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辰
(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浅析如何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
唐 辰
(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在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文化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受到音乐人的重视。只有在充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了足够的文化素养,才能在作品的演绎过程中,准确的把握好作品的文化内涵,带动作品情感的表达,进而诠释好作品的音乐风格。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更新对于文化素养的认知。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提升文化素养的整体水平,为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本文笔者首先通过对民族声乐中文化内涵的共性与个性分析,了解文化素养对于声乐学习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音乐文化素养。
民族声乐;教学实践;文化素养
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至今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声乐艺术中所具有的表现力也是非常生动的。进入民族声乐发展的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在继承民歌、戏曲说唱艺术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创新性的融入了西方的声乐唱法,但由于其有根本性的区别,这也使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正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随着民族声乐学科的设立,在民族声乐工作者们的不断努力之下,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也越来越具有规范性、学术性与系统性的学科。在学校教育甚至社会文化教育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对作品范本式演绎的现象越来越多,虽然学界内看法不一。但也有一部分学者指出,这是一部分民族声乐演唱者缺乏足够的文化素养的结果,对于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没有准确的理解与把握。应对这种现状的措施只能是回归到民族文化内涵与价值的体验之中,进而在声乐教育的实践中全面提升演唱者的文化素养和水平。
民族声乐艺术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分支,其最广为人知的概念就是指本国民族的艺术,根据不同的地域、风俗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对不同地区的民族声乐艺术进行划分。不同地域文化也是根据不同民族文化与地域环境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声乐艺术也是以此为划分点,从不同的作品中体现着民族文化,其中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是民族声乐的基本属性之一。
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着自己明确的学科定位与方向。其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无不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中也会拥有不同的民族音乐形态,这与本民族的本体文化是有直接联系的。我国的民族声乐就是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在民族文化的孕育中发展起来,又体现着我国的民族文化并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在继承其他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内涵,正是在这种文化共性的基础之上,通过民族化的语言去表达情感。民族声乐作品中对于社会的时代性也有一定的体现。因此,不同的声乐作品中会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也会有一定的反映。从文化内涵中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底蕴。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受不同地域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声乐也会因为地狱的不同划分出不同的民族声乐区。因此,不同地区的民族声乐作品也显示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处理方面就可以明显感受到作品之间的差异性。通过了解不同民族与不同地区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也需要对该地区的文化加以了解,才能在演唱过程中将文化的特色呈现出来。声乐的学习过程也是分为不同阶段的,其中,基本的文化素养可以帮助演唱者解决演唱过程中表达作品的情感、控制自己的表演状态以及体现作品的风格等方面有一定的帮助,随着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演唱者进一步解决演唱过程中对于声音的审美、表演状态以及作品的细节演绎等方面有一定帮助。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基本的文化素养可以帮助演唱者把握作品中文化的共性特征,较高的文化素养可以帮助演唱者在准确把握声乐作品艺术内涵的基础上,融合自己对作品价值的理解进行演唱的二度创作,通过自己的演绎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
每一首经典的声乐作品都会有其想要突出的文化内涵,对于民族声乐作品来说,文化共性更多的体现在作品的民族时代性方面。比如作品《白毛女》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创作出来的,它在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为之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至今,也已经有不同版本的《白毛女》问世,但不同版本的作品中所承载的时代意义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原版的《白毛女》是以旧社会中的阶级矛盾为发展主线,直观的反映了社会现实。歌剧中的角色都非常具有社会代表性,因此,作品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之后歌剧《白毛女》有在文化部的组织下重新编排,更多的是为了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在文化的个性方面,《白毛女》中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我国传统戏曲的元素。曲调方面采用了北方民歌,并融入陕北音乐元素,与歌剧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新版的《白毛女》在保留原作经典性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音乐审美需求,又融入了新时代的创作特点,突出了音乐的旋律性以及歌唱性的特点。
声音和音乐以文学语言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声乐,演唱者自身所具备的文化水平与艺术鉴赏能力与音乐的表达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声乐学子过程中,很多的演唱者认为学习声乐就是把歌唱好,对于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都不必要深究,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歌唱者的文化素养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作品的完整表达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文化素养的积淀,对作品的诠释也是不完整的。
