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探析

2017-01-28 08:03王艳玲
职业技术 2017年5期
关键词:航海航运国际化

王艳玲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70)

“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探析

王艳玲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70)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国内航运业和国家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形势对航海类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航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在深入剖析我国航海教育国际化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思考,提出了从大学理念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设置国际化、合作办学国际化、校园文化国际化五个方面打造航海国际化人才。

一带一路;航海类人才;国际化

0 引言

中国是海洋大国,航运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对航运发展至关重要的人才培养是我国航运事业发展的聚焦点,也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世界经济一体化,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必然,在全球化背景下,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休戚相关的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也出现了国际化的新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最高决策层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一路”指的是海上部分,意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中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确定为优先领域,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个重要的联系纽带,航运又是其中的关键载体,因此航运人才培养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主体支撑作用不可忽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逐步推进,为我国航运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打开了新视角,以此加强和助推我国航运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步伐。

1 国内航海教育国际化现状

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有力支持,航海教育承担着培养航海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航运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开发和利用海洋、巩固海防、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适应航运业的发展及新形势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规模由小到大,办学层次由低到高,专业学科由单科到多科,教育领域由国内到国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融合,逐步形成了由政府办学、地方政府和企业合办以及企业投资办学的不同管理模式,具有普通高等航海院校、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不同层次、较为完善的,富有航海特色的教育与培训体系。办学模式从最初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到现在的产教深度融合,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经验,但由于外部环境和国内教育体制的制约,与国外企业和院校的合作并不多,尽管航海类证书具有国际通用性,但真正融入国外航海院校和国外航运企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先进的航海技术技能对内吸收不及时,对外传播不畅通。

近些年来,尽管国内各航海类院校在加速国际化办学进程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如引进外教和国外先进的仪器设备,中外合作办学、教师出国培训等,但严格来看,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许多流于形式,在航海类课程改革和学生培养方面收效甚微。侧重走出去的多,请进来的少,单向型国际化特征明显;专业教学外籍师资比例很低,航海专业全英文授课或双语授课的课程数目不多;航海类专业留学生很少,派往国外合作院校的交换生及进驻国外企业的毕业生更少,派遣留学生和接收留学生比例严重失衡,尤其是航海类专业双向国际化特征均不明显,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运企业对航运人才的需求信息了解不够。

由于船员证书的国际通用性,使得航海教育与人才培养具备表像国际化的特征,而在实际育人过程中与国际化割裂开来。关门办学的现象明显,大部分航海院校并没有真正融入国际航海教育环境,在课程设置、技术技能、实践教学方面仍然沿袭传统的模式与标准,尤其向国际航运企业输送高端航海人才不足。因此,应抓住“一带一路”提供的良好契机,深入调研沿线不同国家,尤其是航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寻求国际间合作,按国际市场需求调整办学。

2 制约国内航海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瓶颈

阻碍我国航海教育国际化发展速度的原因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手段、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国际通用语言问题。长期以来,国际船东对中国船员的评价是能吃苦、头脑聪明、技术好,但语言表达能力弱。语言成了制约我国船员走向国际化船舶岗位的主要障碍,也导致了国内培养出来的船员与国际船东、外国海员在文化理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存在一定的隔阂。这种不适性导致我们培养的船员服务于国际船东和国外航运公司的越来越少,人才培养自产自销现象明显,在世界航运市场中竞争力不强,尤其不能满足国际企业特种船舶的工作需求。

我国的航海教育更多倾向于国内航海院校与国外航海院校的部分合作,而与国外航运企业联合办学的很少,即使是院校间合作办学,大多是在国内完成,只获得国内的毕业证书。此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学生难过语言关,大部分学生达不到合作学校的测试要求。

培育适应“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的国际化人才,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中国高等教育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之一是加强教育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强化使命、责任和机遇意识,使理论基础教育与技能培训互联互通,密切对接沿线各国航运发展需求,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鼓励校企合作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近些年,一些非洲国家逐渐发展海运业,很多倾向于与中国的航海院校合作,这对我国航海教育拓宽办学路径,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3 “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类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新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航海教育向更高更宽领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参与,主动融入,进一步贴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借助有效的合作平台,拓宽航海类院校发展的通道,实现特色发展和广度发展。一方面,用优势专业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打造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运市场需求的高端船员;另一方面与沿线国家的航运企业集团交流与协商,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与沿线国家企业共建股份制学院,深度合作办学,实现互利双赢。以下着重从五方面阐述国际化办学的新思路。

3.1 大学理念的国际化

将全球化的理念融入航海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秉承国际间“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多方共研,多方共建,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海事高等教育共同体;联手共筑国际化航海人才培养路径和模式,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之间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交流合作,致力于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探索大学教育理念国际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本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发挥自身优势,使国际化与民族化并重。

3.2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策略,提升教师国际化意识和水平。请进来——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策略,根据双方实际情况,临时或长期聘任有丰富教学和海上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或企业专家,开展先进知识的传授与航海技艺技能的培训,以此带动国内航海专业教师水平的提升和专业课程的国际化发展。走出去——主要派遣师资出国调研、学习和交流,搭建平台,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能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也能适应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和不同国家的人文素养。

3.3 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课程设置国际化要在航海类课程设置方面力求增加国际化的专业课,同时将国际先进航海理论和技能整合到正式课程和实践操作中;同时还要求课程结构和课程学分安排得更加科学合理,优化课程内容,剔除严重滞后于科技发展的部分,课程体系中突出前沿性的技术成果,要与时俱进,体现航海教育面向世界的办学特征。此外,语言是国际课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提升教师和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能力也是课程国际化的关键。

3.4 合作办学的国际化

通过境外办学和境内合作(与国外大学),实现航海教育互通互补,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化航海人力资源和航海企业资源联盟,为“学校+企业”的全球化合作创造平台;寻找国际一流航运企业,搭建国际办学的稳固平台。学院建立高校人才国际化基地、教育交流中心、企业海外培训中心等,联盟合作把中方的产教资源带到沿线国家,培养和提升人才能力素质,以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当地航运企业。

3.5 校园文化的国际化

通过留学生带来的异域文化和行为模式,实现校园跨文化沟通与交流,实现文化的开放多元;通过“中外混搭”等模式打破中外学生交往的壁垒,使校园内各国学生融为一体,逐步凝炼国际化的校园文化。在打造国际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既要学习世界一流高校的管理,又要传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既要传播国际社会的先进理念,又要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4 结语

“一带一路”在广袤的空间上构建起了全球经贸联系的大格局,航运业起到纽带连接的关键作用。因此,中国的航海教育必须适应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推动国内外院校与国内外企业的联动,拓宽产教融合新渠道;改变固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提倡航海类院校办学形式和层次的多样化,办学主体的国际化,国际化特色鲜明是未来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1]曾丽娟,马云阔,赵继峰. 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107-108.

[2]赵红,牛小兵. 航海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6,(2):1-3.

(编辑 文新梅)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Marine Tal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WANG Yanling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 Nanjing 211170, China)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China’s shipping industry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have faced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e new situation ha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aritime talent cultiva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talent cultivating of maritime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n the basis of deep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aritime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makes detailed refle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view of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alents from the internalization in five aspects of the concept of universities, the teaching staff, the curriculum,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the campus culture.

the Belt and Road; marine tal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2017-04-10

王艳玲(1972—),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航海教育与“一带一路”应用型海事人才研究。

G710

B

1672-0601(2017)05-0017-03

猜你喜欢
航海航运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大航海争霸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航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