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华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泉州362332)
《左传》梦意象分析
林丽华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泉州362332)
《左传》中的梦意象属于中国梦意象的发展期,是继卜辞、《诗经》梦意象之后的又一梦意象类型,代表了《左传》作者对梦意象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梦意象之象征性,一直是中国古代占梦家用以释梦的重要依据,也与西方现代心理学暗合相通。
《左传》;梦意象;象征意义;分析
在中国古代,从《左传》时期开始,就可以看到人们对梦这一现象进行积极的探索。梦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人的生理活动。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做梦,但在人类认识梦的长河中,《左传》可谓反映了古人对于梦这一现象具有理性和迷信两种精神。其中,更值得探讨的是理性精神。当古人梦醒后,往往会急着找人占梦或自己占梦,而占梦者在占梦过程中不管玩什么花样,为了揭示梦意和占而有验,总要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一些秘密。[1]P14这个占梦的方式,就是把梦这个对象作为重点分析的意象,从而启示人们窥视到梦者的心灵深处。
关于梦意象,在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开始探讨和自觉运用它,但却未对意象这个词的涵义作出明确的概括。究竟梦意象是什么?目前学术界比较基本的看法是,指脑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2]P5意象本身具有象征意义,而且这个意象象征的内涵往往不是意象在现实中的意义。通过这种象征意义,可以分析出做梦者的意识或潜意识。现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最早对梦意象进行探索,他发现梦的意象一定是与人的意识或潜意识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当有人梦见一条很可怕的蛇,即使现实中这个人很怕蛇,但这个梦恐怕并非与蛇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而可能是表明梦者在现实中有性方面的缺失。精神分析的假设是,梦是潜意识心灵的一种活动的方式。梦的意象的象征性,是心理学家释梦的重要基础之一。释梦可以说是一种翻译,把原始认知(原发过程)的心的语言翻译为日常逻辑思维中的语言。[2]P14弗洛伊德在其释梦中,最重视象征法。荣格在释梦中主张追溯出梦意象的“原始意象”,而弗洛姆认为梦意象正如一种“象征语言”的符号,所以释梦就要揭示出梦象所象征的意义。象征法在西方梦文化中很常见,在中国梦文化中也是很普遍的。
在《左传》描写的梦境中也有很多意象是具有象征性的,其象征意义,在客观上都与古老的宗教观念、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有关。考察《左传》中的梦意象,其范围可谓是无所不包,上如各种自然现象,下如动植物、山川河流、道路楼台,还有人和人的日用器物、身体器官等。但最常用、最典型的《左传》梦意象有以下几点。
(一)日、月的意象
《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吕锜梦射月,“吕锜梦射月,中之,退入于泥。占曰:‘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于泥,亦必死矣。”[3]P486这个梦充满了象征性。这个梦的梦象是梦者射月,然后自己退入泥里。占梦者根据这个梦象来占断。姬姓乃周王朝宗室,帝王以日象征,月常象征后妃,但有时也有特定的意义。这里的楚共王乃周王室异姓,双方第二天又即将交战,故相应的以月象征,梦中射月也就是射中楚共王。射中日之后,自己退入泥中,泥地乃不安全之地,其梦兆凶,故梦者将会在明日的战争中战死。后果然吕锜射中楚共王的眼睛,而自己则被射中脖子而死。发梦的心理原因是吕锜在心里非常担心第二天的战争,所反映的心理状态是非常紧张的,至于为什么梦中出现日月的意象,这跟华夏民族长期的文化心理积淀有关,中国古代一向认为,梦见日、龙即梦见君,梦见月即梦见后妃。日和龙、月在梦中的这种象征意义,就可以追溯到史前原始文化和原始思维中图腾崇拜。日崇拜与君主的联系,则因为日曾被许多世族或部落当作大酋长的名号。屈原在《离骚》开头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及古帝颛顼之名号,意为高空中的太阳。因此,在古人的观念里,不管是日的意象还是月的意象,都是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的,当它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之后,反过来也就很容易进入人们的潜意识,从而在梦中出现也就很正常。
(二)鬼魂的意象
