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主政时期的广东土改概况

2017-01-27 18:56江丽媚
淄博师专论丛 2017年2期
关键词:陶铸叶剑英方方

江丽媚

(叶剑英纪念园管理局,广东 梅州)

叶剑英主政时期的广东土改概况

江丽媚

(叶剑英纪念园管理局,广东 梅州)

建国初叶剑英在广东土地改革问题上,充分考虑广东自身特点,任用本地干部,遵守“土改法”中的相关规定。朝鲜战争爆发后,叶剑英所主张的温和土改政策遭到中央和中南局的批判。叶剑英虽然努力调整广东土改政策,但由于无法尽速完成广东土改,最终还是遭到批判,被指责搞和平土改,犯了右倾错误,而其重要助手方方也被批判在干部任用问题上搞地方主义,叶剑英因此被调离广东。

叶剑英;土地改革;地方主义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s,in the lsnd reform of Gusngdong Ye Jisnying fully considered the chsrscteristics of Gusngdong, sppointed locsl csdres, sdhered to the relevsnt provisions in“the Lsnd Reform Lsw”.After the outbresk of the Koresn Wsr,Mr.Ye's moderste lsnd reform policies were criticized by the centrsl government snd the south Chins suthorities.Although Ye Jisnying msde grest efforts to sdjust the lsnd reform policies in Gusngdong,he wss eventuslly sccused of msking s pesceful lsnd reform,msking the right-lesning mistskes becsuse he wss unsble to complete the lsnd reform ss soon ss possible.Fsngfsng,his importsnt sssistsnt,wss slso criticized for his regionslism in the sppointment of csdres,snd Ye Jisnying wss trsnsferred out of Gusngdong.

Abstract:Ye Jisnying;lsnd reform;regionslism

一、建国初温和土改政策的确立

建国初期,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成立新华南分局,受华中局(后改为中南局)的直接领导,以叶剑英为第一书记、张云逸为第二书记、方方为第三书记,1949年9月华南分局在赣州召开了三次干部扩大会议,增加古大存、陈赓、邓华、赖传珠任常委。10月叶剑英被任命为广东政府主席,方方、古大存、李章达为副主席,12月中央同意了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的分工:党组以叶剑英为书记负全责,方方主持省政会议,古大存负责处理各组织日常工作。1950年1月叶剑英到广州后,按照毛泽东的部署,将肃清匪患、反霸减租、准备土改作为1950年广东的主要工作任务。

叶剑英熟悉广东情况,他认为广东具有毗邻港澳、华侨人口众多、城镇工商业比较发达、爱国民主人士较多、特殊土地(如沙田、公尝田、山林、桑基鱼塘)较多等特点,土改应采取积极稳妥的做法,要注意保护华侨土地、民族工商业者的利益。[1](P77-80)1950年初广东全省解放后,叶剑英全力肃清匪患,3月25日他强调在今冬做好土改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央高层经过认真讨论,确定在新解放区采取比较温和的土改政策,保留富农经济。对于广东土改,中央比较谨慎,提出先实行减租,秋收以后如准备工作已经充足、群众的觉悟与组织已达到应有水平,再由广东决定开始实行土改;若准备工作不充分,待1951年秋收以后再实行。

1950年6月初中央成立由刘少奇负责的土地改革委员会,成员包括中南局的邓子恢等,负责土改政策的制定及指导全国的土改工作。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正式颁布,中央计划用两年半或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国范围的土改,要求各地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按照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总方针,遵照中央法规、方针、政策、步骤,“有领导地、有计划地、有秩序地去进行”[2](P31)。中南局负责土改政策的邓子恢、李雪峰、杜润生等均是斗争土改的坚定支持者,他们将土改分成三个阶段,获得毛泽东的肯定,成为各地土改的模板。在富农问题上,虽然中央确定不动富农多余土地,但在实际执行中,中南局从一开始还是分了富农的多余土地,而叶剑英则遵照土改法的规定,坚持不动富农多余土地。8月叶剑英向中央建议对华侨、侨眷给予适当的照顾,11月政务院颁布的政策中采纳了这一建议。

