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树俊
韩贞文化遗迹拾掇
◎ 张树俊
韩贞(1509-1585),字以中,号乐吾,泰州兴化人。韩贞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次子王襞的学生,我国明代杰出的平民思想家、教育家和平民诗人。韩贞一生以明道化人为己任,为解决民众危难,提高人们素质,稳定社会秩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韩贞去世后,许多名人题字寄哀、作诗赞颂、建祠祭奠、赠匾以旌其功绩。目前,韩贞故居茅屋三间和他所栽的紫荆树尤在,这位沉睡在戴家窑西南角刘家墩四面环水的砚台地下的东海贤人,其理论创新,化民为任、助人为乐的精神仍在感染着今天的人们。
万历十三年(1585),七十七岁的韩贞因病去世。“远近赴吊,哀声彻野”。对于韩贞这个理学大师、东海贤人的辞世,人们寄托的不仅是哀思,更多的是对他赞颂。如,县令汪公芳藻题诗作赞云:“崛起海滨有乐吾,心斋学统接程朱。惟全孝弟登贤路,不慕科名效世趋。在昔乡人称善士,于今学者仰真儒。贫能周急风弥古,展谒低回想楷模。”儒学教谕张养性题诗曰:“东海高人韩乐吾,只凭真实做工夫。河滨漫道同陶业,一念鸡鸣是舜徒。”徐霖川题诗曰:“渊源一脉香千年,海上何从觅圣传,心是孔颜方寸印,教宣濂洛口中诠,不知老至难弛担,总却贫求转着鞭,木铎空余韵在,沉吟唱和倍凄然。”又曰:“蓬草修贞七十年,尼山衣钵此真传,直从至性寻根蒂,不向遗编拾唾诠,耕凿乐天甘饭糗,辙环济世欲加鞭。高山无路从趋前,仰止徒深志肃然。”
韩贞门人刘风雏在《赞韩夫子像》中说:“见先生之像,如见先生,见先生之形,如见其心。先生之心,心乎道真。斯像常悬,斯道常存。猗欤先生,启我后人。”监渎后学金厚并载氏敬题曰:“圣途贤径本庸常,知是先生入德方,一点□心开草昧,千年道脉闻昭阳,渊源性命天人学,惭愧须眉傀儡妆,今日启函闻声咳,案头重热一炉香。”芦河解贞在《过韩善士祠》中说:“生平道气逼交游,尽属荒城古庙幽。相貌窥人如色笑,金炉着火供春秋。当时桃李称多树,此日门墙拜俊流。我欲论文遇知己,可能重识旧荆州。”润海徐霖川在《谒韩夫子祠》中说:“高山无路从趋步,仰止徒深志肃然。”
值得注意的是韩贞的后学、后代子孙也都给他以极高的评价。如,监渎后学陶翟龙云并津氏题曰:“贤芳名傅此,遗事话当年。东海人争仰,馨香百代绵,儒行无他异,敦伦率本真,文章师孔孟,学问贯天人,抱道心何东,闻风俗自淳,渊源虞舜业,千古仰河滨。”宗彝赞曰:“心胸恺霁,相貌庞雍。精研圣哲,奋起陶墉。乐道安贫,忧世悯穷。游心斋门,步阳明扃。阐闻心学,觉悟旨宗。化俗破愚,操桴击镛。主善为师,聚义为朋。百发一机,四方景从。展也善人,绰哉高风。噫!斯道之明,如日方中。继往开来,伊谁有功。我观厥心,思与圣同。式瞻在斯,知我韩公。”
石鹿公(李春芳)十孙后学李宝瑜对韩贞撷取其事迹进行了整体的评价,他题诗曰:“圣门奇杰士,往往出衡茅,述性轻仙佛,逃名笑许巢,一方惊崛起,四境感身教,乡饮大宾位,推崇胜序胶。”又赞曰:“诞埴寻常术,型偏悟自陶,姚江延性学,东海颂贤豪(邑中四牌坊有东海贤人额为先生表也)相业规先世(先文定相业多有受其规者)儒学示我曹。后生观大集,仰止过山高。”
目前,兴化韩家窑仍然保留着韩贞故居茅屋三间和他所栽的紫荆树,这可以说是韩贞生活仅有的文物遗存。韩贞生后的最重要的物质遗存就是他的墓。韩贞去世后安葬在戴家窑西南角刘家墩四面环水的砚台地。一九八六年韩贞墓被兴化县人民政府立为文物保护单位。
兴化人们为纪念韩贞而搞的一些建设也不少。如,韩贞的家乡戴窑镇有一条路,名为乐吾路。其间有一座设计新颖的桥——韩贞桥,桥的两端各有两个凉亭,供中外游人观赏,休憩。近年来,韩贞故里的人们,又在设计一座韩贞公园,既具现代风采,又不失乐吾遗风。除现在修复的三门牌坊、乐吾墓、紫荆树,还将新建假山、吊桥、流水、长廊、花圃、亭楼、水榭,设有荷花池、三亭池、砚台池、夕阳池、儿童游艺场、游人休息室。
