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树强
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中学校
落实课标精神优化作文训练
——浅谈随笔训练
马树强
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中学校
作文是大多数学生既爱又怕的“大工程”,作文教学也是大多数教师倍感压力的一项繁重的教学任务。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课标精神,优化作文训练模式,引发着我的教学思考——发现——尝试。
学生对作文的这种特殊的情感来自于作文综合性较强,考试卷面分值大,学业成绩的高低,该题是分定乾坤的,加之学生作文能力水平普遍不是很高的实际状况,爱怕有加的“大工程”变威严地站在学生面前;作文教学是系统的教学工程,目前,现行使用的教科书还缺乏这一系统的训练指导,也少有一个系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加之学生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压力便为此而产生。在教学压力面前,能否为学生开辟一块心灵成长的天空呢?答案是肯定的。
先让我们共读一篇学生的作文《镜子中的我》。
“时光匆匆走过,岁月悄悄流逝。眼看着自己一天一天长大,突然间发现自己爱美了。十七岁,花季的我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龇牙咧嘴的对着镜子挤压青春痘。
十七岁的我们,引为己任的是“苦读圣贤书”,硬板凳一坐就是好几年。搞的腰酸背痛,心中火力十足,常欲寻衅发泄,怎奈目标难寻,继续坐板凳。
十七岁的我们,早上不叠被,不整理书桌,不洗臭袜子,喊“妈,我饿了”鞋要自选,衣要名牌,面对“眼花”的父母,说:“哎,你们过时了!”
十七岁的我们,有时也为家中效力,但活不白干,要有报酬,因为不想当杨白老,除此之外,只要背靠沙发,手握摇控器,觜里叼着阿尔卑斯,只有开冰箱门自己动手。
十七岁的我们,满口怨言:“为什么我没有长到两米高!”有时也找一个矮点的地方练习一下扣蓝,满足一下自己干瘪的虚荣心。
十七岁的我们,崇拜周杰伦,谢霆锋和艾微儿.口中哼着尚未成形的《双截棍》,手里挥舞着大砍刀,左劈右砍,却无人伤亡.细视之,盖桌上拆下的木棍.当着老师面恭恭敬敬,背地里直呼大名.称教导主任为“清哥”尊物理老师为“球王茂军”.有空闲没有钱,就打电话,常常急的爸妈直咬牙,想吃人.有钱没空闲,就发牢骚,偶尔也曾放个鸽子,有钱有空闲,才过瘾。上网聊天,听着哗啦哗啦的键盘响,却不知对方何人。
十七岁的我们,功课百忙之中,也不忘与电视频频接吻,盖因近视600度,却不肯带眼镜。
从未梦想过成为一个学习上等的学生。更不懂得真的考上重点高中会累成个什么样!偶尔从镜子中自己年轻的脸上看到了一丝沧桑,偶尔也满脸愤怒的咒骂老天爷,偶尔也平静的指着镜子中的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
“咳!十七岁。”
这是学生在课堂上照镜子被我关注到完成的作文。
面对学生作文缺少生活,情感平白如水这一实际情况,我就利用进行教学及班级管理这一有利依托,发现学生课上、课下的欠缺的行为表现,进行捕捉,以命题或自命题的方式要求作文(要求要交代清事由,有生动之笔,情感真实),第二天课前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并把这一作文打出来,保存到“成长作文集”里。学生对这不小心就会得到的“捕捉”是又爱又怕。爱的是,被捕者可以尽抒心中这份真实,并且可以展示自己独特的风格文采,作品又被收藏,他们也在收获着一份辛苦之后的成功;怕的是,被捕者必须要精耕细作,每一次被捕到,就会被打磨一番。此方法,提升了学生的生活的感悟和作文能力,同时也从自我教育上给了学生一个人文化的,心灵成长的空间,算是一举两得吧!
我把这一课堂内外结合的优化的作文训练模式称之为“随笔训练”。
我觉得这种训练它的价值在于:
在学生的生活世界里,“照个镜子””,“弄个纸团”,“没穿校服”,“打瞌睡”,“打闹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这同样也是作文的原素材。需要发现,需要学生的感知意识。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从这每日发现挖掘点滴小事做起,把生活与作文训练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以随笔手法成文,延伸课堂教学的宽度,打破课堂指导训练这一单一模式,生活中学语文,语文中是生活。
被关注的事例,都具有个性化色彩。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老师就完全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事例实质,写作状况的实际,相应的提出具体要求。例如:要求必须写到600字,必须有排比修辞,必须有语言描写,必须前后照应,必须有景物描写等等。这样,学生就在你的量身设定下写作了,之后给予的也是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渐渐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提升起来。
实际这些被关注的事例,也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成长的营养品。学生用这种随笔的笔法,叙事,描写,议论,抒情,言心声,这就是他们心灵成长的天空。减少了老师的说教,减少了老师的冷面孔,这是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这是教育的一条佳境,在宽松的环境中,他们也收获着“佳作”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把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让学生的心灵成长是一块蔚蓝的天空,我们可以从这一点一滴做起,做总会有收获,这个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就在期中。
仅以此不成熟之行,呈现给同行,在批判中,获取点滴的借鉴,愿与学生拥抱那片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