二、广东土改试点工作及评价问题

1950年6、7月间,李坚真在对兴梅地区考察后向叶剑英作了汇报,叶剑英经过认真考虑后确定兴宁作为试点,不久又增加揭阳、龙川两个县。9月广东土改工作团成立,李坚真任团长,林美南、罗明为副团长,并抽调一批学生和干部参加土改集训。之后广东土地改革委员会成立,由方方任主任,李坚真、陈冷任副主任,负责广东省的土改工作。10月叶剑英宣布在兴宁、揭阳、龙川3县进行土改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省铺开,按照“全省着眼,三县着手”的方针,在三年内完成全省土改工作,他再三强调要充分考虑工商业者、华侨、知识分子的利益,做到“三保护”“五要”“十不”。[3](P173)

就在叶剑英宣布三县试点前不久,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和镇反的重大决定,此前毛泽东担心在和平环境下,“土改显得特别突出,给予社会的震动特别显得重大,地主叫唤的声音将特别显得尖锐”,加上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需要,决定暂时不动富农。[4](P102-103)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认为原先的土改政策需要作出改变,转而支持邓子恢动富农多余出租土地的意见,同时要求各地要抓住这个时机大力实行镇反,推行斗争土改。而尽快结束全国的土改,实现财经状况的平衡,为抗美援朝筹措军费,也成为毛泽东的重要考量。

毛泽东急于完成土改,对广东土改的进度很不满意,多次催促叶剑英加快进度。对于叶剑英提出的三县试点方案,毛泽东认为试点数量太少,11月22日叶剑英提出增加8个县进行试点,11月 30日毛泽东同意了新方案。在广东土改试点计划确定不久,11月26日中南局对各地的土改试点作了总结,认为很多地方存在不注重发动群众、不与地主阶级坚决进行斗争、“夹生饭”的现象,要纠正和平土改的倾向,不要犯防左过多、反右不够、宽大无边、束手束脚的错误,强调要放手发动群众,敢于对地主阶级进行镇压的斗争土改。[5](P690-693)这个报告无疑对叶剑英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三县试点他也着力强调“土改运动不仅是使农民在经济上获得果实,而且是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获得彻底翻身的严重斗争”,要“在农村中掀起一个大规模的反封建的人民革命运动,彻底扫除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6](P665)12 月 20 日刘少奇肯定了中南局“着重纠正土改中的右倾偏向,以便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土地改革”的做法,同时又强调要防止左倾的危险,左的错误不能再犯。[7](P137)12月底邓子恢就土改问题发表了总结报告,认为部分地区的领导干部对土改的理解存在偏差,没有充分发动群众,从政治上彻底消灭地主阶级,确立农民专政,犯了和平土改的错误。“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彻底打倒封建势力,即使在斗争中出了一些乱子,即使在土改后一个时期因土地分散而减低了一些生产力,也是在所不惜的”。必须先满足贫雇农要求,再照顾开明地主及其他民主人士。对于群众的过左行动,不要泼冷水,对于地主及党内外人士的叫唤,要保持冷静,首先要确保群众运动的开展。“一切和平土改现象,及害怕群众运动会妨害生产,因而不敢放手发动群众的右倾机会主义观点,必须彻底加以克服和改正。这是贯彻中南土改的先决条件”。[8](P296-300)

在这种情况下,刚刚开始不久的广东土改试点工作,如果叶剑英仍然坚持照顾开明士绅、民主人士、华侨和侨眷利益的温和政策,就有和平土改之嫌,将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51年1月中旬,叶剑英强调在战争起来的情况下,迅速广泛开展土改的重要性,为了解决春荒困难,可以先满足农民的利益要求,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但必须防止出现过激问题。不久他又提出用“四个结合”来领导土改工作,坚持以稳为先。对于叶剑英对出现过火行为的担心,毛泽东认为土改不出一点乱子是很难的,只要真正发动了群众,由群众自己动手推翻地主阶级,分配土地,就是好的,上级部门随时纠正出现的偏差就可以了。叶剑英不断强调发动群众的重要性,一边进行纠偏一边极力加快土改进程,他提出争取在1952年春耕前大部分完成全省土改。

