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小飞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4)
高校声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践能力的提升途径
辜小飞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4)
我国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高等院校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在不断提升。声乐教育是高等教育学校当中十分重要的门类,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很大的进步。但是,即便高等学校经历体制改革获得较大的成功,但是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从声乐的实际需求来看,声乐教育与舞台紧密连接,学生经过舞台实践能够提升自身的艺术表演能力,并且拥有舞台意识。学生将声乐艺术应用于实践当中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声乐知识,更加主动地学习声乐知识。
声乐表演;舞台实践;提升路径
教育进行变革之前,高校的声乐教育一直进行“封闭式”的培养模式。不给予学生在舞台实践的机会,只是通过书面进行教育。因此很多学生都有恐惧舞台的心理,不知如何与观众交流,不知如何利用舞台表达情感,也难以寻找到适合观众的歌曲等等。面对这个问题,高校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应当重视学生舞台意识的培养力度,使学生能够在舞台实践中获得成长。
学生艺术表现力的高低主要通过声音、情感和形态三个部分展现,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都会降低声乐演出的水平。因此,高校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声音、情感和形体这三个方面的培养力度。很多学生认为,声音在艺术表演中占据着最重要的比重,往往忽视情感和形态的表达,然而实际上,这三者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够呈现出完美的声乐表演。三者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但是最终还是要通过舞台实践才能将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出来。舞台实践让三者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训练而是回归舞台。
高校当中之所以存在声乐教学的原因是有社会需求。学生学习声乐除了自我修养提升的需要还要为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带动整个社会群体艺术欣赏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习声乐还可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但是能否顺利毕业并获取一个很好的工作与学生日常学习状态、社会实践紧密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大众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多,社会中声乐演员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其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扎实的演唱功底、较高的舞台表演能力以及和观众友好的互动。这些要求都需要声乐演员在长期的舞台实践当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因此,高校应当在教育的过程中多多的给予学生舞台实践的机会,在锻炼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能力。
我国教育改革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教育质量不断的提升高校人才辈出,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高校声乐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从事声乐教师、演员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深厚的舞台实践能力。当然,从我国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声乐教育的结果和社会需求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声乐教育中理论教学仍旧占据较大的比重,舞台实践教学的重视度较低,舞台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在我国众多的理工院校当中,对于理工方面的实验基地设置非常完善,但是声乐类的实践基地明显落后配置跟不上需求。因此,高校一定要重视声乐的舞台实践,深刻地认识到舞台实践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及时的更新院校内部有关舞台实践的设备,补充更多的资源。在校外,高等院校需要与文艺团体、演出单位保持较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实习基地,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还可以为文艺团体不断地输送新鲜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应当深刻的认识到舞台实践对声乐教学影响,重视对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更多的舞台表现机会。
仿真模拟舞台教学是通过设置“情景——互动”的实训方式,不断提升自我指导能力以及指导他人的能力,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判断力,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情景——互动”模拟仿真实训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在模拟的舞台中扮演角色,或者从事有关演出内容的一系列的演出活动的实训方法。仿真模拟课程是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种方式,在课堂中深化知识,以真实的情景将学生的角色带入,在浓厚的氛围中将学生的表演实质化,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标。主题项目实践教学中,需要建立开放性的教学情境,纳入更多的舞台元素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学到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启示。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在教授原理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发言,并对艺术文化现象进行交流与分析。该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核心以及具体操作思路如下:一是选择恰当的项目。结合演出要求选择较为贴切的教学项目,即学生实训教学内容多为演出活动中需求量最大的曲目;二是情景创设。情景创设的内容包含舞台现场选择、校内实训舞台等等。舞台的设计要结合声乐的专业特色,更多的贴近实际的表演舞台;三是教学要求。模拟舞台实践教学一定要清楚的描述出本课程内容以及目标;四是观摩中的讨论。讨论目标是音乐家的演奏作品。在课堂当中对音乐家的现场表演进行剖析;或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音乐家的音像作品进行欣赏与评析。讨论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自我的价值观念;五是课后总结。讨论是一种很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能够多角度的传递音乐知识与观念。