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影响下贫困地区女性领导力的柔性化开发
——兼评《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社会性别分析》一书

2017-01-27 21:47张瞿纯纯杨国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领导力气候变化妇女

张瞿纯纯 杨国才

气候变化影响下贫困地区女性领导力的柔性化开发
——兼评《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社会性别分析》一书

张瞿纯纯 杨国才

气候变化;社会性别;适应性;女性领导力

2016年春,百余国家在纽约签署《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开启了新的篇章,要求缔约方在采取行动处理气候变化时,应当尊重、促进和考虑到性别平等、妇女赋权的因素,以提高适应能力、加强抗御力和减少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为目标。[1]2016年11月,《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6)》发布,以“《巴黎协定》重在落实”为主题,围绕缔约方应该怎样有效地、及时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编录了数十篇文章。该书中以“社会性别与气候变化”为专题,指出我国的气象灾害影响分布与贫困县分布高度一致,95%的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农村地区。[2]由于许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男性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女性成为务农和照顾家人的主要劳动力。这也意味着,面对气候变化,女性是主要的承受者和决策应对者,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女性成为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群体之一。

2017年2月,《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社会性别分析》[3]新书发布,笔酣墨饱,不蔓不枝,30万字的资料对关于中国妇女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而言,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自2013年开始和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以下简称ICIMOD)合作开展“喜马拉雅地区气候变化适应项目(Himalayan Climate Change Adaption Programme,以下简称HICAP)——适应性中的妇女和性别角色”相关研究,历时三载,诸位研究员踏遍云南省的怒江—湄公河上游流域,探寻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的社会性别差异,试图在针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中呼吁社会性别敏感性,增强贫困地区农村妇女面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气候灾害过后的恢复能力。气候变化与社会性别的关系,是理解自然灾害风险、暴露度、脆弱性、敏感性及灾害适应力的新视角,苏宇芳副研究员以此为出发点,构建气候变化影响分析框架——“脆弱性=f(暴露度+敏感性-适应力)”,在贫困与气候变化高度重叠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健康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得出“女性在面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方面比男性低”的相关结论。[3]80虽然性别间的脆弱性在不同地域间存在差异性,但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外界手段进行干预,或者说,更重要的是通过女性的自我调整,加大在获取和控制自然资源上的优势,使干旱、贫困地区女性的社会管理模式更具广适性。全面应对气候变化,要求女性在脆弱性、敏感性及适应力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做出更加合理的分配,将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性的社会性别分析,尤其是将妇女灾害适应力视为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维度,而不只是气候变化影响过后的再响应。这种积极主动的资源管理方式有助于男女两性共同规避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灾害,而不仅仅是减少妇女所受到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气候变化与女性领导力柔性开发更加紧密联系的一个时代背景。

笔者在感慨和钦佩之余,深感有必要向更多的社会性别研究者推介此书,重估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在参与决策与管理领域赋予妇女更多的发展机会。正如孙大江副研究员在书中所言:“由于中国实行有力的男女平等政策,农村妇女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都有广泛的机会……妇女有可能极大地利用这些外部的有利条件和环境在社区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制定和实施中担任领导角色。”[3]53在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提高妇女对各类资源的可及性,增强妇女参与决策的能力,这是该书作者的志趣所在,对笔者而言则是发蒙解惑。作者的主张已借由新书发布得以彰显,而我将沿着作者的思路,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去考究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以及气候变化适应性的社会性别差异,酌量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在现代领导力柔性化趋势下开发女性领导力的可行性。

一、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的社会性别差异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女性实现自己人权的能力,制约着贫困妇女发展权的良性发展,也增加了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平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在应付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缔约方的最终目标主要归结为五个方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4]中国作为缔约方,在实现公约目标的过程中,要考虑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等等,以此来预测、防止并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各级政府应该尊重各地区民众的发展权,尤其是贫困地区妇女的可持续发展权,“共同而区别”,倾听并尊重妇女的差异化需求,不能使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成为妇女发展的壁垒。