韩贞最重要的文化遗存当为他的遗事遗集,这才是他留给后人的最为宝贵的财富。除耿定向所撰《陶人传》以外,主要有万历与雍正两个版本的韩贞《遗事》或《诗集》。万历本也有两种,一是万历二十年(1592),乐吾公诸弟子辈,会同于韩家窑乐吾故居,寒暄不倦,复检遗稿,得诗若干篇,综辑雕刻印成《韩乐吾先生集》广传海内。李春芳十世孙后学李宝瑜为其作《序》。另一本是万历二十六年间许子桂等所辑《乐吾韩先生遗事》(此外宝应后学张国礼等三人也曾编辑《乐吾韩先生遗事》。)万历本余、宗二序都说韩贞著作由其门人纂辑成书。但集中未刊列纂辑者姓名,惟有《遗事》刊具许子桂等十二人同辑。宗彝是诗人,又是韩贞的朋友,他在《撰刻韩乐吾先生诗集序》中说:(韩贞去世后)“十有余年,诸弟子辈,复检遗稿,得诗若干,请就剞劂.以志不朽。谓予与乐吾相知最深,因属以序。”宗彝此序作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仲夏中元日。在此之前,又有余尚友于是年孟夏所撰的《乐吾韩先生遗稿序》,其中说:(韩贞死后)“已越廿载,而弟子会业于先生之祠者,寒暄不倦,且综缉遗制,捐锾锲刻,以泐不朽。”由此序看,余尚友对韩贞并无真切的了解,故其所记韩贞卒年与宗序及其它文献记载皆不合。但谓韩贞遗稿结集皆出于韩氏门人则无疑,只是余序称为《乐吾韩先生遗稿》,宗序称为《韩乐吾先生诗集》。现在能够见到的只有许子桂等所辑《乐吾韩先生遗事》原本,现存海琴仙馆珍藏。
雍正本,即雍正十年候补兴化知县汪芳藻所定的《韩乐吾先生集》。有人称之为“雍正本”。雍正本刊列受业门人赵来翔等三十人姓氏于集前,并增加了明崇祯至清雍正间当地官府崇祀韩贞的内容。但现存雍正本流布较广,万历本则较为稀见。1994年11月韩德粹等人再次誊印“乐吾先生遗集”。目的是使“览文集者使偏者入正,庸者入贤”。1996年,黄宣民先生整理并系统研究颜钧资料,在完成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高质量学术成果的同时,又以明万历本《乐吾先生遗稿》和清雍正本《韩乐吾先生集》为基础,重新整理、编订成《韩贞集》,并附于《颜钧集》后一同出版,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朱恕、韩贞一系泰州后学的真貌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韩贞集》沿用万历本体例,仍按作品体裁分类。共收入韩贞遗诗101首,除自万历本《遗事》中补录《安丰壁间诗》《讽贡受轩》《喻灾民》和《崇正学》四首(前三首亦见雍正本《行略》)外,对于其余97首,原为万历(1732)本所有、雍正本所无者,或原为雍正本所有、万历本所无者,每一首都加以注明,以说明其来源。
韩贞去世后,祀祭较多,如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分司周汝登为了纪念韩贞这位一代理学名家,以教化为己任,改变一方风气,保证乡境安定的突出贡献,亲立木主,配享于崇儒祠,兵部左侍郎魏应嘉请祀于兴化乡贤祠等,而最有影响的祀祭是建韩公祀并定例春秋二祭。现今的兴化有韩公祠巷,不见韩公祠。事实上,历史上确有韩公祠。射湖八十五老人张芳龄曾题诗曰:“廉顽立懦遗风永,俎豆崇祠峙海东。”“俎豆崇祠峙海东”证明了当时在东海之滨建有韩公祠的事实。韩德粹等在《韩乐吾先生遗集誊印本誊印说明》中也说,兴化城曾经建有乐吾祠堂,祠内塑贤像以春秋祀之善,扬州府志,兴化县志载有乐吾公贤人事迹和相貌。《兴化县志》载曰:“先生以理学崇祀乡贤,特建专祠,春秋官祭。”从史料上来看,建韩贞祠始于相国李春芳。《韩贞集》中很明确地说:“相国李文定公特为先生建祠。”
韩公祠在城中东岳庙东侧,是将原先祀奉屈原的竞渡庙改建而成的。为此,本县邑侯杨涧来还写有《建祠帖文》文曰:“今在门之徒,感德难报,思慕不忘,欲建祠堂,各备资财,祀立香火,查得字桥里官地一段,即系楚大夫旧祠,堪建前堂,恳乞给帖俯赐,庶作兴前贤永垂不朽之光,启佑后人得衍如存之教等情,具呈到县。查得原地,委果空闲,拟合就行。为此,合行给帖,付原呈人刘理等收执,即将字桥里楚大夫旧祠空地一段,东西沿口贰丈伍尺,南北入深肆丈,准建韩隐士祠堂,毋得违错,未便须至帖者。”
韩贞祠建成后祠祭兴旺。如,“邑大夫凌公高其行谊,祠而祀之。”凌登瀛《奠文》曰:“明万历十三年岁次乙酉十一月丁酉朔越二日已亥,知兴化县事钱塘凌登瀛致奠于明故隐士韩先生之灵曰:先生崛起海滨,淳质天植。壮始知学,即慕圣贤。行始于敦伦,功行于慎独。寻师问道,涉远穷年,遂能默契本真,感召来学,人知从善,乡有淳风。同志自远方来,盗贼归其所掠,岂独一乡之善士,可谓圣世之逸民。业已礼于蜡宾,恨未惬于执馈,忽膺末疾弗替,动修讣音来传。嗟悼累日,人云亡矣。不朽者存涧藻,是将表兹懿德。尚飨!”
