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明 何国新 黎敬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
微课-翻转课堂两栖模式在师承教育中的设计探讨
何天明 何国新 黎敬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凭借资源动态呈现和交叉教学应用等优势引领现代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潮流。笔者将其引入中医临床师承教育课程中,探讨微课在中医师承跟诊传统形式中的新运用,探讨微课的设计思路,探索师承教育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师承教育的教学改革,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发挥师承教育优势的目的。
微课;中医师承教育;设计思路;翻转课堂;两栖模式
中医学教育是继承和发展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药文化的基础,多元化的中医教学模式、优质共享的中医教学资源、灵活的课堂与师承形式已成为中医高等院校教育追求的新高度。在21世纪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代,传统中医教育模式改革与互联网接轨为大势所趋,本文以中医教育特色的“师承教育”为契合点结合当下最为热门的“微课”翻转课堂模式,探讨如何借助时下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继承名医的经验,改革优化教学模式,培养理论与临床双结合型人才,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教育优势。
微课(Micro-class)首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60 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了当下热门的“微课”概念[1]。“翻转课堂”是以颠覆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课后完成练习的模式而言。
越来越多的中医高等院校将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并取得良好进展。如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2]开展了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伤寒论》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实践,其反馈结果显示实验组对运用理论知识解读临床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教学模式在中医经典类课程中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李长慧等[3]在中医妇科本科教学中嵌入了“微课”教学组,在教学效果评价中显示:嵌入微课的的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考试成绩也优于对照组。
由于师承教育的主体是由导师、学生以及患者三部分构成,场景环境为医院,而微课的使用人群目标定位为医学生,因此师承教育的微课内容选择应基本符合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思维深度(主要面向本科3年级及以上学生),微课的基本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为辨证过程,具体为拍摄录制导师的望闻问切四诊、病历记录、体格检查、辨证论治、裁方用药等过程,记录导师与病人的病情交流情况,经后期加工剪辑处理(处理内容如患者的隐私等),形成一个“场景化病案式学习”素材,剪切掉繁多无序的过程,后期添加导师的病案核心总结、治疗规律以及临床治疗的延伸扩展(如该病的现代最新研究以及治疗趋势等),在原有拍摄视频基础上添加多学科将微课时间控制在8分钟内,不超过10分钟。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真正做到“远程微师承”。突出内容上的短小精悍、核心明确,有利于学生理解总结,渗透性了解疾病的诊疗过程,达到传统师承跟诊的同等效果甚至在此基础上有更深远的认识和提高。
多元化多途径的中医师承形式,拓宽了学生跟师的传统渠道,既能达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目的,也能抢先一步体验到“远程师承、互联网师承、线上社区师承”等智能师承的快捷性和高效性。
3.1 师承老师的选择和医院的选定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关键靠“师带徒”的培养模式,而该模式的关键在于带教老师的临床经验水平和中医思维的能力。优质而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关键,拟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名医工作室为合作单位。所选取老师需符合多项要求: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师承教学经验,临床疗效好,对中医经典有所感悟,表现为专著或者论文上;具有较好的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具有得力的学生助理帮助整理经验;能够长时间坚持微课的制作。以广东省中医院为实施微课录制的基地,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岭南中医文化、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各种现代化的诊疗技术,加上名医工作室的老师们常年坚持的“师带徒”教育模式,制作出来的微课才能符合新时代的中医传承发展。
3.2 微课设计思路和方案
3.2.1 微课内容设计教学内容主要是临床上典型的案例,以某一病某一证型为切入点,重点教授中医的诊疗技巧,即望、闻、问、切的操作和流程,以及处方用药和中医传统疗法治疗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课下先学,后讨论,建立起现代化的中医师承教育模式。根据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我们将整个中医临床过程分为四大部分进行教学,即辨证论治过程、治疗过程、理论和经典的学习。每个微课视频采取的是导入—详解—小结的制作模式。
①望闻问切,病证结合。微课开始1分钟内快速导入病例,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若学生对这种病证已经掌握,就可以直接忽略这节微课的学习,这体现了微课自主化、片段学习的特点。其次是带教老师的辨证过程,是这节微课的主体,也是学生们学习建立中医思维的过程。最后1分钟时间用于小结,即总结归纳该证型的典型舌脉和临床表现。以脾胃虚弱型的泄泻为例,这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在刚开始时就导入该病证,接着画面切换到带教老师和患者,此时,学生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该疾病患者的整体表现、症状和舌象等,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这就是一个师带徒的情景教学模式的情景再现,同时微课上还有许多字幕和动画等来作注释,使这一学习过程更加清晰。
