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群荣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挑战与机遇:新媒体时代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的基本策略*
熊群荣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对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新媒体产生的时代课题,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要善于运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提升科学的历史观教育效果,为培育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奠定基础。
新媒体;音乐院校;历史观;策略
新媒体相对于广播、电视、报刊、户外等传统媒体而言,被成为“第五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历史观教育的传统模式,对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机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迫切需要在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历史观。[1]音乐院校开展科学的历史观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对于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加强历史观教育有助于音乐院校大学生的成长。艺术是生活的再现,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2]音乐院校大学生不仅要遵循艺术规律,还要积极参与当今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地丰富艺术梦想的时代内涵。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音乐院校应该积极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功能,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融入于历史观教育中,提升艺术生对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夯实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步伐。
第二,加强历史观教育有利于拓展音乐院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音乐院校大学生对专业的关注度高,对文化理论课的热情度低,文化素质基础较弱,亟待提升素质教育。音乐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要积极开展科学的历史观教育,帮助学生体悟民族精神,同时拓展大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形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品质。音乐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需要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不断地加强历史观教育,既是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亦是锻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
第三,加强历史观教育有助于提升艺术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成为无数仁人志士推动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邓小平曾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3]近现代流传下来的经典艺术作品,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和蕴含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音乐院校大学生在对艺术的追求过程中,需要对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有正确的认知。艺术作品只有蕴含科学的历史观,挖掘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资源,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才能真正地提升价值品位,实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追求。
新媒体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使青年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有了新变化,对音乐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第一,新媒体对音乐院校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具有消极影响。新媒体对传统的价值及道德观念的解构和冲击,使历史观教育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变的更加复杂。艺术生对网络信息缺乏理性判断,其价值观更容易为新媒体所左右。新媒体已经浸入音乐院校大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音乐院校大学生在以往的文化课程中所接受的知识与思维训练不足,对新媒体舆论中所包含的唯心史观论述缺乏有效的判断能力,很容易为歪曲的历史信息所影响。新媒体信息传播中的“去中心化”,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教育具有巨大的消解作用。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常常夹杂着多元历史观甚至是错误的历史观,对音乐院校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产生消极影响。
第二,新媒体对音乐院校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具有负面作用。新媒体传播的多元化、个性化,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音乐院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较低,而对生活资讯的关注度较高。新媒体的大众参与化程度高,在生活资讯方面的信息十分丰富,对大学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吸引力。在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他们追求信息的即时性和个性化,通过微博、微信、博客、QQ、论坛等多种媒介,在虚拟的空间中自由地不受约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新媒体的影响下,音乐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很大变化,表现为由从众向个性化转变,并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虚拟性特征。而学生过多的依赖于新媒体,既对自身的学习带来不良后果,又影响到学生之间日常互动交流。青年学生长期浸淫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对实在空间的感知度愈来愈弱,对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
第三,新媒体对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模式产生了冲击。总体而言,音乐院校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体意识,专业学习的欲望较强,但理性思维较弱,对历史观的学习意识淡薄。新媒体开启了“自媒体”的时代,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形成彼此广泛的去中心化的信息交互关系,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从而形成庞杂和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新旧杂陈,其间充斥有大量的主观臆造的虚假信息,甚至是披着重新解构历史外衣的唯心史观大行其道。由于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加之猎奇的心理意识,常受到新媒体传播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熏染,特别是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诱导,对自身所受的历史观教育形成强烈的质疑,进而对学校开展的历史观教育活动产生抵制心理。
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新媒体,使信息传播具有互动性、快捷性、大众性、多元性等特征。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要在理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改革创新,以更好地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第一,创新历史观教育理念。作为音乐院校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环节,历史观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首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历史观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将提升和发展大学生的能力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将历史观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重视受教育者自身的价值追求。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注重开发艺术生的禀赋和潜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为基本目标,促进受教育者的自身发展与完善,从而开辟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的新局面。
