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艺术特征

2017-01-28 04:43李雪暄
北方音乐 2017年18期
关键词:身韵古典舞舞者

李雪暄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 100081)

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艺术特征

李雪暄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 100081)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中的瑰宝,是经过千百年的的积淀形成的艺术结晶。简述了中国古典舞神韵的内涵,从五个方面全面探析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艺术特征,论述了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重要性和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典舞;神韵;艺术特征

在我国民族艺术文化中,中国古典舞是经过时间打磨出来的艺术结晶,是祖祖辈辈舞蹈艺术家们所存留下来的舞蹈精髓,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风范,其诞生和演变,凸显出中国人对传统舞蹈文化的崇拜和尊重,同时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舞蹈在每一时期不同的发展特点。中国古典舞是在丰厚的传统舞蹈底蕴的基础上,提取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中的精华部分,通过中国古代舞蹈美学和当代舞蹈美学中部分原理和观点的指导,并不断尝试多元文化因素,在实践中探索所形成的一种艺术特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来探讨其艺术特征。

一、简述中国古典舞的身韵

顾名思义,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涵盖了“身法”与“韵律”两个方面。“身法”是指中国古典舞的表现技法;“韵律”反映的是中国古典舞的精、气、神。其主旨思想是内外同一、身心齐用,力求“身法”和“韵律”结合统一,做到用神态引领形态、用形态传递神态,最后实现形神一体,由此才能真正诠释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精髓。除此之外,要在中国古典舞中体现“身韵”还需挣脱古典戏剧舞蹈的局限性,形成自身特色和模式,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从两方面展开努力。首先,将“神似”作为体现舞蹈内涵的主要表现形式,改变传统戏剧舞蹈中“做”、“打”等固有的模式化动作,变其形、扬其神,形成中国古典舞独特的风格特点;第二,舞蹈审美上注重身形兼具,在舞蹈进行过程中,不仅要凸显出舞者的形体、气质上的魅力,还要紧贴“点与线”、“动与静”的审美原则。

二、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艺术特征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艺术特征之形、神、劲、律

言而总之,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其艺术特征可以从形、神、劲、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这四个方面是表现中国古典舞艺术特征最重要的方式,能够高度概括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内涵,分析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形”是表现中国古典舞身韵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所谓“形”,就是舞者最直观的肢体动态。舞蹈家在探索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道路上,总是展现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姿态,有的刚健有力、有的温柔含蓄,这些舞蹈动作和体态,就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形”要求舞者体态具有“拧、倾、圆、曲”的线条美,同时展现不同舞蹈性格的气质美。除此之外,还需掌握“平圆、立圆、S圆”三圆运动轨迹的技巧,特别要注意运用腰部力量的韵律原则实现“移、靠、沉、提、扬、含、冲”等形体动作。

在表现任何一种艺术时,“神”能够突显艺术作品的灵魂,中国古典舞作品中身韵中的“神”,往往能够淋漓尽致的展现艺术的中心思想、气质韵律、基本内涵,是对舞蹈呼吸、精神、气韵的细致体现,需要舞者充分了解作品背景和内涵,在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识的推动下用心诠释,主导整个作品并贯穿于作品始终。在展现和评价中国古典舞时,经常会听到“行未动,神先起,行已止,神犹在”的说法,由此彰显出中国古典舞中“神”的作用和魅力。

中国古典舞中的主次表现和点、线连接一般都是“劲”来体现的,能够增强舞者动作的表现力,常常强调不能忽视舞蹈结束时“劲”的重要性,较为典型的有“神劲”、“反衬劲”和“寸劲”的运用,中国古典舞身韵主要是运用不同力度来表现体态造型,将舞蹈内在思想与外在表现融为一体,传递舞蹈作品的思想感情。

通常我们所说的律既包括舞蹈动作变化过程中所遵循的表现规律,还包括舞蹈动作本身的律动感,在中国古典舞当中,常常将舞蹈各动作之间的衔接顺叫做“正律”,“正律”可以促使中国古典舞身韵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不顺而顺”叫做“反律”,“反律”则会给人一种出其不意、扑朔迷离之感。“正律”和“反律”具有不同的功效,两者结合就能展现中国古典舞精妙的舞律特点。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之艺术呼吸

身韵必须源自呼吸,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通过呼吸带动的,呼吸对舞蹈动作的调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古典舞的基本元素都不能脱离呼吸而进行。而且,呼吸作为人类所有力量的来源,虽然呼吸表面上看来属于胸腔运动,是在胸腔运动的支持下舞者进行四肢的动作,但经过一定时间呼吸感的培养后,手臂和腿部的延伸感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任何形式的舞蹈,都需要呼吸作为支撑,它贯穿于舞蹈始终,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在最开始训练“提沉”时就要配合呼吸一起训练。