鬼魂的意象分两类:一类是象征邪恶的。成公十年的晋侯梦大厉,梦中的厉鬼,长发及地,跳着脚追杀晋侯,形象非常恐怖,这个厉鬼很明显地象征着邪恶和危险。一类是象征正义的。僖公十年的狐突梦太子,已故太子虽是鬼魂,但从梦中的整体来看,它并不邪恶,相反,它代表的是正义,它生前被冤枉,是邪恶的对立面,并且它在梦中虽然想报复敌人,经过劝说后依然体现出他生前的忠厚。另有宣公十五年记载:“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3]P396这段记载的内容是,魏颗在辅氏之役中得到老人的帮助,抓住了杜回。这个老人是他父亲生前小妾的父亲,由于父亲在前面说自己死后要儿子打发她嫁人,后来病重时又说让她陪葬,儿子出于怜悯,最终让她改嫁。在中国早期社会中,陪葬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到春秋时期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这种做法是惨无人道的,他们决心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老人帮助魏颗后,晚上又托梦给他,由于魏颗之前的行为属于正义的,老人此次来报恩也是正义的行为,因此,梦中老人的意象无疑也是代表正义的、善良的。
(三)先祖、神的意象
对于在宗法制度下的古人来说,先祖比神更重要。神常常在人的梦中传达某些愿望或旨意,使整个事件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如僖公二十八年,子玉梦河神:“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先战,梦河神谓己曰:‘畀余,余赐女孟诸之麋。’弗致也。”[3]P244在晋楚城濮之战之前,楚国的主帅子玉刚制作了镶玉的马冠马鞍,还没使用。子玉梦见河神对他说:“送给我,我赐给你孟诸的水草地”,结果子玉不肯。梦中的河神表达了他的愿望,但梦者醒后并未满足他,结果这场大战吃了败仗,子玉自杀而死。
而先祖不仅也在其后代的梦中传达旨意,而且往往结局美满。如宣公三年记载,燕姞梦天使与己兰:“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3]P350郑穆公的小妾梦见天使送了一株兰花给她,并且对她说,我是你的祖先,送这株兰花给你当儿子。小妾不久后就跟郑文公说了这件事,后来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就是穆公。这个梦境里还有个意象特别引人注意的,就是兰花的意象。梦中天使说,兰花的香味全国第一,谁佩戴它,人们就会像爱它一样爱你。根据后面的记载,穆公的名字叫兰,并且在众多的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君,最后他的死也跟兰花有着莫大的关系。穆公算得上是郑国的一位贤君,从出生到死,始终有着兰的影子,兰花性本高洁,结合穆公一生的情况,作者应该是想用兰花的意象来象征穆公的本性,对这个人物持褒奖的态度。刘文英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说:“历代帝王为了论证其王权的神圣性与合法性,最喜欢以异梦表示和标识其‘受命之符’。而在政治家的手里,梦既可以作为治国之术而表现出一种政治智慧,又可以作为阴谋权术而表现为一种政治诡计。”[1]P746燕姞之梦就是“受命之符”和“治国之术”的结合,如果没有这个梦,地位低贱的燕姞之子根本不可能成为国君,所以,在这里,作者赋予这个人物神秘的光环,仗着祖先的威严,让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这个梦实际上是某一些人的愿望和为达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段。
再如成公二年记载,韩厥梦子舆:“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従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3]P350齐晋鞌之战前夕,晋国韩厥梦见故去的父亲告诉他,明日的战斗中不要坐在战车的左右,要坐在中间。第二天战斗,由于敌方齐顷公的迂腐,认为既然中间驾车的是君子,就不应该射他,而去射左右,所以他得以免于祸患。如果用理性的思维来考虑韩厥之梦,再简单不过了,不过是韩厥在大战前夕希望自己在第二天的战斗中能平安度过,再加上当时人们的思维习惯,那就是在有大事时常常对祖先寄予莫大的希望,所以做这个梦很正常。
应该注意到的是,《左传》中这类先祖、神的意象带有强烈的天命观色彩,也就是他可以控制你的寿夭祸福、荣辱穷通,但他同时也会提出一个要求,如果你能做到,那么他就可以给你好的结果。如燕姞、韩厥,他们都听从了梦中先祖的话,最后都有个美满的结局。如果你不听从,那么你将会有最坏的结果,就像子玉由于不肯听从河神的话,最后败亡,这同时也显现出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先祖比神更重要。同时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左传》作者在努力地表现,不论先祖还是神,他们的旨意代表的是天命,他们似乎在把控着历史的发展方向,他们代表的是历史的道德。作者似乎在力图用这种天命观阐释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作者的主观动机来说这无疑是消极的。不过,《左传》鬼神预言之说也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其在社会实际功用上,这样的鬼神之说大多惩恶扬善,并多少取得一些劝善除恶的效果,以及作者试图以理论的方式来探索历史的主观态度是积极的。
(四)动物的意象
动物的意象,常象征一种性格。昭公四年,穆子梦竖牛:“穆子去叔孙氏,及庚宗,遇妇人,使私为食而宿焉。问其行,告之故,哭而送之。适齐,娶于国氏,生孟丙、仲壬。梦天压己,弗胜。顾而见人,黑而上偻,深目而豭喙。号之曰:‘牛!助余!’。”[3]P777穆子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天要塌下来了,自己顶不住了,回头看见一个人,这个人长得黑黑的,肩膀向前弯曲,也就是驼背,眼睛深陷进去,猪嘴巴,长得很难看。但穆子这时也顾不上许多了,就大叫:牛,快来帮我啊。这个人就跑过去,帮他顶住了。穆子是鲁国叔孙氏的执政,很多年前,他到庚宗这个地方去,发现那里有一个女子非常漂亮,就让这个女子给他弄点吃的并和她私通,后来生了个儿子。其后,穆子立为卿,召这个女子,发现所梦之人。就是当年他与庚宗女子所生的私生子竖牛。他就把竖牛带回叔孙家里,并且很宠他。但这个竖牛长大后治理家政,却兴风作浪,大乱叔孙氏,甚至活活饿死父亲穆子,最后自己也被杀。这个梦里描写的动物,是一头被丑化的牛。很显然,这里的牛象征着丑恶、令人厌恶。作者极力地渲染梦境中阴森可怕的气氛,是为了衬托梦中动物的性格,并在梦境中贯注自己明显的情感倾向。