云南是中国西南部的多山省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隆起的边缘,地形地貌特殊,海拔高低悬殊,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如此的气候背景给云南山区带来了多样的气候资源,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但也造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灾害,长期以来,云南经历着由气候变化和其他驱动因素引起的各种变化。从2009年到2012年,云南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旱灾,据估计,两千三百万人口严重缺水。这样的极端气候事件对云南民众的生计是一个挑战,特别是那些承担主要家务及农事活动的妇女。与此同时,社会性别的视角没有能够在相应的层面得到反映,现有的适应性的策略更多地从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体,男女两性在利用环境资源、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承担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差异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而气候变化引发的环境灾害在现实生活中对妇女所承担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计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调查村的妇女们说:“我们从早到晚围着找水、挑水转,没有时间从事创收活动。男人们也会来帮忙,但不是每天都能来,因为在我们的传统风俗中取水是妇女的工作。”[3]46

有一位妇女进一步解释了干旱带来了生计风险,她说:“我家的土地面积很小,不能种太多玉米,主要是保证种烤烟……我种的玉米只够喂一头猪,遇到现在的干旱,烤烟收入减少,没有更多的钱买饲料喂猪,因此养猪收入也就没有了。”[3]47

水资源短缺正在威胁妇女的家庭生计安全,妇女为应对水资源短缺承担了更为繁重的负担,她们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水资源的获取、储存、管理、分配及保护。由于妇女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充足的劳动力投入增加家庭收入或者其他生产性的活动中,缺水无形中也增加了妇女保障家庭粮食供给的风险,并为此承受着心理上的过度压力。另外,农作物歉收增加了妇女收入减少的可能性,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受到负面影响的可能性相应增加,进一步制约着妇女的生计选择,甚至可能使妇女在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

面对气候变化,贫困妇女的脆弱性凸显,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缺失,主要原因是她们缺少相应的发展能力的机会,在使用和获得自然资源以及管理社会资源方面很少有她们的话语权。资源的可及性,以及对资源的管理和控制权力是贫困妇女提升女性领导力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男性和女性是否享有足够的对资源的使用权和决策权,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是否在质和量上满足了男性和女性维持生计和经营家庭所需,这些都影响着农村妇女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女性领导力在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发展

女性领导力在上世纪末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被纳入各国的政治议程中。[5]跨入21世纪以后,各国的妇女组织、NGO和妇女/性别学术界对女性领导力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女性领导力在各领域的实践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在受气候影响的云南省的怒江—湄公河上游流域,女性在家庭决策和社区管理中都彰显了自己的领导才能。

(一)气候变化过程中女性领导力的开发

在调查点X村,村中男性是木雕业的主要劳动力群体,而妇女和老人是村里传统农业的劳动力主体,大部分农户家庭种植业的管理和规划都是妇女掌管,妇女在村里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等重大事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村里的村民组长就是一位能干的妇女,她带领着村里的女性积极参与集体决策,维护村民利益,多次向乡级、县级政府部门反映村民和村庄的诉求,极大地体现了女性的能动性和领导力。调查点的大部分女性加入组织的积极性远高于男性,在乡村普遍缺乏制度化维护渠道的现状下,广大妇女通过组织对话和协调,表达诉求,协商利益,并以此来维护群体利益。在家庭决策中,几乎所有的受访女性都明确表示自己拥有农业生产方面的绝对决策权,她们在家庭和社区中都是公认的农业生产承担者,对农业生产方面的具体事务、流程更为熟悉,也更有发言权,无论是在家庭取水抗旱的基本生计活动中,还是在农业灾害的紧急应对方面,她们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性别的分工决定了男女两性在农业生产中承担着不同角色,农业女性化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妇女实际上承担着三重角色:首先是妇女的再生产角色,包括养育孩子和维持家庭劳动力的再生产;其次是生产角色,指男女两性为了获取现金和食物而进行的生产性活动;除此之外,女性还承担着社区管理角色,为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提供服务。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妇女在灾害发生时扮演了保护和管理家庭财产、积极恢复收入的重要角色,承担社区集体活动的服务工作。但人们对妇女社区管理角色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普遍的观念认为妇女的社区管理角色只是家庭再生产角色的延伸,妇女在领导社区集体活动中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因此,识别社会性别化的领导能力是研究气候变化与社会性别相互关系中关键的一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妇女的社区管理角色。社会性别责任与权利之间存在的差距,是制约妇女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但也是提升妇女领导力的契机。重估妇女的劳动量,进一步了解两性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可及性,开发气候变化影响下贫困地区的女性领导力。