其次要落实共享理念。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需要将历史观教育的价值理性与新媒体的工具理性有机结合,以新媒体作为历史观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构建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虚拟社区。这个社区就是以新媒体为历史观教育的主要载体,实现由课堂教育向课外教育的延伸,从学校有形教育向网络虚拟社区教育的深入,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使历史观教育的内容由封闭、僵化变得开放、生动和更具现实性、包容性与新颖性,从而拓展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的新途径。
再次要实行开放性理念。网络时代下的历史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都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信息交互传播功能。新媒体打破了以往历史观教育者的权威地位,有利于实现师生平等、教学平等、内容信息交流平等。新媒体促进历史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全方位交流,促成实在空间与虚拟空间、线上与线下等方面的双向互动。历史观教育借助于新媒体所拥有的工具和资源,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功能,促使历史观教育内容和途径与新媒体有机结合,从而提升音乐院校的历史观教育效果。
第二,丰富历史观教育内容。历史观教育不是传授具体的历史知识,而是要培养共同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充分拓展历史资源的教育价值,注重于历史认同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首先是扩展历史观教育资源。历史观教育要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就不能仅仅依靠校内有限的教学材料,还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历史教育资源。这些资源既有遗留下来的历史遗址,也有各种历史纪念场馆,还有具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要不断地开拓新的教育资源,充分地利用线上、线下的各种与历史教育相关的资源,特别是要发挥地方历史资源的教育价值,以促进历史与现实有效结合,进而增强历史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另外,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还要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音乐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历史元素和承载的历史价值,以提升学生对历史观教育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历史观教育的融合。
其次是开展历史认同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4]历史是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历史认同是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的基础,关乎民族兴衰和国家治乱兴亡。历史观教育要用准确的历史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层面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自觉地增强历史认同意识。历史观教育既要旗帜鲜明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共识。
再次是开展人文精神教育。历史观教育要突破单纯的历史知识教学形态,更多的是为受教育者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和思想启迪。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作品传播主流价值观、提升道德素质的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守人生理想的信念。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还可以选取著名艺术家的经典事例,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引领青年学生的成长。同时,历史观教育应该将历史与现实融会贯通,使学生认识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历史观教育还要培养艺术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让学生领会到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青年学子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意识,从而塑造艺术生的时代责任感。
第三,创新历史观教育方式。新媒体时代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的方法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功能来构建开放和多元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方式来拓展大学生的历史视野。
首先是构建共同学习的虚拟社区。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可以利用新媒体构建以知识共享,生活共享、资源共享为一体的虚拟社区生活空间。这个以新媒体为平台的共享社区,旨在营造师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社区,教师既是信息资源的分享者,也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训练和历史观教育的指导者。其基本构想是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师生在共享社区中进行对话,师生将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及时推送到社区空间,师生对相关资讯进行讨论和互动。其基本架构是以院系班级为单位,构建既有中心又有层级的共享社区,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构建历史观学习与教育的虚拟社区,形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正确历史观养成教育模式,以及形成音乐院校大学生传承民族精神的艺术创作为路径的生成模式。
其次是推行“翻转课堂教学”。历史观教育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采取以在线教育、移动微型学习等新型教育方式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推行“翻转课堂教学”。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在线上学习,即主要是在共享社区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而在线下的教育活动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多向度的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和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解答等。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对历史观教育的素材进行合理加工,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并将微课的内容及时放置于共享社区,以实现学生的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
再次是课内外学习的互动。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学生对于“四个选择”的理解,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需要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来加深认知。因此,历史观教育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实践中学习和感悟历史,并以艺术创作加工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学生的历史观教育融入于学生的生活,做到在教育层面有理论指导,在实践层面也有真切的体悟,将唯物史观渗透于日常生活实践,进而提升音乐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2]邓小平文献(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58.
[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2,23.
浙江音乐学院思政专项课题《新媒体时代音乐院校历史观教育模式创新研究》研究成果(2016SZ015)
熊群荣(1975-),男,江西高安人,浙江音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清末民初社会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