1951年3月十一县土改试点工作基本结束,比预计的时间要长,试点完全按照中南局要求的三个阶段来进行。在对试点工作的评价问题上,中南局和华南分局存在严重分歧:杜润生批判叶剑英持南方特殊论、搞和平土改,他认为必须坚持全国统一的土改政策,即要强调斗争土改,提出要在1952年冬完成中南全区的土改工作,要求广东在1951年秋前对基层干部加以整顿。李雪峰也批评广东的试点存在基层组织严重不纯等四个根本的错误,加上邓子恢此前的批评,中南局认为广东的土改试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基层组织严重不纯。方方则认为试点中群众基本发动起来,阶级敌人基本上被消灭,没有出现过激现象,注重统战问题,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干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三、对广东基层组织的初步整顿

土改试点期间,鉴于土改有可能影响农业生产,中央曾于2月初指示在春耕前暂时停止土改,利用休整期间对基层队伍进行整顿,3月底刘少奇提出要用三年时间对全国所有基层组织进行全面整顿,对于部分广东本地干部对斗争土改政策的抵制,中央、中南局作了妥协。试点工作结束后,中央、中南局认为对基层组织进行整顿的问题迫在眉睫,叶剑英因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3月他多次指示要结合镇反对基层组织进行全面整顿,并决定由驻军干部兼任地方领导,在土改复查阶段,更明确要求基层干部要过土改关,端正立场和作风。4月中下旬叶剑英提出依靠大军和南下干部、由大军干部包干二十二个县土改工作的政策,以解决土改干部不足的问题,他又调赵紫阳到广东任华南分局秘书长,协助他和方方开展土改工作,并对地方一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以驻军干部担任各地委第一书记。[9](P202-204)随着整顿工作的深入进行,大批本地干部被调离岗位,导致干部数量严重不足,5月中旬叶剑英向中南局申请大批干部到广东工作。但是邓子恢在向毛泽东汇报华南分局的工作时,认为广东基层组织依然严重不纯,土改进展缓慢,主要在于南下干部较少,而本地干部缺乏群众运动经验,存在历史不清的问题,某些领导在干部问题上存在地方主义。6月初毛泽东责令叶剑英对广东党组织进行整顿,由外来干部担任各地一把手,调离地富出身的本地干部。7月杜润生、李雪峰两次公开批评广东土改进展缓慢,犯了右倾错误,基层组织严重不存,不可依靠。对于来自中央、中南局对广东基层组织问题的严厉批评,叶剑英只好继续对基层干部进行整顿。经过多次整顿之后,南下干部、军队干部在广东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彻底改变了和本地干部的力量对比。为了尽快完成土改,斗争土改政策在各地广为推广,过激现象越来越多,叶剑英不得不再次进行纠偏。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广东本地干部的抵制,土改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

1951年秋广东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土改任务,叶剑英向毛泽东解释说,由于有经验的干部太少且不纯,加上情况复杂,建议放慢土改节奏。但这一建议没有被采纳,11月邓子恢要求必须集中力量限期完成土改工作,放手发动群众,通过斗争而非和平方式来进行土改,叶剑英提出在1952年秋即完成全部土改工作。

