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海
论当代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
□张士海
黄大年是“海归”科技报国的时代楷模,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时代楷模。深入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给我们深刻的现实启迪。
爱国主义是当代高校教师的精神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心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可以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是黄大年的初心,也是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铮铮誓言。1992年,黄大年得到了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全额资助下,被选送至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黄大年用最短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2010年,黄大年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归国,用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指引自己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教师应当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书育人是当代高校教师的岗位担当。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教书育人,主要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黄大年经常说,我有一身本领,想尽快教给学生。他以诲人不倦的“师道精神”,以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精尖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时刻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书育人”的精神内涵。回国后,黄大年教书育人,以德施教,甘为人梯,先后培养了44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的言传身教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学生们的心灵。我们说,爱岗敬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作为当代高校教师,要勇敢地担当岗位所赋予的历史责任,在教书育人中真正做到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方面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科学研究是当代高校教师的责任担当。科研与教学,往往被比喻成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是并重的。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应当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重视教学,又要重视科研。做科研主要是在知识“存量”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增量”。要在梳理前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正是对科研“着魔”一般的执着,7年间,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以他所负责的第九项目“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的结题为标志,中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5年的成绩超过了过去50年,深部探测能力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黄大年成功的例子充分说明,从事科研工作,特别需要有耐心和恒心。新的形势下,做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具备“四心”。一是“专心”,就是专门去做,一心不可二用,有一种“舍得境界”。既然选择了三尺讲台,选择了高校教学,就要俯下身子一门心思把工作做好,不能三心二意,不能这山看着那山高。二是“用心”,就是尽力去做,世上无难事,只怕用心人,做出点事情,根本的还是需要自己的努力。三是“恒心”,就是坚持去做,开展教学方法研究、进行学术探讨,一定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坚持数年乃至坚守一生。四是“爱心”,就是快乐去做,从事高校教学,不仅是我们的职业,更是我们的事业,要始终热爱这份事业,快乐教学、快乐科研、幸福工作。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的理想就应当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像黄大年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一样,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乐于奉献,为高校教学与研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为山东省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