“提沉”所引起的上身和头部的上下引动是呼吸带动外部动作的第一步,同时在不同的节奏中展开不同的动作,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呼吸和身体之间的相关性,在理解掌握呼吸和身体各部位的最佳结合方式之后,融入情感,赋予舞蹈动作生命之感,以此形成中国古典舞独有的神韵特点。“提沉”训练是锻炼舞者在动作中运用呼吸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当舞者伴随音乐的旋律进行深呼吸时,这种稍稍夸大的呼吸动作是在气息的带动下进行的,在进行此动作时,上身和头部跟着呼吸自然运动,这种身体与气息的结合,其实就是舞蹈艺术化呼吸的开始。此外,音乐能够给人以联想,在音乐中,舞者根据音乐的意境放大自己内心的情感,运用呼吸,将舞蹈的各动作与音乐中的节奏、情感融为一体,由此,将气、情、形三者有机结合。“提沉”训练的第三阶段应该要实现“提不止、沉不完”的目标,此时需注意培养和提升舞者的自我意识作用,是形、神、劲、律融会贯通的阶段,也是将内力、外力有机统一的阶段。在有意识呼吸作用下进行“提沉”训练,可以切身感受气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在了解其内在关系后,开始可以用意念来调控呼吸和身体,从而形成和发展中国古典舞独有的神韵和魅力。

(三)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形态

研究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形态,不能脱离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分析,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融汇贯穿了孔孟哲学和老庄道学等极致的古典美学思想。孔子的礼学中有以礼制乐、礼乐并称等观点,身韵动作形态中的美学思想就是来源于此。孔子注重音乐和政治之间的关联性,“乐统同,礼辨异”不仅解释了礼乐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还说明了艺术的发展要以和谐美作为导向。孔子还倡导“文质得宜”的礼乐思想,主张将“乐则韶舞”转为“风乎舞雩”,即将规范的礼节转化为自主自觉的行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身韵构建刚刚开始,唐满城和李正一尤其重视在身韵课上训练舞者的身法,韵律感、舞蹈风格以及各种民族所具有的节奏型。练习身段能有效提升舞者美的境界,促使舞者做到神形兼备、内外同一。所以我们常说,练习身韵是为了要融化古典舞中的一切技巧和动作,主要体现在动作各阶段的衔接、节奏处理、内在修养、动作渲染以及点线处理等各个方面,和孔子将外在规范的礼节转化为内在自觉的行为这一思想不谋而合。身韵形体美学所追求的是“以和为美”,“和”是将各个不同的动作有机结合,平衡相互配合的各个动作,使其达到和谐的状态,这种“和”是由动与静、张与收、正与反、刚与柔等动作的两极形成,是对老张美学思想的继承。庄子所倡导的“天人合一”、“阴阳相调”等观点贯穿于身韵训练中摇臂、云肩转腰、晃手、等古典舞学习中的主要内容,动作形态往往是欲左先右、欲扬先抑、欲前先后、欲开先合、欲柔先刚、欲曲先直、逢开必合、逢冲必靠,极其强调各对立动作和舞蹈性格之间的对比与和谐。除此之外,身韵讲究“以形传神”,注重点线之间的连接,并将线条流畅性和舞蹈造型的雕塑性有机结合与统一,表面上看眼花缭乱的舞动,里面却含有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给人一种“动中有静”之感;表面上看是一个定型的舞蹈动作,但其中却蕴含着曲、倾、拧、圆等动作态势,让人有一种“静中有动”之感。

(四)中国古典舞的形象规约

中国古典舞艺术一直以来将“和谐”作为其美学追寻的目标,揭示了中国古典舞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要求,通过舞者外化程式规划严谨的舞姿,将艺术典型和艺术情感表现出来。

身韵训练是中国古典舞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思想感情,还是内容形式,都需要做到严格规范,这样才能表现出中国古典舞的和谐优美。舞蹈内容方面,因为中国古典舞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断代,早期构建身韵体系时要学习和借鉴戏曲舞蹈中的相关动作,唱作念打等内容在现代中国古典舞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成分,表现出严格的戏曲行当性质,艺术魅力与戏曲中的唱腔、道具、音乐、行当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常依附于戏文中的相关内容。在确认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动作的根基后,就舞蹈本身角度而言,将原本固化、套路化的戏曲动作转化为古典舞的身韵训练。例如:发展早期男性的动作多借鉴戏曲中的大武生行当;而女性身韵训练则多来源于青衣行当,将“圆场”作为脚下基调,将“兰花指”作为主要手势。“我化你,而不是你化我”是身韵训练中的戏曲成分和舞蹈本身特有的艺术胸怀,身韵的思想表达隐含于各个外部动作之中,审美源头以及其概念都指向“立象以尽意”这一特征之中,“象”属于一种外部形态,舞蹈动作中的呈现方式、语言风格等都涵盖于其中;“意”乃是“象”所传达的隐喻内涵。这种内涵,就是中国古典舞的意味和精神,除了有限形象表达,还包括无限外延。通过中国传统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舞以实际的、外部的、有限的表现形式去表达一种含蓄的、内在的、无限的思想意境,这种意境不仅表现了艺术形象,还凸显出形、神之间的契合。