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情景教学的过程中,留出一定的空间与实践,设置具有一定价值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在分析、讨论与评价的过程当中,明确自身的思路,突破当前的认知范围,获得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校团合作教学模式机制是指高校与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学校不断地向艺术表演团体输入新鲜的血液,高校的学生也获得一个很好的实践舞台。两者合作的过程中,双方是互利互惠的状态,首先高校借助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机会。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各种舞台演出当中,将声乐知识运用到实践,不断的成长升华。学生的自我成长结合各位长辈的指导,能够快速的进行,这种成长速度远远高于纯理论教育模式。通过实践教育而培养出的声乐人才不论是从事专业的演艺团体、声乐教学岗位都能够快速的进入到自身的角色当中,其适应能力是非常高的;其次,校团合作也为演艺团体提供坚实的“文化后盾”,为演绎团体不断输送优质的艺术人才,壮大艺术团体的力量,扩展歌唱家的发展道路,增强声乐人才的良性循环;同时,在演艺团体当中,一些年龄偏大的艺术家不再适应舞台表演时可以转型从事于声乐教育行业,转换自身的身份与职责,同样可以发挥自身的力量。当然,活跃于舞台上的中青年歌唱家可以不断的开展艺术交流研讨会,在表演之余进入到高校当中进行学术交流。优秀的演唱家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其参与到高校声乐教育环节当中,可以不断地为学生输送最新的舞台经验,输送最新的声乐专业发展动态。让学生了解自身所处于的阶段以及将要面临的环境。这样可以激活演艺团体人才利用的问题,促进高校声乐教育内容的多样性,进而促进我国声乐教育行业的发展。校团合作还有一个优势是能够将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广出去,使每一个大众都能够欣赏到优质的艺术表演。在社会中所进行的艺术表演所积累的优秀经验、最新发展情况、大众需求同样能够反馈到高校当中,实现教育价值的最优化。
在高等教育当中,教师的职责是传递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教师进行正确的,并带有责任感与使命感去引导学生,真正地执行舞台实践教学工作,学生才能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来提升自身的能力。高校的声乐教师都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等等。但是高校声乐教师并不一定具备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因为某些声乐教师是因为自身的专业知识过硬,并且具有优异的成绩因此毕业后留校进行教学。这些教师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却存在着舞台经验不足的缺陷。所以,在进行舞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很明显的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高等院校应当针对声乐教师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培训。比如为声乐教师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到专业剧团顶岗实习,积累舞台经验。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好的舞台表演经验时,才能够货真价实的为学生提供意见指导。高校想要拥有“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双师”是指专业知识过硬、舞台艺术表演能力高超)就需要从教师下手,要么培养现有教师,要么引进具备扎实舞台经验的教师参与到舞台教学实践当中。从专业剧团当中聘请优秀的艺术人员到高校当中兼任教师,能够丰富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逐步调整兼任教师和全职教师所占有的比例,形成专业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相当的局面。理论课程和舞台实践教学两者应当紧密结合,不可有失偏颇,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降低教学水准。艺术院校与社会当中的艺术团体的合作是培养应用型的声乐人才的最佳途径。目前结合高等院校声乐教育培养的特点,以及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包括师资力量、资助、设备、合作伙伴等等,挖掘出一条适合声乐专业发展的教学方式。并且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创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准确把握教学工作的重心,促进声乐教育专业的机制改革,使之更好的学生服务,为社会培养优质的艺术人才。社会需要专业知识扎实、舞台表演经验丰富、高水平的职业素养的人才,因此高校也要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手段与教育方法的标准,力求培养德艺双馨的声乐表演人才。
舞台本身就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歌唱的欲望。很多高校并不支持流行唱法,将之归纳于庸俗歌曲行列当中,甚至禁止声乐专业的学生唱流行歌曲。但是流行歌曲的产生是大众的需求使然,有很大的市场。高校的一刀切方式严重地打击学生唱歌的热情,很多热爱流行歌曲的学生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拒绝接受学习教师所教授的歌曲。这对高校声乐教育事业的影响是负面的。在某次声乐教学实践舞台当中,一位学生改变教师所安排的歌曲换成自己喜欢的流行歌舞,表演行云流水,舞蹈热情四射,并与台下的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可以说该生的舞台表演是成功的。虽然这是一种与教师安排相悖的表演,但是也向教师表明,一味压制学生喜欢流行乐曲价值并不大,应当解放思想让学生去自由发挥,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演空间,这样学生反而能够接受教师所提供的传统优秀乐曲。因此在高校的声乐教学当中应当纳入美声、民族、通俗单重唱法,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切合社会潮流还能够带动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同时也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增强高校声乐教学的包容性,树立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与社会发展保持紧密的联系。将和谐、包容、创新理念深入到教学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之接受这些理念并深入骨髓。
[1]范峥.试析舞台实践对声乐训练的影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2]周曼林.论声乐艺术与舞台实践[J].大众文艺,2011(15).
[3]单洁.浅谈如何做好声乐舞台表演[J].大众文艺,2010(06).
[4]鹿建柱.论声乐教学舞台的实践价值[J]. 东疆学刊,2009(02).
[5]向兆年,王瑶.音乐表演专业的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关系[J].齐鲁艺苑,2009(03).
G642
A
本文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科研教改研究项目《高校声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5CRKZX04)的研究成果。
辜小飞(1976—),女,重庆人,研究生,讲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