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革兰氏染色法”的说课设计

2017-01-27 19:59蒋锦琴孙爱华蔡大敏花扣珍
浙江医学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染色法革兰氏微生物学

冀 磊,蒋锦琴,孙爱华,蔡大敏,花扣珍

(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教学研究与管理·

微生物学“革兰氏染色法”的说课设计

冀 磊,蒋锦琴,孙爱华,蔡大敏,花扣珍

(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说课可以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同时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微生物学革兰氏染色法是药学专业学生最为常用的知识点。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5个方面对该内容进行了说课方案设计。

微生物学;革兰氏染色法;说课设计

Abstract: Speaking lesson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 lesson preparation quality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 knowledge of Gram staining is most widely used in microbiolog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hapter, the scheme of speaking lesson was designed, including fiv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determination, teaching content processing, teaching process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on.

Keywords:microbiology; gram staining; speaking lesson design

说课和讲课不同,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教育研究形式。是指教师以精心备课为基础,向相关教研人员或者同行阐述自身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在讲清楚“教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怎样教”和“为何这样教”的问题[1]。该过程通过听者评议,然后说者答辩,最后相互切磋这3个连续的过程,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说课对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说课已经在高等院校广泛应用,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研活动,各种说课比赛也是层出不穷[2]。

本文以三年制药学专业药学微生物及技术课程中“革兰氏染色法”这堂实验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5个方面展开,制定了较为详尽的说课方案,以期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1.1 学情分析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以充分的学情分析为基础的。三年制药学专业是培养服务于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及社会药店等医药卫生行业一线岗位,从事药学服务、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销售、医药物流及药品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药学专业学生来说,学习革兰氏染色法相关实验操作,在其毕业后工作时鉴别细菌、研究细菌与致病性关系及指导临床用药,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础知识层面来讲,学生在高中阶段,初步了解了细胞壁的知识,但该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进入大学后,相关知识的理解也只是停留于理论层面,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相关验证。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其职业素养的形成。

1.2 教学目标

药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生物学、化学和基础医学知识,比较系统地掌握药学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检验和销售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在药物研究单位、药品检验、药事管理部门、医药企业和药房从事药品的研发、检验、管理、生产和药物销售的高级医药专门人才。微生物学课程可以夯实药学专业学生的生物学知识,使学生掌握药学微生物及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熟悉药品、空气、食品、水中微生物的检测;掌握微生物形态观察的相关技术;熟悉主要致病性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及其所致疾病;同时具有规范从事药品经营活动中对微生物的监控能力。而“革兰氏染色法”技术,在环境和药品、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分辨致病性微生物致病物质及其所致疾病的相互关系及指导临床用药,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根据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基本情况,分3个层次制定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层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细菌细胞壁结构的认识;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的方法。(2)基本技能层面。要求学生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技术;强化显微镜镜检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3)学习态度层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在实践层面,更多地是让学生动手去做,通过实验验证其理论课上掌握的知识,从而加强实验操作技能和基本科学素养的培养。

2 教学内容的处理

2.1 教材

本课程选用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周海鸥,蒋锦琴主编的《药学微生物及技术》作为主要的理论课授课教材,该教材是高职高专医药类工学结合规划教材。该教材同时包含革兰氏染色法实验相关原理及操作的实践内容。

2.2 重点和难点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以及其独特的相关研究技术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古菌、许多单细胞藻类及原生动物。微生物学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许多重大生命理论问题的突破,与人类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由于微生物的细胞微小,含水量多,光学显微镜下呈现透明状态,与观察背景无反差,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针对不同微生物,需要通过不同的染色方法提高其可见性。因此,对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整个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根据该专业要求和该部分内容的特点,确定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学会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操作技术,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分离鉴定未知菌属,最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动手操作的微生物学实验,所以这一实验课,学习的难点在于制片时取菌量要合适,否则影响菌种形态的观察;固定时间不宜过久,否则会改变细胞通透性,造成假G-;脱色步骤是整个染色操作的关键,脱色不足易造成假G+。

