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理论下的高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7-01-28 14:55唐晓辉
运动 2017年14期
关键词:高师理论体育

唐晓辉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健康促进理论下的高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唐晓辉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本文借助健康促进理论等知识,阐述了我国高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总结,进一步探索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从而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不断加深对人才的培养,促进体育专业人才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促进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相应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健康促进;体育;专业人才

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恶化,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逐渐从体力劳动转变成脑力劳动,动态生活方式转变成静态的生活方式。因此,运动量不足、营养摄取过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逐渐恶化的环境使人们健康逐渐受到威胁。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通过他们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健康促进理论在我国不断传播,使我国体育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新的理念、新的理论、新的评价对我国体育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有利于教育模式的创新,更对高等师范体育教育提供了机遇。面对人们健康受到威胁,我们的体育教育者应该进行反思,如何能够利用理论作为武器,将其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要借鉴先进的理论,全面地分析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传承、创新与发展趋势,把握高师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规律。同时,需要建立相应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处理好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关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要不断整合与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将学术性和师范性协调发展,努力提高人才的含金量及他们的专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体育教育人才的供方市场。本文正是借助先进的理论知识,结合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对高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

1 健康促进理论的发展

健康促进的概念,最早是于1948年《渥太华宪章》提出的,随后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在1986年,《美国健康促进》杂志对该概念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其认为,健康促进是一门帮助人们改变生活方式,以达到理想健康状况的科学和艺术。世界卫生组织也给出了相关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学者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健康促进是增进人们对健康决定因素的控制能力,从而改变人们健康的过程。健康促进理论认为,健康促进是保持健康的根本方式。根据这个理论,美国健康总署把健康推广的策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预防性健康服务、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其中后两个阶段是属于积极的方式,是由于这两个阶段有防患于未然的积极意义,目的是使人们处于更健康的状态,不会等到疾病发生以后再采取医学手段进行治疗。因此,Pender教授根据预防性健康的行为模式对个体的健康促进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其主要在于提出一些能够广泛解释相应健康促进理论的架构结构。其主要是运用心理学、护理学及公共卫生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观点,对个体的认知过程进行探究,从而对促进个体的健康行为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另一个理论是社会认知理论,该理论是Bandura教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如果人们要完成某一特定的行为,这取决于自我的评估是否有独自完成该行为的能力,行为评估结果是通过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决定的。在社会认知理论中,重要的前提是假设人类是需要通过一些象征化、深谋远虑、替代性学习、自我管理和反省的过程才能完成的自我评估。健康促进理论在我国发展相比于其他国家较晚,我们一般认为健康促进初期的表现是人们为了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来提高相应的健康状况。20世纪50年代我国兴起的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最早的健康促进理论的实施。同时,对于健康城市、健康促进学校等一些项目的实施,我们同样也落后于发达国家,是近些年来才开始着手筹备。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快速平稳,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这些都大大提高和促进了健康,促进相应的研究以及发展。其逐步开始从医疗、卫生等领域向教育等领域发展。例如,2008年我国的第一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在北京成功举办,这些活动都大大促进了健康促进理论的传播。

2 高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世界,各国由于教育制度、政治、经济、人文背景等方面不同,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会有不同。例如,欧美及日本等国以通才培养模式为主,其能够让学生毕业后有更高的求职才能和机会。该教育要求其基础教育课程比例比较大,学科覆盖面较广,对学生的运动技能方面要求并不是很高。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会特别重视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分析错误及纠错能力。但是在该培养模式中有些过分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价值观,对教育的公益性功能和社会价值却有些忽略。而我国多年来培养模式以专才培养模式为主,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相应考试后才能进入体育教育专业进行系统学习,在学习中基本确定今后的职业是学校的体育教师。该模式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所有的院校教育模式都是根据前苏联体育院校的制度相应发展起来的,其培养的目标、模式、以及课程设置这些方面都会体现出计划经济及一些传统教育的观点。随后,在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对教育也有了深入地研究,许多体育的思想,如终身体育等逐步提出,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并从社会、生物、心理等多方面来看待学校体育结构的变化,尤其是许多先进的培养理论在我国得到广泛地传播,中小学体育师资的培养必须基于相应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合格体育教师。

3 高师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理论研究

学校通过对健康的教育从而产生对我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加强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从而减少人们的疾病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根据我国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对相应人才培养应大力加强对相关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将其理论讲解融入平时的课堂,以便更好地体现及贯彻健康促进理论的指导思想。在50年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中,对体育和健康的教育教学活动有一些脱节现象。体育教学主要是重视对学生运动技能方面的教授,而忽略了一些运动习惯及相应情感的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和加强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建立和健康教育能够相互适应的体育和健康课程,构建并且实施21世纪初高师体育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素质结构的中心环节。(1)要将课程结构的调整体系与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要相互结合。(2)课程结构体系应具有多样性。(3)学生的授课内容应强调基础性和针对性,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4)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体系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师人才。

[1]郑群.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构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2]黄爱峰.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70-282.

[3]傅华,李枫.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胡玉龙,曹聪.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几点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11):58-60.

[5]武东晓.高师体育教学对师范生组织能力培养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6]白清华.河北省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G807.4

A

1674-151X(2017)14-07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4.039

投稿日期:2017-05-16

唐晓辉(1972—),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高师理论体育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