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君
优秀传统文化与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教育
于光君
“互联网+”时代对女大学生进行知性高雅教育具有必要性。当前的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没有合理汲取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知性高雅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女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以及对知性高雅教育的相关理论有待深入研究等。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批判性借鉴传统文化中有关女性教育的思想、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元素和道德元素,同时把知性高雅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女子院校及相关的女性教学与研究单位要在加强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时代新女性
女大学生是时代新女性中的代表性群体,也是时代新女性中的精英群体。作为时代新女性,女大学生应当具有性别平等意识,既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又能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中发挥独特作用。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女大学生的形象被折损和污名化的现象。2013年的一组数据显示,负面形象和受难者形象是网络媒体对女大学生形象构建的重点,关于女大学生的负面报道充斥网络空间,其所占比例高达61.3%;网络媒体关注女大学生身体方面的议题所占比例最大,而关注学习方面的议题所占比例最小,仅有7%。[1]就一些具体的媒体而言,《南京晨报》在2013年至2016年的三年间,新闻内容涉及“女大学生”的共有14条,其中6条是对女大学生的负面报道,负面报道率近43%。而《三秦都市报》在2014年至2016年年底的新闻报道中,内容涉及“女大学生”的有71条,其中负面报道37条,中性报道24条,正面报道仅有10条,负面新闻的报道率占到52%,正面报道率仅为14%。[2]151虽然现实中确实有个别女大学生做出了有损自身形象的不良行为,但却被网络媒体扩大化了,致使女大学生群体形象被异化,容易让人把女大学生与被包养、被欺凌、易受骗等负面形象联系起来,严重损害了女大学生的公众形象。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与某些网络媒体丧失了职业操守有关。一些网络媒体往往遵循资本运作的逻辑,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刻意挖掘那些“抓眼球”的新闻点,并大肆渲染。另一方面,也说明在“互联网+”时代,某些女大学生经不起外界的诱惑,自身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培养女大学生,把女大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女子院校必须回答的问题。对此,中华女子学院经过不断的探索,提出了把女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识,知性高雅的应用型女性人才的目标。
知性高雅是时代新女性所应该具备的素养。准确理解知性高雅的内涵,有助于更好地培养知性高雅的女性人才。“知性”这个词语原本是德国古典哲学常用的术语。康德认为,人先天具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认识能力,知性是人的一种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先天的认知能力,也经常被译为“理智”或“悟性”。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知性”这个词经常用在正面的女性角色身上,是指有文化、有内涵、有修养的美丽女性,是包容、成熟、理智、温和、智慧、优雅的集合。知性的女子充满魅力,情感丰富,理性而不狭隘。女子的知性之美需要有超越利害得失的纯粹求知态度,需要有尊重公理、尊重逻辑的精神,需要一种容忍不同见解的雅量。
高雅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概念,大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高尚雅致,是与“平庸邪恶”相对应的概念,指受过良好的教养,举止高尚。高雅的这层含义在中国古典文献中使用较多,比如《三国志·魏志·崔林传》:“禀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弘量。”[3]103唐王勃《鞶鉴图铭》序:“句读曲屈,韵调高雅。”[4]3李东阳《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铭》:“仲律学识高雅,志操修洁。”[5]54二是比喻高尚风雅,与“猥琐粗俗”相对应。高雅的这层含义在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比如,《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倒是三妹妹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6]86《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他同尘俗人处,他一样的尘俗;同高雅人处,他又一样的高雅。”[7]124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自从可怜老汉眼睛看不见了,蛤蟆滩谁还当面叫他那些不高雅的外号来呢?”[8]63
根据以上知性和高雅各自的含义,结合目前高校和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知性高雅的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较高的专业素养;第二,较高的人文素养;第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和“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浩然正气;第四,为人处事得体大方,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原则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9]83-84的恕道原则;第五,贤惠的品质,在生活中能够扮演好孝女、贤妻、良母和善邻的角色,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中发挥独特作用;第六,具有性别平等意识,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特色院校,女子院校一贯注重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素养的培养。比如,中华女子学院为加强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教育,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实施通识教育,开设了旨在提升女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系列课程,构建了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在培养知性高雅的女性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山东女子学院不断突出具有女性教育特色的课程及学科专业建设,重视对女大学生进行妇女理论和性别意识教育,提高女生的文化素养,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强化育人特色。湖南女子学院建立了适应女性成才要求的“一主线,两加强,三结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从整体上看,与培养女性人才的时代要求相比,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女性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即使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其中一些优秀的思想内容对于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素养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这些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内容并没有被当代教育所汲取,其原因在于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传统文化中关于女性教育的思想内容,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和批判性的扬弃。