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远军
(苍溪县龙山镇畜牧兽医站 四川广元 628425)
本病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形态短小多变,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在阳光照射下和干燥环境里易死亡,当温度达到60℃可存活5~20min,4℃可存活7~10d自灭,尤其对消毒药敏感。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变化多样,通过KRC琼脂扩散试验可以将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5个血清型,其中1、5、10、12、13和14型是最为常见的高毒力毒株,导致猪发病或死亡有2、4和15型中等毒力毒株。常出现多发性浆膜炎,本菌对氟喹诺酮类、头孢类、磺胺类和抗生素药物敏感,较多菌株对氨基苷类、红霉素和林可霉素具有抵抗力,容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是猪场长期使用氨苄青霉素导致本菌产生的抗生素耐药性最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仔猪、中猪感染较多,大猪相对减少,一般在早春和深秋多发,引起本病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此菌是猪上呼吸道中的常在菌,主要传染源是健康带菌猪。在环境改变时,如断奶后仔猪失去母源抗体保护,其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导致其受到其它疾病侵害,从而出现病状。
本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接触被污染的容器所传播。
本病只感染猪,尤其乳猪、仔猪和中猪多发,发病率为10%~15%左右,死亡率可达50%以上,特别人为带菌到健康猪场时,可引起疾病暴发。
应激的各种病症发生时,特别是支原体肺炎、猪流感、喘气病、伪狂犬病、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的混合感染时,会加剧原发病的病程或使病情复杂化,所以控制本病的发生、流行及减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病主要在母猪扩繁场多见,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5~42℃,呼吸急促,体表皮肤发红,后期为酱红色或逐渐苍白,由青变紫,个别皮肤坏死脱落,昏睡不醒,精神沉郁,打堆,被毛粗乱,耳尖皮肤发绀,眼睑水肿,鼻流脓液,不愿站立,一侧或两侧跛行,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突出。病猪死后外表皮肤发紫,腹胀,有大量黄色腹水和肠系膜纤维渗出,明显可见肝脏整个被包住,肺的间质水肿。
本病剖检的明显变化是出现脑膜炎、心包炎、腹泻膜炎及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经笔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观察,大多数以心包炎和胸膜性肺炎发病较高,通过剖检可见在腹腔内有大量淡红色液体及纤维素渗出物凝块。同时可看到有肺炎、肺水肿,肺的表面有大量的纤维素渗出物覆盖并与胸壁粘连,多为间质性肺炎,心脏包裹一层厚厚的绒毛样被膜,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有出血性梗死,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组织发炎和水肿,关节液增多、浑浊,内含黄绿色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
本病又多继发于各种原发病,往往造成误诊误治,难以作出判断,因此可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来鉴别此病。本病主要以乳猪、小猪感染多发,并与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鉴别,副猪嗜血肝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包括脑膜炎、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和关节炎等多发症,而胸膜性肺炎可引起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心包炎,并仅在胸腔内。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通风换气,场内设施设备尽可能用太阳暴晒,同时确保营养平衡,在季节性发病前可添加一些免疫干扰素或黄芪多糖、左旋咪唑和免疫蛋白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2)在有条件的猪场,可选用副猪血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进行顶防注射,对种猪、小猪进行早期预防即可起到防病的效果。
3)本菌对消毒药敏感,定期消毒灭源可减少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