(二)女性领导力提升的契机

无论是倡导赋权与分享的女性领导力,还是强调变革与发展的女性领导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已成为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而达成的共识。联合国于2000年制定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提出,要“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6]2009年的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报告也重点指出了女性是改善气候变化行动及相关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的“未开发资源”。尽管这数据已经公开很久,女性群体仍然在面对不断增长的、在气候变化政策制定和决策上的性别挑战。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得出“女性在面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方面比男性低”的结论,但这种脆弱性远远不止身体素质上的脆弱,更多的是源于女性对于维持生计的财产和资源的充分可获得性和控制权仍不及男性,这些非正式的社会机制是限制妇女获得足够的自身发展机会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行动证明——当女性在决策过程中被真正赋予权力时,女性及女性领导的力量将会更强且更持久。2015年,联合国再次提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强调要“实现性别平等,为所有妇女、女童赋权”。[7]“赋权”这两个字在这里并不只是停留在物质、资讯及技能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强调妇女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以及获得分享的权力,才能在推进世界积极变革的过程中让女性领导力得以提升。

实行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保障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对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的新云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我国政府和学界已经开始关注气候变化对女性群体的影响,并采取了一些有效政策和措施。2011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除了明确妇女在经济、环境、法律等领域的发展权利之外,明确提到妇女在“参与决策与管理”领域将被赋予更多的发展机会。[9]2015年,习近平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要考虑性别差异和妇女的特殊需求,确保妇女平等分享发展成果。[10]要在云南境内推行有力的男女平等政策,使农村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有广泛的机会参与社会治理。在怒江—湄公河上游流域,诸位研究员得出一个普遍结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公众对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社会价值的认同程度在持续增加。[3]54只有女孩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得以普及,妇女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决策的机会增多,妇女参与技能培训及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妇女才有可能充分地利用这些外部的有利条件,在社区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担任领导角色。

1991年,孟加拉遭遇飓风,导致当地14万民众死于气候灾害,其中女性死亡人数和男性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14:1。灾害过后,当地政府鼓励女性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并负责长期的抗灾准备工作。例如:在飓风防护棚里划定女性专用区域,加大力度促进更多的女性作为社区人员参与到救援和抗灾的发动工作中。2007年,飓风不幸再次席卷孟加拉,而这一次,由于女性的努力,死亡人数中男女比率下降到了5:1。[11]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的跨界性别平等政策倡导团队,曾花费十余年的时间驻扎在河南省登封市周山村试点,通过赋权妇女,提升女性领导力,号召女性、带动村民一起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的村规民约,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后,撬动了家庭——社区同构的父权制规则,取得了村庄治理、社区重建的极好的成效。案例说明,女性参与可持续发展计划往往有双重用途——帮助乡村应对气候变化,帮助乡村妇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不仅使农村贫困妇女受益,通常也会使社区受益。气候变化实际上促进了女性们的领导力,毕竟,在遭遇气候灾害时,农村妇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力。在笔者看来,女性领导力不仅体现在某一名妇女干部身上,还是可以分享和扩展的,每个妇女都有机会在家庭和社区的赋权中提升领导力,影响变革,并改变自己、乡村和社会。

三、女性领导力的柔性化开发

核心的管理风格不外乎两种,即刚性领导力及柔性领导力。柔性领导力是相对刚性领导力而衍生的概念。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刚性领导力依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等规章制度、科层管理体制及职权发挥作用,而柔性领导力则主要依靠非制度性、非体制性、非职权性的影响力发挥效应。据此,柔性领导力在受气候变化影响地区妇女中的作用初露端倪。柔性领导力以非强制性的手段,唤起被领导者的心理共鸣,将领导者的意图和集体的目标转化为被领导者的自觉行为。其注重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平等和尊重,重视远见和价值控制,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灾害风险管理模式与此不谋而合。