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激发起国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在救亡图存的不断探索中,国人容易把中国落后的根源归结到文化层面,甚至认为通过批判传统旧文化,就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当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采取“错位对比”的方法,把中国文化的糟粕与西方文化的精华进行对比,建构了中国传统文化是落后文化的形象,并且建构了“压迫”与“解放”的文化语境。在这种语境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尊女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三从四德”等话语被作为传统文化歧视女性的有力证据受到强烈的批判,但同时,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孝女、贤妻、良母等思想也被认为是对女性的束缚、不利于男女平等的实现而被抛弃。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又加剧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在女权主义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父权制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为父权制的存在提供了文化上的合理性。基于这样的认识,传统文化被非历史主义地质点化为保守、落后、缺乏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其关于女性教育的合理思想和合理内容也同时被彻底抛弃。高颜颐认为,受害的封建女性形象之所以根深蒂固,在某种程度上是出自一种分析上的混淆,即错误地将标准的规定视为经历过的现实,这种混淆的出现,是因缺乏某种历史的考察,即从女性自身的视角来考察其所处的世界。[10]4笔者认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历史分析法,批判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素养的思想和内容。
对于知性高雅素养的培养,一些女大学生自身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究其原因,一是我们对知性高雅的教育宣传不够,对知性高雅的内涵是什么,具体的行为标准是什么等基本问题的阐释不清楚。因此,女大学生对知性高雅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抽象概念和宣传口号的水平上,没有上升到情感层面而愉悦地接受知性高雅的理念,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二是当前普遍以就业率为评判标准对大学和专业进行评价,教育功利化现象严重,大学教育成了就业教育,大学精神逐渐丧失。由于知性高雅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这种素养与就业并不直接相关,因此调动不起女大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女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普遍较差,而知性高雅素养的培养是建立在较高人文素养的基础上的。现在的学校教育从小学到中学普遍存在着应试教育的现象,根据考试分数进行分类选拔,教育的目标被异化,学生的文史知识面较窄,承载着道德元素的传统文化不能通过学校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有效传承,女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较为缺乏,也难以唤起女大学生内心深处的力量,使她们主动自觉地进行知性高雅的自我教育。
由于在理论上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回答,因此实践中也就不能实现知性高雅素养的培养与传统和现实的有效对话。例如,知性高雅的内涵是什么?知性高雅与当前所倡导的孝女、贤妻、良母、善邻等女性角色以及传统文化中的贤惠品质有什么关系?传统社会中对女性进行教育的形式、内容和理念对于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素养的培养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知性高雅的素养对实现男女平等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否有助于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素养的培养?知性高雅与“四自”精神是什么关系?弘扬“四自”精神是否有助于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素养的培养,反之,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素养的培养是否有助于弘扬“四自”精神?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为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素养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开拓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教育的路径,提高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实现女子院校提出的培养目标,突出其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提高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素养培养的实效性,针对目前在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剔除其糟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成为中国人价值观念的重要来源。应该把原始儒家的思想和政治化的儒家思想区分开来,吸收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内容,剔除政治化儒家思想中的糟粕。儒家文化中所强调的“仁”的思想具有很高的思想和道德价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原则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恕道原则已经成为具有普世性的道德准则。秉持“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为人处事原则,体现的是浩然正气,体现的是高雅和知性,这无论对男性还是对女性都是适用的。儒家所提倡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内向外的道德修持路径,对于培养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的素养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我们不否认古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女性遭受压迫的事实和歧视女性的现象,但是也不应该全盘否定古代社会女性教育中存在着的合理成分。中国古代很重视女性教育,对女性的教育侧重于道德教育和性别角色教育。古代女性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由年长女性实施教育,教授内容以生活教育为主,辅之以文化教育,比较注意女性言谈举止的教育和淑女气质、贤惠品质的培养。贤淑的气质和贤惠的品质是通过具体的性别角色体现出来的,孝女、贤妻、良母、善邻是传统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要求和期盼。女子结婚前还要接受婚前教育,以使其适应新的角色和新的生活环境。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女性教育的思想,有比较成熟的女性教育的教材,有比较成功的教育方法,这些都可以为当前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参考,有利于女大学生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女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自信。在全国妇女十一大上,党中央对广大妇女提出了要求,希望广大妇女既要在弘扬传统家庭美德中发挥独特作用,又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大的方向和框架。