四、陶铸主持广东土改及广东问题的解决

为了彻底改变广东土改进展缓慢的局面,中央、中南局决定调陶铸担任华南分局第四书记,兼华南军区第二政委,参与领导土改工作,不久担任土改委主任的方方就靠边站了。陶铸继续强调广东基层组织严重不纯,他和赵紫阳密切配合,主持了针对广东本地干部的彻底整顿工作,大批本地干部受到处理,基层干部数量不足问题更加严重,为此叶剑英在5月中向中央提出为广东配备大批干部,但中央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一些本地干部得以继续担任领导职务。整顿工作到6月才基本结束,陶铸、赵紫阳通过这一轮基层整顿,大大巩固和加强了其权力基础,而方方的权力却受到极大削弱,叶剑英也被指责说带头搞地方主义。

毛泽东密切关注着广东的发展,1952年6月在和华南分局主要成员进行深入交谈后,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叶剑英汇报华南分局工作,陶铸在会上对叶剑英、方方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毛泽东对广东问题作了结论:方方犯了地方主义、土改右倾错误,土改进展缓慢;叶剑英在华南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也不是搞地方主义的头头。叶剑英、方方因此分别进行了检讨,最后毛泽东宣布对华南分局工作进行调整:叶剑英抓总、张云逸主桂、谭政主军、陶铸主党、方方主政。[1](P114-115)叶剑英在6月30日和7月6日召开的传达会议上再次作了检讨,承担了领导责任,对于陶铸、赵紫阳的工作给予了肯定,陶铸则在7月6日严厉批评叶剑英没有处理好地方政府和驻军部队的关系,太强调广东的独特性,没有放手发动群众,在土改中“迷失了方向”,犯了“右倾”错误,方方在干部任用上犯了“地方主义”错误。[10](P100-104)

1952年8月中旬,叶剑英以身体健康为由向毛泽东提出回北京休养,不久中央安排叶剑英到武汉主持中南局工作,广东土改工作由陶铸主抓,赵紫阳协助。陶铸大力提倡斗争土改,华侨、侨眷、民族工商业者、富农利益受到很大损害,乱打乱杀现象严重,中央却于1952年9月中下旬对陶铸领导的土改工作给予了肯定,而陶铸则在1953年2月24日向中央汇报广东土改工作情况时承认:土改全面开展后,搞得比较糙,团结面不够广,死人多了些,没收了华侨地主的房屋,侵犯了工商业者、小土地出租者的利益,打击了一些曾经在游击战争中支援过革命的开明士绅,挫伤了一些应该争取、团结的知识分子,造成了一些遗留问题。[10](P104)

1953年2月叶剑英向毛泽东提出回华南工作,但没有获得同意,只好留在北京。1953年4月18日陶铸宣布全省土改工作顺利完成,在总结报告中,他认为1952年春季前的土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犯了右倾错误、存在基层组织严重不存问题,远没有达到彻底摧毁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土改目标,只有1952年4月以后的土改运动,因为彻底发动了农民群众,经过深入斗争和持续的整顿干部,解决了基层组织严重不存问题,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才最终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完成了土改的根本任务。[5](P844-847)这篇报告对于叶剑英领导的土改工作无疑没有作出公正的评价。叶剑英对受到批判很不理解,说搞土改吃力不讨好,并对陶铸在毛泽东面前告状的事情无法释怀。

[1]杨立.带刺的红玫瑰——古大存沉冤录[M].广州: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出版,1997.

[2]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兴宁县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兴宁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中国的土地改革》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史组.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

[6]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8]邓子恢.关于土地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A].邓子恢.邓子恢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中共广东省档案馆,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土地改革运动史料汇编(1950-1953年)[M].粤准印证1534号,1999.

[10]袁小伦.摸史集——中国现代人物新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黄加成)

K207

A

(2017)02-0071-04

2017-02-09

江丽媚(1981-),女,广东梅县人,叶剑英纪念园文史研究中心文史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叶剑英专题研究。

猜你喜欢
陶铸叶剑英方方
80年代款的媳妇
凝望
圆圆和方方
陶铸劈金匾
叶剑英的港澳情
圆圆和方方
陶铸的“三不准”和“三不吃”
叶剑英(上)
隐身
曾志与陶铸——红色伴侣生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