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地方党报的民生新闻

2017-01-28 06:20孔丽丽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3期

□孔丽丽

(任城区新闻中心,山东济宁市任城区272100)

浅谈新时期地方党报的民生新闻

□孔丽丽

(任城区新闻中心,山东济宁市任城区2721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现在,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是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地方党报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该地区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任务。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新形式下,地方党报更需加大民生新闻报道力度,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新时期,地方党报民生新闻要坚持“大民生”新闻为主体,以深度报道和本土化评论为两翼,强化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坚持大民生理念,正面引导

民生新闻,是对有关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事实的报道。从题材上看,民生新闻的题材,既包括小民生,也包括大民生。所谓小民生,关注的是百姓油盐柴米、市井杂事,因为内容琐碎、缺乏深度,易陷入低俗化;所谓大民生,则是指广义上的民生新闻,从百姓生活的角度反映国家或地方的方针政策、建设成就和其他重要新闻事件。

地方党报要树立“大民生”理念,从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政务工作中,找到民生报道的结合点,用老百姓喜欢的方式深度解读地方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和举措。

地方党报经常要参加各种会议活动,要利用好自己的这一优势,把民生新闻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因为,重要的时政活动、会议、决议等,都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往往蕴含重大民生新闻。要时刻想着“这项政策的出台会给老百姓带来怎样的实惠”,“百姓最想知道什么”,“他们的现状又是怎样”等。会议活动召开之后,要调查“政策的落实情况如何”、“百姓生活有何改观”等。2015年底,山东济宁市任城区新闻中心记者参加妇联举办的“两癌”母亲救助基金发放仪式,听到“这算是精准扶贫的一部分”时,就想到了“精准扶贫贫困母亲”这个新闻选题。事后与区妇联主席联系,得知她们近一年多来,采取资金帮扶带动贫困母亲创业就业、技术支持促进贫困母亲快速发展、医疗救助关注患病贫困母亲,大力度扶持了一批电子商务、家庭农场、农家乐、来料加工等巾帼示范基地。于是,深入贫困母亲中采写了《精准扶贫,让贫困母亲走出困境》,树立了职能部门精准扶贫的好榜样。

在采访报道时,地方党报一定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暖百姓情,弘扬真善美,同时起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作用。明确“监督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定位,筛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选题。记者现场调查核实后完成报道,不仅要在报道中善意指出相关部门或责任单位存在的问题,而且在报道后要与各方反复沟通,力促问题解决或改善。

为了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促进政策的完善,地方党报还可以与地方的“市长热线”等联系,与职能部门互动,开设曝光台,以一句话新闻方式报道,既起到监督作用,又有力于解决问题,帮忙而不“添乱”。

坚持做深度报道,增强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发展,新闻越来越快餐化。地方党报与网络媒体相比在时效性方面处于劣势,但在公信力、权威性、深度报道方面,地方党报却有着独特领先的优势,而加强深度报道是强化党报品牌影响力的一个有力抓手和现实途径。

不少地方党报都一直把深度报道作为自己的“拳头产品”,打造深度报道。像《北京日报》“今日关注”、《福建日报》“视点”、《济南日报》“特别关注”等,《蚌埠日报》甚至拿出精干力量打造“深读周刊”,使之成为安徽省地市党报中迄今唯一固定出版的深度报道类周刊。

深度报道是一种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立体报道”方式。与一般报道方式相比,深度报道包含了更丰富的信息,更深层的新闻事实,更深刻的主题思想。因为,报道视野开阔,有厚度和力度,因而更显重要,更具影响力。

现在棚户区改造是全国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因为,它涉及稳定与发展、眼前与长远、个人与整体等多方面。地方党报的宣传报道要与之契合,服务中心工作、引导广大群众。

2016年,济宁市任城区计划改造的棚户区项目中,将有近万户居民走出老旧棚户区。按照新政策,多个片区将采取货币安置的方式,通俗地说拆迁居民不再给房,而是采取现金补偿的方式安置!为广泛宣传棚户区改造的重大意义,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全社会认知程度,新闻中心在宣传相关政策和阶段性新闻报道的同时,策划了“棚户区改造回头看”系列报道,选取近几年棚户区改造的成功案例进行深度报道。采访中记者遵循三步走的原则,即:去职能部门、街道座谈、集体讨论采访重点、深入基层采访,了解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充分展示近年来任城区棚户区改造取得的重大成就。记者采写的作品《棚户区的华丽转身——记省级文明社区济阳街道柳行社区》,反映了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济阳街道柳行社区。而采访的另一个作品《建起广厦千万间终圆百姓“安居梦”——东南片区东南华城棚户区改造工作纪实》,写的是东南华府棚户区改造项目,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视察山东时专程到东南华府棚户区改造项目视察过。

坚持评论本土化,抢占话语权

党报姓党,在党言党。评论是党报的旗帜与灵魂,在今天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地方党报在广泛报道各类新闻同时,更要抢占言论的话语权,做大做强地方党报评论。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准确、快速传递党的声音,让主流声音更加响亮、更深入民心。

地方党报的新闻评论要本土化。人们的信息需求与心理、地理环境的接近性呈正比关系,与心理、地域越接近,人们的关心度、关注度也越高。因此,做大做强地方党报评论,就要坚持新闻评论本土化。这是地方党报评论话题的一个优势,多说本地话题,多关注本地公众关心的问题,新闻评论就会更贴近群众。

党的各项政策具体落实到地方,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本地话题评论既可以是揭露性的批评,也可以是提供善意的建设性意见。地方党报从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立场上对政府的政策提出补充性建议,堵塞漏洞,是对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文明道德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

及时发声。围绕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地方党报要走上前台,占据要地,形成主流舆论的气势、声势;一些突发事件,热点新闻、敏感话题,党报必须第一时间发音,以敏锐的观察力、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快速反应,力保评论时效,抢占舆论的制高点。

接好“天线”。地方党报要主动与上级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对接联络,请他们给评论出题、点题,让评论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壮大声势,提升气势。可聘请专家学者及相关政府官员组成特约评论员,深入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回应干部群众期待,弘扬主流价值观。

接好“地气”。地方党报要为群众立言,说群众心声。新闻评论应加大百姓的参与度,利用地方党报的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展“草根”作者,培养平民评论员队伍,反映群众呼声。不少地方党报都成功地组建了自己的百姓评论员队伍,像河南省《商丘日报》经过多年的积累、培养与挖掘,建立了一个以90多人的商丘本土作者为主体的评论作者数据库。

总之,作为主流媒体的地方党报,要紧紧抓住“评论”这一武器,通过既饱含正能量又接地气的独家评论,形成和引导主流舆论,凝聚社会共识,为自身发展、也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1]胡绪全.把评论打造成报纸的名片.新闻爱好者.2015(7)

[2]韩富斌,朱秀霞.做好党报新闻评论工作策略探寻.今传媒.2015(9)

(编辑:秦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