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版权保护及影响

2017-01-27 00:07:34张晓东
法制博览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东北财经大学书商版权保护

张晓东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中国古代版权保护及影响

张晓东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中国的现代知识产权研究开始的比较相对较晚,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尚未形成完善的保护体系,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显得有些薄弱。然而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于文化知识载体的书籍的版权保护却是由来已久,并且有大量的版权保护的事例呈现在我们面前,对于我们今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更有启发意义。

版权保护;中国古代;影响

一、中国古代的版权保护的形式

早在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只服务于宗室贵族,那时普通百姓满足温饱尚且困难,获取文化知识实在是一种奢望。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私学开始出现,有力的冲击了旧官学教育体制,普通人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诸子百家为了展现各自的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开始著书立说,著作的名称通常以其领袖人物的名字命名“某某子”。这表明古人已有在著作署名的意识以示区别。到了汉代在著作上署名的情况以及开始大量出现,这说明作者的署名权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雕版印刷术出现后使得书籍的印刷较前代有了极大效率,图书的制作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书商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未经许可翻刻的情况也大量出现,书籍的版权自然而然开始受到政府和私人的关注。例如唐文宗时期,东川节度使冯宿就上奏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大有乖敬授之道”。这份奏疏认为在官印的日历发布之前就已经有大量私印的日历出现是“大有乖敬授之道”,显然是侵犯了官方的独家出版权。在民间,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就曾在《五百家注柳先生集》中记载:“窃取他书以合之者多。凡孟管数家皆见剿窃”。[1]可见个人的版权意识也逐渐增强,抄袭,剽窃他人作品的行为已经受到指责和批评。

宋代作为中国古代较为富足的朝代,宋代的图书出版到了一个更加繁荣的时期,图书印刷的种类也更为丰富,图书的盗版也更为猖獗。为了更好的保护图书版权宋代的版权保护方式也更为多样化,保护方式有榜文保护,牌记保护,公剧保护等。其中以榜文保护最为典型,所谓榜文保护是指将版权保护事宜以榜文的形式公布用来保护作者版权。宋代地方政府为保护《方舆胜览》等书的权益而就曾经发布榜文来警示私刻书商,榜文的部分原文是:“窃恐书市嗜利之徒,辄将上件书版翻开,或改换名目,或以节略《舆地纪胜》等书为名,翻开搀夺,致本宅徒劳心力,枉费钱本,委实切害。照得雕书,合经使台申明,乞行约束,庶绝翻版之患如有似此之人,容本宅陈告,乞追人毁版,断治施行”。[2]这篇榜文说明享有版权的书商开始通过官方途径寻求更有效的版权保护,同时说明官府对于版权保护也延伸到了民间的合法书商。

明代针对盗版行为的图书版权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出现了被称作“印记”保护的方式。印记保护是将书铺、书堂号或特制“印记”印在书中的新方法。此后更有如兴贤堂刻书《楚词集解》中又出现将书商唐少村戴笠执书的半身画像刻入书中的情况。在清代书商和作者的权利意识更加强烈,“翻刻必究”也就曾经出现在清道光元年刻本的李汝珍《镜花缘》一书中。[3]作者清楚表明了自己的维护版权的决心和气魄。“翻刻必究”四个字作为我国版权的专用术语也沿用至今。

二、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影响

回溯中国古代的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不难发现官府和民间为了保护版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版权保护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官府的版权保护实质尽管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和皇家权威而做出的,但也从侧面影响了民间书商和百姓的版权意识。民间书商的版权保护最直接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并不一定认识到版权是一种财产性的权利,然而却为版权意识的出现埋下了种子。虽然我国在1991年颁布了《著作权法》,但市场上的盗版现象仍然十分普遍,粗制滥造的盗版书籍不仅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同时也影响广大读者的阅读。鉴于此情况,应该加大著作权的宣传力度,使各个书籍出版各个环节的人们加强法律维权意识,作者对于侵犯著作权行为要及时举报维权,出版者也要依法合规出版图书,监管部门严格高效执法,规范市场秩序。作为读者也应支持正版书籍拒绝盗版出版物。另外由于互联网购物已经越来越普及,盗版书籍的销售渠道也更加畅通,应当加强网络平台商家的监管,杜绝盗版者混入到网络平台当中。

三、结语

中国古代的版权保护历史悠久,尽管我国古代对于版权的保护处于一种朦胧模糊的状态没有正式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版权观念。但是我们的先人已经开始有了版权意识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途径来维护版权。体现了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在世界版权史的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苏丹.中国古代版权保护考析[D].吉林大学,2007.

[2]杨利华.中国古代著作权保护及其成因探析[J].金陵法律评论,2004.

[3]范开宏.中国古代的版权保护[J].山东图书馆季刊,1999.

D929;D

A

2095-4379-(2017)18-0277-01

张晓东(1991-),男,汉族,辽宁朝阳人,东北财经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东北财经大学书商版权保护
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思考
科技传播(2019年23期)2020-01-18 07:58:34
An Analysis of George Orwell’s Anti—Utopian Elements in 1984
Vehicles for Reading—Open the Door to Education
汉唐书商研究述评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5:13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国际化国际商务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
书商的广告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15
2015年全国会计学博士毕业生名录及博士学位论文题目
关于某些书商的坏话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