(一)柔性化开发的实现要素

1.差别化的性别适应力

由于社会性别角色的建构,决定了女性自身的性格特质更容易与柔性领导力的特征相契合,包括亲和、善解人意、积极进取以及民主决策。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云南山区的男性和女性在应对措施上有相当大的性别差异。干旱刚开始的时候,更多的男性认为补种歉收作物或换种其他作物,相对于减少耕地面积并调整种植时间来说更有效。而女性在面对潜在的风险时显得更为谨慎,她们倾向于减少耕种面积和耕种作物的投入,通过减少投资的方式来减灾止损。当干旱进一步持续,男女两性在应对措施上的差异更为明显。男性更多地考虑采取工程性干预措施,例如通过挖水塘、挖水井来提高农田的水利化程度,而女性则选择挖水槽、租用或购买水泵来改善农作物持续减产的情况。

2.人性化的领导风格

柔性领导相对于刚性领导有一定的优越性,而这种优势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注重激发他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面对气候灾害过程中凸显的困难和问题变成可操作化。注重以人为本,力求通过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迄今为止,对中国气候变化的性别影响评估非常少,因为政府倡导的适应性措施并没有满足女性特有的需求,面对连年干旱,如果农村女性不能获得与她们在水资源管理中的积极贡献相对称的回报,则很可能加剧农村女性在公共事务中的边缘化。[3]103因此柔性领导以人为本的管理优势在此凸显,从村民到各级政府官员及普通大众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可行的操作方案,以此来弥补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的不足。女性领导者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同时又不失民主原则,能平等地对待他人,为民众提供参与组织管理的机会和打造属于自己的发展平台。这种民主和谐、团结共进的氛围,无疑为凝聚农村妇女的力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契机。

3.互动式的领导

意味着彼此之间公正平等,具备基本的理解和尊重,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观念和行为的互构。在项目组走访的村子里,妇女小群体的活动随处可见,日常劳作和闲暇生活中都有自发性的妇女小群体,如互助托儿所、生产互助组、妇女活动小组等等。气候变化也带动了农村妇女组织相继成立,白族传统文化中的“妈妈会”或“念佛会”在白族村落里延续,每逢干旱时节,老年妇女就会相互邀约到庙里求雨。参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类似的农村妇女草根互助组织既满足了农村妇女尊重的需要,又实现了她们无可替代的自我价值,无形中为贫困地区应对气候变化铺设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长远性的领导规划

柔性领导不属于交易性领导,不以服从命令、完成任务、提供报酬为目的,其着眼于长远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短期的效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柔性领导是一种塑造型的领导模式,领导境界类似于变革型的领导境界,可以说完全适用于贫困地区的气候变化应对管理。HICAP项目组的成员在调查的过程中,看到所有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村庄的妇女都已经适应了新的气候,调整了生产生活方式,例如:改变耕作时间、改变作物布局、采用替代作物以及挖排水沟渠。[3]146然而,妇女们普遍反映这些调整的效果是有限的。由于经济重组与市场经济的变革,传统的粮食作物已经被集约型的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以及系统化的果蔬农业所取代。农村妇女亟须的不是短期性、应急性的调整措施,而是需要相应的变革,包括观念的变革和行为的变革,掌握系统的灾害适应能力,才能在以后的漫漫长路中从容地应对。

通常女性领导者既注重细节又能顾全大局,擅长将繁杂、琐碎的事务梳理得井井有条,也能在宏观上发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的判断力,对群体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驾驭。女性更关注群体的长远利益和群体成员间的关系,而不是目标与策略。项目组采访的妇女在谈及增强适应性能力的需求时指出,目前她们对于气候变化缺乏长期性的认识,应对措施的应急性和被动性特征明显,她们期望能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长期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需求,并愿意把这种观念和意识传递给她们的孩子,通过代际沟通来实现减缓气候灾害的长期性目标。

