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巧用多媒体导入的艺术

2017-01-27 19:43肖立明
中小学电教 2017年6期
关键词:讲授诗词多媒体

☆ 肖立明

(双辽市兴隆镇中学,吉林双辽 136421)

初中历史教学中巧用多媒体导入的艺术

☆ 肖立明

(双辽市兴隆镇中学,吉林双辽 136421)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多媒体逐步深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魅力。著名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而多媒体的运用正好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时代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适应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就历史学科而言,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断地探索各阶段教学环节,把导入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导入语,用精彩别样的导入语唤醒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趣味性;衔接;感恩教育;创设情境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课堂的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听课,有效引导学生集中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导入部分必然成为最自然、最精彩、最恰当的教学开端。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导入语”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用什么方法导入,因课而异,教师有不同的选择。而更艺术、更精彩的导入,要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下面笔者总结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巧用多媒体导入的几种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是历史课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法。它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温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这种导入方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历史课是时间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通过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促进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关系,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

如:在讲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复习旧知识,多媒体大屏幕出示:请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欧洲文艺复兴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文化运动?(2)新航路开辟的后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大屏幕呈现):文艺复兴运动不仅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而新航路的开辟,更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不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再如讲授《土地改革》一课时,教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第一课我们学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立后,我们国家将对政权进行巩固,对内和对外的巩固,对外我们进行的是什么?(学生答:抗美援朝)与此同时,对内的政权巩固我们首先进行的是土地改革,自然引出要讲的内容。

二、故事导入法

历史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历史故事中人物的善、恶、美、丑,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利用历史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学生都爱听小故事,故事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教师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就能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在讲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时,教师出示小故事加图片的课件:1900年,当时有八国联军(美、英、法、德、意、日、俄、奥)攻陷天津和北京后,非常骄横傲慢,在一次歌舞宴会上,有一个所谓中国通摇头晃脑,口喷酒气,手指乐队,面对满脸谀笑的清廷官员说:我出一联,看看诸位谁对得出?我的上联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当时清廷的众多官员,瞠目结舌,面面相觑。正在全场闷声窒气、尴尬不堪之时,清廷要员中一个下属,忍无可忍,气愤万分,直挺挺地站起来说:我对得出,我的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这一对答,使帝国主义分子们大出意外,啼笑皆非,十分狼狈,只好以他们“花天酒地”来圆场。用这样有趣的小故事导入,很容易把学生带到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中。如:在讲授《人类的形成》一课时,教师可用《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讲述加文字:上帝创世第八天时,男人出现在新的世界之中,他叫亚当。他住在鲜花盛开的园子里,温顺的动物领着活蹦乱跳的小动物同他戏耍,消除了他的寂寞。即便如此 ,他仍感到不快活,因为所有生物都有同伴 ,唯独他亚当是孤单一人。于是上帝耶和华从亚当的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出了夏娃。亚当和夏娃手拉着手在园中漫游,探究他们的家园。他们的家就叫伊甸园。从此他们就生活在一起繁衍人类。生动的小故事使学生很想了解人类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三、歌曲导入法

歌曲最富感染力,学生都喜欢欣赏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以让学生欣赏或唱歌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在讲授《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悲怆的歌曲音乐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到了被日寇铁蹄践踏的耻辱岁月,如歌如诉的呐喊激发了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的欲望。进而教师很流畅地过渡到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中。再比如:在讲授《对外友好往来》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请学生说出这首歌曲的出处,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来。进而问《西游记》中主要人物是谁,干什么去?学生能答出是唐僧,去西天取经。教师进一步讲解相关知识:我们不难看出,在唐朝我国就和一些国家友好往来,这节课就探究一下大唐时我国的对外友好往来。

四、诗词导入法

提起诗词,人人都会想到名垂千古、璀璨夺目的唐诗宋词和敢与之媲美的毛泽东诗词,诗词能陶冶情操。诗词导入法形式灵活,便于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用诗词导入更能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古今诗词浩瀚如海,在实际教学中要想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就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去认真筛选,让诗词的导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教师在大屏幕中出示毛泽东诗《七律·长征》有音乐背景的课件: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这首诗,接着进行解读:这是毛泽东创作的《长征》一诗,诗中概括了长征途中的艰难,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过,要想进一步读懂这首诗,我们还要学习长征的历史,由此导入新课内容。

五、创设情境法

情境导入法是历史教师普遍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重在再现历史,把学生带入所要讲述的历史环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往往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在讲授《钢铁长城》一课时,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课件:

情境1:播放1949年建国时毛泽东阅兵资料片。(教师提出问题:看看当时的武器装备怎样?)

情境2:播放1999年建国50周年大阅兵资料片。(教师提出问题:看看那时的武器装备怎样?)

情境3:播放2009年建国60周年大阅兵资料片。(教师提出问题:看看这时的武器装备怎样?)

以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中国的国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引到现代化的国防建设,让学生感知不同历史时期国防力量的对比,在对比中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把学生带入本课的内容学习中。

总之,教师要像说书人那样“起讲抓得住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教学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导入语,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更具魅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中悟法,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有效、更实用的导入法,进而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从而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1]宋晓瑜.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艺术[J].吉林教育,2016,(04):70-71.

[2]天津市初中历史学科素质教育指导意见[J],人民教育.

[3]张百服.浅谈历史多媒体教学素材的收集[J].吉林课程改革,2007,(01).

[4]王淑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J].中小学电教,2016,(05):62-64.

[5]王淑艳.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5,(11):35-46.

[编辑:庄丰源]

G434

A

1671-7503(2017)11-0039-02

猜你喜欢
讲授诗词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诗词之页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