(五)中国古典舞的艺术范式

中国古典舞身韵所尊崇的是“以和为美”,语言指令舞者表达典雅温润的艺术范式,内容上常常强调情感统一,以一种雅化的身体动作有韵味的传达。古典艺术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艺术类型,典雅是其主要特征。什么才是真正的古典舞,在舞蹈界一直以来都是热门的讨论话题。大多数的研究者和学者认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范式应该以优美、和润、典雅为指向标。这是因为在世人眼中,古典艺术总是代表着美,而中国古典舞中所吸收和借鉴的戏曲、太极、武术等成分都说明其“杂取聚散、万曲一收”,通过融合相关艺术精髓来促使其审美达到最佳和谐状态。古典舞的艺术形式是民族舞蹈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是一个民族的主流艺术形式,表达了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和不断尝试化俗为雅,力求构建一个理想化的民族艺术,是一个民族不断追求完美和文明的成果。中国古典舞以化俗为雅作为审美规范主要表现为语言的使用上,例如,中国古典舞一直都将“起于心、发于腰、形于体”作为身韵语言的运动原理,腰部运动将腰部作为着力点,以“靠、移、提、沉、腆、含、冲”为动律元素,逐渐形成了“圆”和“游”为主要特点的舞蹈姿态;“花捧少”、“圆场”为下肢的流动连接,以脚下“圆场”式的步态为例,曹植所描述“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洛神走的就是圆场式步态,“圆场”式步态也是从戏曲“走圆台”的身段中提炼出来的。曹植笔下形容洛神步态轻盈的句子还有“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等与中国古典舞中的步态的要求也是相一致的。常规训练时,“圆场”在身韵训练中属于功能性训练;实际运用中,“圆场”是特定情境中指定角色的步态,不同的舞蹈情境中不同人物的塑造,“圆场”步态也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

三、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重要性

身段和身韵仅有一字之差,但将身段转化为身韵却是实现了一次重大飞跃,它升华了戏曲中的身段,结合时代精神和自身舞蹈特色的相关要求,不断演变创造,才突破了戏曲身段的固定程式,发展为现如今所看到的、富于变幻的艺术表现形式。身韵训练中就是不断地提炼元素、派生动作以及塑造性格。身韵训练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蹈结合过程中功能性训练和定型化风格之间的矛盾,吸收了多彩多样的动作、古今通用的风格,并将民族特色和舞蹈性有机融合,充盈了人体的表现力和形体表演作用。

身韵从最初的形成到后来引入舞蹈动作创作,这一过程给中国古典舞的前进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这种新的舞蹈语汇,受到当代很多年轻演员、编导的喜爱,推动中国古典舞在新的时期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例如古典舞剧《黄河》,运用了人体后背的身韵表现,《江河水》用水袖作为主要表现方式,但观众看到的不仅仅只是几尺长袖,还看到了舞者演员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充满艺术感和作品情感,呈献给大众的是后背在哭泣和呻吟,袖中带情、情袖合一,渲染了浓郁的艺术情感。

四、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艺术价值

伴随着中国古典舞的实践与发展,它俨然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不断进步与深化的过程中,其艺术价值也是相得益彰。一方面,身韵有益于中国古典舞风格的形成和再塑造。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中国古典舞来源于传统武术和戏曲,所以会存在而舞蹈风格化和村联格式化的矛盾,创建身韵后,不仅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还成为了两者之间结合的契合点。除此之外,身韵艺术价值在古典舞的实践中表现。传统舞蹈实践常常是舞台和课堂分开的,如此是局限了舞蹈教学的。而身韵的出现,搭建了舞台和课堂之间沟通的桥梁,有利于两者彼此联系,较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古典舞的应用发展。

五、结论

中国舞蹈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时代在不断进步,中国古典舞也将赋予新的内容和涵义,我们应该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古典舞是众多舞蹈艺术的典范,它介于戏曲和舞蹈之间,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从武术和戏曲舞蹈中提取精华,同时结合古今舞蹈美学观点,吸收有效训练方法和多元文化因素进行加工再创造,在不断探索中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舞蹈类型。身韵是中国古典舞审美的核心之所在,不仅汇集了中国人肢体运动的基础理念,也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典范魅力。毋庸置疑,中国古典舞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在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身韵的作用和功劳是不容小觑的。

[1]刘倬.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在舞蹈教学训练中的价值[J].大众文艺,2017(10).

[2]田湉.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构形:“重建”与“复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2).

J712

A

李雪暄(2000—),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生在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舞表演。

猜你喜欢
身韵古典舞舞者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舞者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风中的舞者——蜡梅
浅析当前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困境及对策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浅析古典舞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演变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