3 教学过程的设计

由于是学生首次接触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所以我们将本节内容事先制作了微课视频,课前便将视频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其在课前对实验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设置了2个学时,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1)知识复习(5min)。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留下的微课视频,由学生向教师提出未理解的问题。教师着重解答“为什么观察细菌需要染色?染色的细菌形态?”相关问题;(2)检查预习情况(10min)。按照上次实验后布置的任务,随机指定2个小组,每组分别派出1名组员,让其阐述本组的实验方案、实验设计思路和创新点等。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验方案,初步肯定其可操作性。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意识,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3)实验原理介绍(10min)。教师向学生讲授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4)操作注意事项提示(5min)。教师提醒学生实验中的重要事项;(5)操作步骤(20min)。由指导教师选用1株已知菌种,本次实验选用大肠杆菌,染色为红色,属革兰氏阴性菌。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以探究方法的可行性;(6)任务布置(20min)。教师准备一管未知的混合菌株,由各个小组的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相对成熟的实验方案对该混合菌株分类鉴别,最终给出实验结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可以分离出几种菌?各种细菌的结构形态及颜色?判断其为革兰氏阴性菌还是革兰氏阳性菌等。(操作同上);(7)小结(5min);(8)课后任务布置(5min)。

4 教学方法的运用

4.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性、实验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富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动机的情景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教学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该教学法体现了以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3]。本课程将如何鉴别细菌作为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了解操作过程,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2 微课视频的运用

教师已将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拍摄成微课视频。在课前,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网站下载视频进行自学,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代表,将本组的预习情况与教师及其他学生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就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4.3 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精讲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丰富的动画,生动形象地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展示给学生,给学生直观鲜明的印象,便于理解和记忆。通过自主设计动画来演示染料在细胞壁中是如何被着色和脱去,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4.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

教师在理论课部分已经讲过革兰氏染色法的历史和原理,也讲解了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对于上述知识,学生在理论层面已经有了较为完整和清晰的认识。实验课前,教师对实验课任务进行了分配布置,每个小组在课前对实验方案、设计思路、创新点等单独讨论和总结。课上每组派出1名代表,通过多媒体汇报预习情况,同时对其他组同学的提问进行解答,教师最后做出点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习氛围变得民主、和谐并充满自由,学生不再是单一聆听,可以大胆提出问题。在提问和解答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锻炼,掌握相关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索精神,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素养。

5 教学效果的评价

5.1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可以通过学生预习情况评价(小组);当堂实验操作情况和实验结果评价(小组);对实验报告撰写情况(包括实验报告记录是否工整,实验步骤是否详实,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进行评价(个人);以及课后完成精品课程网站(http://xxpt.zjmc.net.cn)相应章节试题情况(个人)4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

通过批改实验报告,可了解学生对细菌细胞壁结构的认识以及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方法掌握情况。在学生具体实验操作中,通过观察学生革兰氏染色操作技术、显微镜镜检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的操作熟练度,把握学生处理问题及实验操作能力。通过了解各学生染色及最终镜检结果,可判断学生是否具备科学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通过综合上述成绩,判断学生针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5.2 教师教学情况评价

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可以从教学自我反思、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3个方面综合进行。教学自我反思是教师以研究者的视角或心态,有意识地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进一步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综合运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发现其中的可取之处及不足之处,继而通过行动解决问题并进一步积累教学知识、重构教学经验[4]。

本次教学经过精心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综合利用微课视频、精品课程网站等教学手段,适当采用翻转课堂,由学生向学生、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教师通过答疑,让学生最终掌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不足之处在于教学环节设计较多,时间控制略显仓促。另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自主讲解和讨论,往往会使其思维发散,进而提出更多开放性的问题,这便需要教师储备更多专业知识,时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王延玲,吕宪军. 说课应该说什么[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26-28.

[2]庞红威. 关于说课比赛不得不说的几个问题[J].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29-30.

[3]郭绍青.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 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

[4]郭俊杰,李芒,王佳莹. 解析教学反思:成分、过程、策略、方法[J]. 教师教育研究,2014,26(4):29-34.

Thespeakinglessondesignof“Gramstaining”inmicrobiology

JILei,JIANGJinqin,SUNAihua,CAIDamin,HUAKouzhen

(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China)

冀 磊(1983-)男,内蒙古赤峰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微生物学教学与科研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编号:XJJG201509)

G642.0

B

1672-0027(2017)02-0014-03

猜你喜欢
染色法革兰氏微生物学
不同方法测定花生花粉活力的比较研究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兔舍内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群的检测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革兰染色法对淋球菌检测的临床应用
常见头孢类抗生素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