昭公七年,晋侯梦黄熊入于寝门:“郑子产聘于晋。晋侯疾,韩宣子逆客,私焉,曰:‘寡君寝疾,于今三月矣,并走群望,有加而无瘳。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对曰:‘以君之明,子为大政,其何厉之有?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晋为盟主,其或者未之祀也乎?’”[3]P804晋侯梦到黄熊而病,三月不除。最后在韩起祭祀黄熊之后,晋侯之病便逐渐痊愈。为何事情会有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其原因还在于,最初尚未与子产相遇时,晋侯只是凭直觉地认为黄熊是阴间厉鬼所化,故而其病不轻。而之后遇见子产后,子产却发表了一番完全相反的意见,他认为黄熊自夏朝以来就是一种神圣的化身动物,受到各代统治者的祭祀。所以熊既有阴间招魂者的不吉利联想,又有神圣之物的吉利联想,所以自然而然就成为占梦家们探讨的对象。熊母神成为史前期人们崇拜的原因在于,熊本身的生活习性特征,例如冬眠春出,被人们想象为死亡与再生的循环。在《说文解字》中,便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层异常古老的类比联想。汉字“能”是熊的本字,熊性耐寒,故以为“能耐”的“能”,后在“能”下加“火”表示其能耐寒的特性作为“熊”这种野兽的名称[4]。能字在金文中写作一只熊的形状。这个象形字的造字表象说明,古人依照神话信仰,以能够死而复生的熊来代表生命能量、生命力、生命的自我复苏能力。熊能够随季节而循环转变,成为体现生命再生女神之能量的动物意象。
《左传》梦境中的意象之丰富,远非三言两语所能详尽,这里所举的只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这些意象,有的确实能体现出梦者的心理活动状态,有的则体现出《左传》作者的某些观念,包括宗教的、道德的、历史的或文学的观念。把分析梦的意象作为占梦的重要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左传》中记载的占梦者无疑又是心理学家,因为他们对梦的分析中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及特点和西方现代心理学家是相通的。
还要说明的是,《左传》中记载的梦境虽然有很多地方与西方现代心理学有惊人的暗合之处,但在中西方文化中,同一个意象的象征意义却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熊这种动物,在西方人的梦里,熊有以下的一些象征意义:一是男性心理的女性成份;二是象征母亲,真实的母亲,或潜意识中可以获得的智慧;第三,或者仅是潜意识的象征。而在中国,熊在人们的梦里,象征的是笨拙,但有力量[2]P110。再如蛇,弗洛伊德认为它在梦里象征着性。在中国则象征着阴谋、恶毒。
总之,这些梦意象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从中可以发掘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脉络及审美文化心理的变迁,一句话,先秦时期的梦文学作品中创造出的如此丰富的梦意象,孕育了中国古代数量众多、如梦如幻的经典作品。
[1]刘文英,曹玉田.梦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朱建军.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3]左传[M].郭丹,译.北京:中华书局,2014.
[4]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 2007.179.
(责任编辑:罗智文)
An Analysis of Dream Image in Zuozhuan
LIN Li-hua
(Mi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332,China)
Dream Image in Zuozhuan belongs to the developing time for Chinese dream image,which is another form of dream image followed by Mingci of Oracle and the Book of songs.It represen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dream image literature by the author of Zuozhuan.And its symbolism has been the significant ground of dream interpretation by Chinese ancient Nostradamus,and also coincides with modern western psychology.
Zuozhuang;dream images;symbolism;analysis
I206.2
A
1009-3583(2017)-0067-04
2017-01-03
2015年度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社科项目“《左传》梦境心理研究”(JAS150823)
林丽华,女,福建长汀人,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