸时大幅度运动,胸腔共鸣的呼吸控制在腹部呼吸,或者胸腹式联合呼吸,保证胸腔属于放松状态,发声时,下鄂自然下垂,喉咽部适当开大一些,把在硬鄂上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振动,再由气管附近传送到胸腔引起共鸣,过分追求胸腔共鸣,会导致咽喉肌肉紧张压迫喉头,产生喉音,共鸣器官要放松,声音也会是松弛的,使气息自然流动起来。
歌唱共鸣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完美动听的音乐,共鸣在发声中是最重要的因素,它赋予嗓音的音量和音质,并加强其响亮度,为发出一个洪亮而亲切的嗓音,依靠共鸣比依靠力量更重要一些,在人的声音中,声带所产生的声音是微弱的﹑细小而又无色彩的音,但是他们由咽喉和口部管子形成共鸣而得到了扩大,再加上共鸣室和身体的腔体,整个身体形成了嗓音可以任意扩大或缩小的共鸣箱,使音量变小或者变大,音质变柔。歌唱时,面部肌肉不要太紧张,下颚放松,吸气及张开喉头,口部张开较大,令胸,喉﹑口的空间更宽阔,使共鸣效果更强。每个歌唱家的目标是,依赖共鸣而不是强制的力度,发声时,发声器官要完全松弛,整个身体放轻松,才能得到大量的共鸣,这是任何歌唱的基本规则。
综合上述,歌唱共鸣是一种技艺,没有歌唱的反复训练和实践是无法获得一个好的声音的,好的声音是由好的共鸣来支撑的,不同的声区有着不同声区的共鸣。我们要恰当地运用和调节共鸣腔体,加强发声效能,才能有一个悦耳动听的声音。
[1]王燕平.声乐圣经[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2]田玉斌.美声歌唱艺术新说[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3]杰罗姆·汗捏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4]梅丽贝丝·邦奇.歌唱动力学[M].北京:中国广播图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