(二)柔性化开发的具体措施

随着气候变化影响与社会性别研究在云南的持续开展,当地妇女对于气候变化丰富而重要的知识和经验不可忽视。在此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满足妇女的差异化需求,并将她们的知识和经验整合到适应性策略中,减轻妇女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改善她们的适应能力,提升妇女在应对措施中扮演的角色。针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妇女在灾害防御过程中的独特性,我们应该采取一些赋权性政策和措施。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把社会性别视角纳入国家气候变化政策及相关的整体规划中,使政策制定更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建立资金和技术扶持渠道,发挥农业支持系统的作用,保障妇女对社会资源,特别是金融资源和服务的可及性。

第二,通过培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技能,针对农村地区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对减灾信息关注程度低的情况,组织针对女性的灾害防御知识培训,帮助女性在遭受灾害后学会减少灾害损失,维持家庭生计。培训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和模式,相关培训教材和案例要设计得简明易懂,符合妇女从事农业生产和照顾家庭的双重决策需求;考虑交通和时间问题,选取适合的培训点以保证妇女的到场;采用更直观、更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方式来推广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使妇女谋生、增收的手段多样化。

第三,增强妇女获取并应用天气和气候服务信息的能力,来提高应对气候灾害的效果,针对女性获取天气及气候信息手段的特点,扩大气象信息对女性群体的覆盖率,构建从气象信息到农业信息的有效传播渠道,并考虑更适合妇女的传播方式。例如在农村地区架设更多的电子显示屏和高音喇叭;在电视机较为普及的地区,气象信息的播报时间也要考虑女性群体的收视习惯。

第四,加强妇女的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农村妇女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处理极端气候灾害的自信心,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妇女参与社区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决策。女性领导者要正确合理地运用个人权力,充分发挥非权力性的影响力来影响他人,尤其是要发挥自己的专长,用过硬的技术来树立权威感,在平凡的村落生活中靠非凡的成就来塑造领导权威,避免过分依赖刚性权力而忽视了女性领导力的自身优势。同时,女性领导要不断地学习、进步,及时更新和充实知识库,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补充。

女性不成比例地遭受着气候变化的冲击,但妇女绝不仅仅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她们还是进步与变革强有力的推动者、领导者。她们掌握着适用于当地生存环境的知识,在水资源管理、农村生计、村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女性领导者是未来组织发展最需要的力量,时代的转变也正好符合女性特有的气质,女性领导力在这些地区将以一股持续的力量应运而生。

[1]巴黎协定[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12/14/c_128528644.htm,2015-12-14.

[2]王伟光,郑国光.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孙大江,赵群.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社会性别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EB/OL].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convkp/convchin.pdf.

[5]杜芳琴.女性主义领导力:中国语境下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7,(1).

[6]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EB/OL].http://www.un.org/zh/millenniumgoals/.

[7]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EB/OL].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RES/70/1,2015-12-21.

[8]云南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ynwoman.cn/readinfo.aspx?KindId=020504&InfoId=19B437CF-1D57-453D-BA35-C5EB41E8E1EE,2015-12-16.

[9]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EB/OL].http://acwf.people.com.cn/GB/15365852.html,2011-08-09.

[10]习近平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28/c_128272780.htm,2015-09-28.

[11] 闫岩.气候变化:女性地位提升的契机[J].科学新闻,2012,(1).

责任编辑:杨 春

Developing Women’s Leadership in Poor Areas under Climate Change Impacts——ReviewofGender Analysis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Adaptations

ZhANGQU Chunchun,YANG Guocai

climate change;gender;adaptations;women’s leadership

10.13277/j.cnki.jcwu.2017.05.016

2017-05-06

C913.68

C

1007-3698(2017)05-0110-06

张瞿纯纯,女,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性别社会学;杨国才,女,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女性与社会性别。650000

本文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3—2016年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合作开展的“喜马拉雅地区气候变化适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领导力气候变化妇女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领导力的“蓝海战略”
领导力愿望清单
《领导力21法则》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