通常情况下,声乐作品是由旋律和歌词共同构成的,优秀的声乐作品从旋律到歌词的谐和程度来说,是非常统一的。比如,在很多的古诗词声乐作品中,作曲家会在旋律中加入特殊的滑音处理,再配合古诗词所特有的的韵律,两者之间的紧密结合,演唱过程中才会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表达。但对于这样作品的诠释也应该是在了解作品文学内涵的前提之下,这样才可以加深演唱者对于作品文学内容的理解,帮助演唱者更好的诠释作品的艺术风格。
在声乐的初级学习阶段,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素养,演唱的过程中会出现表情呆滞,歌词无法表达出作品的艺术内涵,也无法体现出作品的风格。因为在声乐作品中,歌词是观众了解作品最基本的、也是最初级的形式,如果缺乏文学知识的积淀,自己就会对作品的表达产生误解。比如在歌曲《玫瑰三愿》中,最后一句中有一个“谢”字,但要提前了解它的文学含义的前提下,它应该读作“xia”,如果演唱出现错误就会曲解作品的意思,也会影响作品意境的塑造。其次,很多的演唱者会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通过录音模仿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这样对于节奏、音准以及歌词的把握会有一定帮助,但是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就没有明确的认知。如果在演唱之前演唱者就对作品的创作的有一定的认知,在演唱的过程中就容易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中,也有更为主观的情感表达。
在声乐的逐步学习中,在追求声音审美和技巧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文学素养的支撑也会出现其他的一些表演失误。这也取决于演唱者对于自身条件的认知以及音乐审美的判断,和谐都是对演唱者文化素养的基本要求。再者,不管是歌剧作品还是歌曲,其中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信息,如果缺乏文化素养,对于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意境的表达就无法深入,就会造成表演与作品的脱节。因此,提升文化素养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民族声乐的教育水平。首先可以通过加强基础文化课程的教育,加强文化素养的提升,尤其是中等学校的文化教育水平,从高中就开始抓起。其次是创新对于相关课程的设置,改善现有音乐教材对于其中音乐作品的相关介绍,可以通过文字让学生们对于作品有更多的了解,这样才可以在把我作品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科与社会文化研究机构或学者之间的联系,对于重点的音乐课题可以邀请相关的学者到校开展文化交流的讲座,在提升学生们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在不断地积累过程中也会逐步更新他们对于很多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加学术的积累。
在实践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文化素养的提升。首先可以加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采风实践,这对于民族声乐的教学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使我们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基础,其文化价值与内涵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去探寻的。采风对于民族声乐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采风,可以更加充分的挖掘民间音乐的资源,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只有通过实地的考察,切身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在接触到不同地域的作品时,才可以把握住作品中细微的情感表达。此外,还可以增加民族歌剧作品的演唱实践,民族歌剧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单一的民族声乐作品而言,在民族歌剧中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融合舞蹈、戏剧、音乐等多方面的综合艺术。这对于声乐演唱着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文化素养的积累更使如此,通过民族歌剧的表演与学习,可以训练演唱者更加深入的分析与把握作品内涵,这在提升文化素养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
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加强自己技巧的学习,还可以增加中外的文学作品的涉猎,积累文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在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就可以准确将作品的思想内涵传达出来,将作品自身的风格完美的演绎出来。多看一些经典的人物传记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人生价值观,阅读不同的人物传记可以更好的了解创作者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在创作时,把握时代的背景信息,通过自己的文化底蕴的积累,对作品有更为全面把握。此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演出实践的感想以及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的记录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断地进行总结,通过积累也是自己文化素养积累的一个过程。此外,还有很多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方式,但是都是需要长时间坚持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音乐文化的进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给人们一定的价值导向以及精神的引领。民族声乐教育者们的教育方式、思想水平以及文化素养是根本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作为文艺工作者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外,还要逐步加强自己的文学素养,知识修养以及艺术涵养。民族声乐使我国民族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因此在保持其自身发展的同时,需要从全局出发,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与发展。民族声乐教育又是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指向标,因此必须强调文化素养提升的必要性,这样才可以在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又使得民族文化保有不断地生命力。■
[1]赵艳艳.析文化素养对声乐学习的影响[J].宿州学院学报,2011,10.
[2]刘辉.再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中国音乐,2006,01.
[3]王钧.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交融-评《民族声乐教学新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7,04.
[4]赖月娟.关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J].音乐时空,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