为了提高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把知性高雅教育与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知性高雅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着共性,二者都以提高女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为共同目标。高校现在已经构建了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主渠道,在党组织领导下,团组织、班主任和辅导员相互配合的,成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女大学生的知性高雅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平台。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在思想认识上,不能仅仅把专业教育视为就业的工具,而应该视为提高女大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调动女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成功进行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素养培养的关键。如何调动女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让女大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知性高雅的内涵、知性高雅素养的外在表现以及知性高雅素养对自我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二是改善女大学生的阅读结构,提高其阅读质量,提升女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在的女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时间管理不科学的问题,她们或是没有时间阅读经典,或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也不阅读或不能坚持阅读经典,导致人文素养普遍较低。高校要在女大学生中推广读书活动,教会她们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完善阅读结构,提升阅读品位。
女子院校是特色院校,是专门培养女性人才的教育机构,也承载着女性学学科和女性学专业建设的任务。而女性学学科和女性学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则是由相关的女性教学与研究单位承担,比如,中华女子学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女性学系,还成立了女子国学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山东女子学院建立了女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实训)中心,湖南女子学院成立了女性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应充分发挥这些专门机构在培养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素养中的独特作用,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中,实现女权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性对话,汲取女权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助于培养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素养的文化元素和道德元素,在对女大学生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提升,然后向各普通高校推广,从而提高女大学生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知性高雅的时代新女性。
[1]贺洁.网络时代的女大学生性别教育[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吴赛.“女大学生”的媒介形象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7,(15).
[3]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王勃.王勃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
[5]李东阳.李东阳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8.
[6]曹雪芹,高鹗.红楼梦[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7]刘鹗.老残游记[Z].北京:中华书局,2013.
[8]柳青.创业史[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9]论语[M].张燕婴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10]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董力婕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tellectual Elegance Educa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YU Guangjun
In the age of“Internet plus”,the intellectual and elegant educa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s very necessary.There are some ideas and contents in the cultiva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intellectual elegance,which are not reasonable to learn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and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re not mobilized and the related theory of intellectual elegance is to be further studied.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it should study the discourse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strengthen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ulture,make full use of the cultural elements and moral elements in traditional culture,strengthen the study of female education thought,content and form in traditional culture,combine intellectu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women college students’intellectual and elegant accomplishment,and also women’s colleges and related female teaching and research unit should playan uniqu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female college students’intellectual eleganc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female college student;intellectual elegance;women in the newera
10.13277/j.cnki.jcwu.2017.05.005
2017-06-02
G776
A
1007-3698(2017)05-0035-05
于光君,男,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副教授,社会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女子国学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女性学、传统文化。100101
本文系2016年中华女子学院思政重点课题 “传统文化在培养新时期女大学生人才中的应用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11000317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