②方药针刀,重视治疗。设计思路同样是导入某种病证,快速用视频和动画表现患者的症状和舌脉,然后结合具体情况,决定是用中药汤剂治疗、针灸推拿治疗还是两者结合。如果用中药汤剂,则对某首方进行方解和药物的加减的教学,最后确定该患者的最后方剂;如果是采用针灸推拿的方法来治疗,就应该重点放在手法的操作上面。最后小结该方药或者手法的疗效、适应范围和禁忌症等情况。
③夯实基础,重视积累。在这方面的微课制作中,对一些可视性和操作性强的知识点用视频加字幕注解的方式,对一些理论性强、需要想象力的则用动画的形式表达。以穴位“曲池”的学习为例,首先是带教老师讲解如何定位取穴和揣穴,由点到线,结合动画,描绘出进针后的皮下解剖,以及手阳明大肠经的巡行路线等,最后在该经脉的系列穴位学习完成后,小结给予一些重点穴位和功效记忆的歌诀。
④案例教学,温习经典。收集拍摄临床上的典型案例,根据其四诊情况和处方用药,然后引出与我们中医经典中的哪些些条文相对应。以《伤寒论》为例,当患者表现为恶风、自汗、发热、脉缓等症状,与《伤寒论》中条文12相对应:“……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并由此拓展出桂枝汤在《伤寒论》一书中的经典使用条文。
3.2.2 微课后期信息处理微课最终呈现给学生学习的是一个10分钟之内的小视频,而不是直接录制的时长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的视频,否则与传统的课堂模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传播媒介上做了改变。素材后期的信息处理包括剪裁、消除杂音、字幕、医学动画和图案、旁白、注释、总结等,各种动画、图案选择和最终视频要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并上传到校园网上,供学生们注册学习。以气血亏虚型的眩晕为例,首先是对这类患者就诊过程的拍摄,后期由学生助理向带教老师就这一疾病提相关问题,由带教老师作答,并做视频拍摄记录。然后把患者的望诊部分视频内容剪裁综合,即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出现一系列舌象、神色等表现的画面;用马赛克等技术保护患者的隐私。问诊内容加上字幕,消除杂音,以免方言的干扰;将前期对老师的采访内容穿插其中,以讲解该病问诊、望诊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总结。最后以动画的形式总结患者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神疲乏力等症状。
为了避免大量微课视频对学生造成的混乱,可以把这些微课视频进行分专题和系列。如说舌诊教学系列、失眠的针灸治疗系列等,将相同类型内容的整理合并成一个专题或者系列,这将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率。
3.2.3 建立反馈和评价机制微课具有传播性强、涉猎面广、资源丰富等特点,根据反馈补充完善微课课程建设,对微课在师承教育中取效的有效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在1.0版本基础上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中医师承教育体系。另外建立微反馈和评价机制有助于导师及时获取学生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微课制作方案,以免局面拖延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校园网建立“微课社区”,“微讨论”,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或者定期调查问卷实访,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需求。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采取微课、慕课等广泛流行的新教学形式,通过构建中医师承教育内容网络化体系、远程师承教学实践网络化体系、师承微讨论网络化体系以及微课师承效果反馈评价网络化体系,从现代意义高度谋求院校教育和师承教学两种模式实际有效结合的教学目标。推动传统师承教学形式的创新,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临床技能,加之微课视频资源可以反复播放,真正做到“反复临床,随时随地临床”。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医师承教育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16:36-41.
[2]方剑锋,王保华,李赛美.微课结合PBL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6):26-28.
[3]李长慧,崔光豪,王艳萍.“微课”在中医妇科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咨询,2016(14):121-123.
[4]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6-27.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of Micro-Flipped Classroom Amphibious Mode in the Apprentice Education Education
HE Tianming,HE Guoxin,LI Jingbo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
As a kind of new teaching mode,micro-class,based on the resource dynamic presentation and cross teaching application advantages,is leading the new trend of teaching reform in mod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author will introduce the micro-class to TCM apprentice education curriculum,explore its new use in the TCM apprentice in the form of tradition with the teachers,and grope its design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 of apprentice education with flipped classroom,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CM apprentice education,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t.
micro-class;TCM apprentice education;design research;flipped classroom;amphibious mode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0.011
1672-2779(2017)-10-0025-03
:张文娟本文校对:邹婕
2017-02-17)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