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一类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在兽医临床上,用于预防、治疗动物细菌性感染的抗菌药,称为“兽用抗菌药”。常使用的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以及磺胺类合成抗生素。
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称为抗菌谱。
广谱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抗菌作用范围广泛的药物称之为广谱抗菌药,如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恩诺沙星,它们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抗菌作用,对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也有抑制作用。近年用得较多的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等也属广谱抗菌药物。
窄谱抗菌药是指抗菌范围小,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称窄谱抗菌药,如青霉素、红霉素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链霉素、新霉素只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
养殖动物使用抗菌药的最终目的还是保护人的健康。
当养殖动物抵抗力下降时,致病微生物就会使它们生病。若不及时治疗,疾病容易在养殖动物中扩散,严重影响动物健康,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并降低产量。有的动物所患疾病还会传染给人类,例如猪链球菌病、猪丹毒等 “人畜共患病”,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都是巨大威胁。
及时、合理的使用抗菌药,既可以保障产品质量,也可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还可以避免经济损失。抗菌药在防治畜禽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当今全球畜禽养殖业大规模、集约化发展的基石之一。
当动物感染了多种致病微生物时一种抗菌药无法起效,不得不使用多种药物。
同时两种抗菌药的使用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就能用更少的量能实现更好的抗菌效果,也能降低或避免毒副作用,最典型的例子是青霉素和链霉素联用,青霉素使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使合用的链霉素易于进入细胞发挥作用,扩大了抗菌谱。
多种抗菌药的联合打击可以减少“漏网之鱼”,避免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当然,多数情况下只需用一种抗菌药,联合用药仅适用于少数情况,且一般二联即可,三联、四联并无必要。
1)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2)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噻呋、头孢喹肟等。
3)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和安普霉素等。
4)四环素类,如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等。
5)酰胺醇类,如氟苯尼考、甲砜霉素。
6)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吉他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泰万菌素等。
7)多肽类,如杆菌肽锌、那西肽等。
8)林可胺类,如林可霉素。
9)截短侧耳素类,如泰妙菌素、沃尼妙林等。
1)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二氟沙星、达氟沙星、马波沙星等。
2)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喹噁啉、磺胺氯吡嗪、磺胺氯达嗪、磺胺脒、甲氧苄啶等。
3)喹噁啉类:喹乙醇、乙酰甲喹、喹烯酮等。
抗菌药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达到抑制和杀灭细菌的目的: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等;
2)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如杆菌肽等;
3) 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如四环素、庆大霉素、泰乐菌素、氟苯尼考、林可霉素等
4)抑制细菌DNA合成:如恩诺沙星等;
5) 影响细菌叶酸代谢:如磺胺嘧啶、甲氧苄啶等。
包括:片剂、注射剂、胶囊剂、粉剂、预混剂、颗粒剂、可溶性粉、内服溶液剂、乳房注入剂、子宫注入剂、软膏剂等。
1)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
2)经口给药:饮水给药、混饲给药、内服给药。
3)局部给药:乳房注入、子宫灌注等。
抗菌药广泛用于人类医疗、动物疾病控制和预防,以及用于种植业和工业用途。这些药物随生产生活进入环境是难以避免的,随着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自然环境中检出抗生素也就不奇怪了。此外,自然环境中的很多微生物也会产生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就是从青霉菌的代谢物中发现的。
抗菌药物对养殖动物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曾在全球范围广泛应用。出于抗生素耐药性及环境考虑,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步停止这类应用,但随之带来饲料消耗增加、产量下降、动物死亡率上升、治疗用抗生素增加等问题。
我国正针对促生长用抗菌药物进行积极稳妥地推动实施“退出行动”。按照风险分级、分类评估的原则,加快淘汰风险隐患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