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林,杨彦辉
1吉林医药学院;2吉林市第十八中学
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张贵林1,杨彦辉2
1吉林医药学院;2吉林市第十八中学
分层教学法应用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性和柔韧性等素质。按“水平分层”的流动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效果是明显的。
分层教学法;大学体育教学;运用
当前,随着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已逐渐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与发展,其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也凸显出一定的作用。
1.1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分层教学法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教学效率。通过采用分层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来执行不同的教学计划,如此不仅可以做到面面俱到,使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去。此外,分层教学法很好地结合了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遵循了全面培养的原则。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得到针对性的教学训练,其不仅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对相关体育知识进行充分的巩固,且还可以加强自身的训练,这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影响。
1.2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大学体育教学大都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统一教学”模式,并依照一般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大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不仅将体育教学内容简单化,且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此外,过于统一的教学方案只能迎合部分学生的心理,如对于一些“默默无闻”的学生来说,教师很难了解该部分学生的内心,因此这便不利于制定、实施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此情况下,通过应用分层教学法,学生则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进行体育项目的学习,同时对于一些兴趣相当的学生来说,其内部之间也可以增加一定的交流与互动。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1 分层教学教师要增强课堂调控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的课堂,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不同,增加了教师课堂调控的难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因此,分层后的小组不宜超过3个,因为分组太多,教师很难掌控课堂。教师在明确了各层次的学习目标后,要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反复训练,形成动作的动力定型。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当一个目标达成后再确定新的目标,一级一级前进,最终达成总的目标。切忌不顾学生实际,目标定得太高,学生难以完成。因为动作的学习是一个习得过程,是在不断地纠错、强化训练中形成的动力定型,很难一蹴而就。因此,分层次教学教师要增强课堂调控能力,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精心指导,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课上分层教学要与课下分层辅导相结合
体育动作的学习是一个习得过程,动作学习要不断通过模仿、强化训练,最终形成动作定型,因此进行分层次教学时,不但课上要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下也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对节奏感不强的学生,重点辅导节奏感;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着力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对动作不规范的学生,重在纠正错误的动作,使动作更加规范化。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与辅导都具有针对性,减少了笼统性和盲目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益。因为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增强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益,增强技能的掌握,事实证明分层次教学能够达到普通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目标。
3.1 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
在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中,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是其中的首要任务,因此各大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及技术水平进行群体层次的区分。首先,为了进一步掌握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统一的体育体质测试,如此教师则可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其次,为了使分组教学更具有依据性,教师还可使学生首先练习体育一段时间,并根据这段时间的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接受体育的能力,进而也可进行深层次的划分。此外,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有效发挥分层教学法功能的一大举措,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也可以进行体育分组教育。
3.2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学目标是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导向,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而反之不合理的教学目标也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若教学目标设置得过低,则会使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一定的兴趣,而若教学目标设置得过高,则又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同时给一些身体素质不高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对象进行一定的分层,且还需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以通过提高各层次目标的针对性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3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教师在做好对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分层的任务时,其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分层。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其中,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身体素质等各情况进行内容的合理调整,如对于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对其设置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教学内容,并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也是提升学生体育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对提升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应对此给予一定的重视,并可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薛莲.简析分层教学法在大专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6(19):90-91.
[2]李凡.分层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34):6-7.
[3]韩文平.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才智,2015(6):235.
张贵林(1985-),男,满族,吉林省吉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