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源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浅谈万载民间傩舞的艺术特色
刘 源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舞在古代被称为“跳魈”,在古代人们为了驱鬼逐疫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舞蹈,而万载傩舞就是由这种特殊的舞蹈所演变而来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万载傩舞,我通过其起源以及现状、表演形式、傩面具、傩乐与傩饰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研究,解开万载傩舞的神秘面纱,了解万载傩舞的艺术特色。
万载傩舞;艺术特色
万载傩舞是汉族原始文化信仰,是一种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汉族民俗舞蹈。笔者在万载图书馆翻阅《万载县志》了解到公元1826年时有这样一段话:“傩庙,祀杨吴将军欧阳晃凡八。”此外,笔者听年纪较大的老人们说,“傩舞队都是要先学会跳傩才可以建造傩庙”。
在中国傩文化中,每个地方都有一个信奉的主神,各个地方信奉的主神都不一定相同,在万载民间傩舞信奉的主神是欧阳金甲大将军。万载民间傩舞也有两个不同的派别之分,一种是“开口傩”,另一种是“闭口傩”,这两种派别的表演方式不一样,不过他们信奉的主神是一样的。
“万载傩舞”一般在春节期间或者其他重要节日进行表演,每年表演一般都是在傩庙中表演,不过为了大力宣扬推广传统文化,有时也会在其他场地进行表演。大家都会提前赶到表演场地,选择位置欣赏,每次表演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观看表演。
万载傩舞在2006年5月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说万载傩舞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傩舞并没有跟随社会繁荣昌盛的步伐一起发展,反而逐渐变成了无人问津的一种艺术表演。因而,在当代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万载傩舞,并且深入探究其艺术特色。
万载傩面具是万载傩舞文化的艺术特色之一,不仅载负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作为赣傩的分支之一,包容了民俗、社会、历史等不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弥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万载傩面具是江西傩文化的象征符号,是原始封建思想和信奉的具象化方式,是人神沟通的媒介,是文化意识、生命意识、信仰观念、图腾意识、封建思想、世俗社会秩序等的象征,是傩民精神世界的一种真实写照。
万载地方民间傩舞的傩乐是江西傩舞文化的主要外在表现内容,江西各地傩舞文化都有各自不同的意义与内涵,各有春秋,其中尤属万载傩舞文化更加地丰富多彩。万载傩舞的配乐主要由民间的吹打曲牌、击打乐和小曲组成,其中打击乐的伴奏形式极具独特的本地色彩以及原始的风格,击打乐伴奏则贯穿于整个舞蹈过程,锣鼓的击打节奏和傩舞的风格配合的完美无瑕。从配乐这个方面来说,傩仪配乐留下了“以乐通神”、“击鼓逐疫”和“以乐送神”的古代乐器礼仪制度;地方民间傩舞的配乐在民俗曲乐和戏曲中有很大的空间,其中还包括了许多乐器,比如,锣鼓、鼓吹乐等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几十种类别可以使用,这样一来音乐的表现力就十分突出了。
舞蹈动作姿态是静态的造型和动态的动作组合而成的,是舞蹈内容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舞蹈的肢体语言。傩舞在宗教仪式中是以舞驱鬼。当傩舞舞者跳傩舞时,气氛往往是十分热烈的,由于舞蹈动作的奔放、夸张,其形态也是异彩纷呈、变化多样。傩舞最主要的动作特点可以归纳为:脚勾、身段圆、腕反弹、笑晃头、指出决、怒斗肩、手脚同步顺一边、手弯等,可从如下图片中参考。这些独特的舞蹈动作特点,不会受到一般舞蹈动作规律的约束,但是也不会跟民间舞蹈的动律有所冲突。
傩舞的手型方正,有棱角,其要领是食指与小手指用力伸直,中指与无名指弯曲,大拇指与其相扣,是傩舞的特色之一。手型的寓意在于驱鬼,是因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门口都会贴门神,这样的手型好比两个门神。
六百多年以来,万载傩舞文化从江西赣傩文化中分流而成,在传承了赣傩文化中的精华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也不断在传承中进行完善,傩舞艺人并没有因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丢弃了先人留下来的瑰宝,而是子子代代地继承了下去,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班人,他们永远都不会丢弃属于中国的宝贵的遗产,使后代以后也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魅力。2016年春节央视13套“新春走基层”之《一年又一年—传奇中国节,吉祥中国年》栏目来到万载县池溪村现场直播了万载民间傩舞,表达了万载人民民俗过大年活动时的喜庆以及对传统文化活动的尊崇。万载傩舞不仅是万载人民娱乐与祭祀活动,还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更加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体现。通过这篇论文,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了解万载傩舞,让先人遗留下的宝贵财富能够得以延续保存。■
[1]曲六乙,钱弗.东方傩文化概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2]尹勋锋.南丰傩舞表演形式及音乐的研究[J].农业考古,2010.
[3]贺绍恩,周庆富.万载傩舞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1.
[4]于迎.宜春市万载县傩舞的造型特色研究[J].美与时代,2009.
[5]高荣生.万载力保傩舞不失传[J].中国文化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