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利益分析法的形成及当代价值

2017-01-27 00:07:34王婉伊
法制博览 2017年18期
关键词:阶级分析法马克思

王婉伊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马克思利益分析法的形成及当代价值

王婉伊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强调,一切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因都可以到经济中去寻找,而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关系,因此使用马克思关于利益范畴的方法分析问题,对正确处理我国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方面的矛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利益分析;阶级矛盾;经济关系

一、从阶级矛盾到利益矛盾转变

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因此可以说,阶级之间的基本标志,就是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也就是他们所得生产资料的多寡。因此,阶级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概念。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同样认为阶级差别的本质原因是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同。

马克思根据社会历史活动的根本动因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驱动,得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的结论。也即人类活动归根到底就是追求物质利益的活动,人们所从事的一切生产和生活,都是为了维持就自身生存和提高自身发展,利益是社会矛盾运动的内在动因。由此,马克思的利益理论喷薄而出。所谓利益分析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历史以来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本规律,揭示出人们所有行为背后的秘密,即一切为了利益而动,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走向。

我们知道,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布局来看,利益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二者一脉相承、相辅相成。阶级分析法立足于通过分析阶级斗争来解决阶级矛盾,主要根据生产关系来划分;而利益分析法则从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要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入手,主要分析所有层次需求背后的利益动因。由此看出,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认识和解决各种社会现象与历史问题。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还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因此,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在坚持阶级分析法的同时,还应广泛使用利益分析法。

二、马克思的利益分析法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由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利益的本质,即为了提供生活所需而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创造物。

我们可以将生产关系理解为一种利益关系,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利益的分配,即一般意义上的财产分配。利益分配又与产品分配息息相关,二者的分配形式相同。例如,按劳分配就是按照每个人劳动付出的多寡来计算所得,也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分配的主要形式;按资分配则是按照原始资本的数额来分配所得利益,很多股份制企业实行的正是这个分配方式。可以看出,生产关系其实就是一种利益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表现。也就是说,政治是由其所处经济环境决定的,政治源于经济,并将经济变现出来。一切政治表象都是因由一定阶级的利益需求所产生的,政治是工具,是手段,是为经济体制服务的傀儡。马克思说:“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3]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一切社会利益又可以归结为经济利益,所以人才是所有经济利益的主体,是经济运行的实际操纵者,不过这里所说的人不是指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具体的谁,而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更进一步解释,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经济范畴,也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理论抽象,一切经济关系都是通过利益关系表现出的。恩格斯也曾提出类似观点,他解释说每一个经济关系的表现形式首先是利益关系,而利益关系也是经济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马克思的利益分析法超越了资产阶级理性主义、人本主义对利益的片面理解,抓住了社会关系的本质,立足于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经济关系看待利益问题,为利益问题确定了正确客观的研究对象。

综上所述,利益分析法作为整个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方法相互作用,形成方法论的合力系统,为人们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提供了科学手段。

三、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方法和观点,赋予了人类社会分析问题的正确视角,也使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可以紧随时代,为我们探索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道路。第一,利益分析法是我们认识社会本质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利益分析把握重大社会事件背后的经济根源。想要把握事件的本质,了解事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只是皮囊,真正重要的是要把握这些表象背后所影藏的深层的利益根源。例如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打着大东亚共荣的旗号,实质上却是为了控制和奴役国人,并且侵占我们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同样,现在国外的某些不法势力打着关心国人人权的幌子,传播破坏国人团结的言论,实质却是因为嫉妒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猛而进行破坏活动。所以,只有把握事件的以及本质,寻求到事件发生的经济根源,才不会被它的表象所迷惑。

第二,利益分析法可以引导我们把握社会群体背后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关联。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都是社会的人,都是隶属于一定阶级的人,每个人所在阶级的不同,导致每个人所得利益的不同。而我们中国共产党能够走到今天,取得如此恢弘的成就,正是由于站在了大多数人民的立场上,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代表的阶级就是占全国大多数人口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因此,我国当前的建设正是得益于全国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收到保障,从而加快了社会进步。

第三,利益分析法可以通过分析利益关系的性质和程度制定响应的策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大改造策略,说到底就是调整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提出旧社会不公平的利益分配规则,建立新的符合人民利益的新结构。在比如虽然一直以来中日关系矛盾剧烈,但是并不影响中日之间正常的经济贸易和日常交流,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双方都在这种关系中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

第四,通过利益分析法还可以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人们思想行为的规律的。我们知道,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都是利益的需求,一切人的行为都可以归结为通往利益的道路,想要探索人的行为动机,最终都必须要深入到利益层面,而利益关系首先应该表现为是经济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利益分析法,可以摸清人们的思想脉络,把握工作对象的真实思想状况,公平合理地解决好各种现实利益矛盾,把可能出现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4]

第五,利益分析方法不仅在判断个人、阶级上是有效的,在分析国家制度上仍可发挥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鸦片战争以后,买办阶级开始协助外商压迫国人,从利益分析的角度,帝国主义代表买办经济,为买办阶级带来实质利益,因此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维护本民族的利益。恰恰相反,新中国工人阶级统治的国家政权,是劳动人民的选择,它自然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反复推敲改革的措施,力求所有的制度和改革都顾及到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因为掌握着国家政权的阶级决定了国家的性质及行为倾向。[5]而在当前阶段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更加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并上升到党的执政规律上来认识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6]

正确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不仅能正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区分轻重缓急、明确主次,还能知道我们认清楚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次矛盾,对做出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201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陈昌荣,杨莉.浅论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的当代价值[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1).

[5]张成兴.试论利益分析方法[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7).

[6]况猛.论利益分析方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4).

A

A

2095-4379-(2017)18-0283-02

王婉伊(1993-),女,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阶级分析法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防爆电机(2022年4期)2022-08-17 05:59:06
马克思像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翻译界(2018年2期)2018-03-05 07:55:2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近代史学刊(2017年1期)2017-08-16 06:06:03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湖湘论坛(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