在以后的时间里,韩公祠也不断得到修缮。至于定例春秋二祭则从杨涧来始。《乐吾韩先生遗事》中记载曰:“邑侯武林凌公特祠祀之,商丘杨公来,倡明理学,慕先生之风,春秋祀以少牢,著为令,尚谋祀先生于乡贤,以公擢去,不果。然至今朔望日,其门人犹拜祠下,相与咏讽讲习,竟日而罢,以为常。”“春秋祀以少牢,著为令”即定例春秋二祭。
春秋二祭定例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李春芳去世后,人们只知祠谒李文定公,而“韩乐吾先生不与焉”,雍正十年(1732)邑侯汪芳藻认为,韩贞乃理学大儒,其功不在范仲淹之下,于是“命礼胥著为例:凡新莅任暨元旦、长至令节并春秋二丁礼,邑令必躬亲诣谒祭,不得转委丞尉,用昭诚敬焉。”
兴化有个四牌楼。四牌楼始建于明代,原名四攒坊,后称四牌楼,为重檐攒尖顶四方亭。用于悬挂匾额,表彰兴化历史上的杰出人士。自明代至民国共悬挂四十七块匾额。其中有一块匾额上写有“东海贤人”四个字。韩贞因病去世后,乡人感念其善,莫不涕泪相吊。人民大众怀念他助人为乐、广行善事,于是在邑中四牌楼上公立“东海贤人”匾额,该匾为赐进士出身授文林郎知兴化县事凌登瀛所题。(一说为本邑明伦堂所题。)此后,官府在砚台地韩乐吾墓地建有三门牌坊。中坊上额石刻“圣旨”一方。下有“东海贤人”大横匾一块。东坊门上有“遵德”“冰壶”横匾;西坊门上有“乐义”“秋月”横匾,正坊门两边有对联一副:“陋巷箪瓢好学深思追复圣,泥涂轩冕高风大节接严陵。”
1966年“文革”开始,“造反派”拆毁四牌楼牌坊。1986年兴化市政协重新落实政策,市政府批准,并拨人民币五千元,戴窑镇政府交开发公司负责建坊,共支四万有余,其中韩乐吾后裔登芬资助一万元重建建坊。状元、宰相李春芳为韩公祠赠门匾曰:“韩善士祠”。县令凌登瀛两次送匾旌其堂:“理学真传”“笃信圣道”。县令杨涧来赠匾旌曰:“东海真儒”。邑侯欧阳公,闻祠宇落成,特赐匾谕:“韩隐士兴教化俗,可谓一乡之善士。诸门人能思于既殁之后,可谓不倍本矣,俱有可嘉,准给‘辅仁堂’匾一面,以垂永久。”
中州武公玄仲来兴化时,慕先生高风,题赠二匾:一曰“与人为善”,一曰“乐在其中”。邑侯程亦川公,屡请乡饮,皆辞。侯躬造其庐,延入范文正公祠内,率阖邑士民讲学风动,负笈者众,屡赐粟帛,匾旌其门曰:“敦行正俗”。又匾曰:“淮海高士。”候补兴化知县汪芳藻为买祭田百亩,以隆国家尊贤之典,为崇德报功,查得乐吾先生:“以践履为学,有允蹈躬修之实。以劝诱为教,有化民及物之功。”上谕时进谒曰:“乡贤中有韩乐吾先生,邑之理学大儒也,敬其匾额曰‘振古豪杰’”。此外,还有如,儒学余师尊于万历戊戌仲夏匾其堂门曰:“明道淑人”。儒学教谕谢楠赠二匾曰:“寻到乐处”、“超然自得”。儒学教谕张养性题匾曰:“舜之徒”。又赠匾云:“认得面目”。
除了匾额以外,官员们还题有不少楹联。如,县令汪公芳藻赠联曰:“陋巷箪瓢,好学深思追复圣;泥涂轩冕,高风大节接严陵。”明崇祯年间,兵部左侍郎魏公制一韩善士楹联:“不怨不尤学唯乐其在我,欲立欲达心每存于爱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