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彩会
(枣庄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山东台儿庄自然村村名的语源类型辨析
赵彩会
(枣庄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台儿庄是山东省枣庄市五辖区之一,其下辖有四百多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村名的产生都有其特有的来源,即村名的语源。台儿庄有着悠久的历史,特殊的地理位置,浓厚的运河文化,这些因素使台儿庄区的自然村村名的语源类型非常丰富。本文从地理环境、历史人文、民族心理等方面对台儿庄区的自然村村名进行语源类型分析。
台儿庄;自然村;语源类型①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1](P22)地名的产生并非人类的随意行为,而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某一地理实体的认识,是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必须要依赖于客观的地理实体。每一个地名的产生都有来源,或是人文因素或是自然因素,如果要考察一个地名的来源,就要进行地名的语源分析,即探究分析地名得名的由来和含义。例如关于“台儿庄”这一地名的语源分析,有许多传说故事,值得推敲的有“地形说”和“姓氏说”两种,第一种说法是台儿庄原为建在高台上的田庄;第二种说法是台儿庄是台、花两姓建起的村庄。而台儿庄辖区下的自然村村名作为地名的一部分,自然也有其独特的语源。
隶属于山东省枣庄市的台儿庄区早在新石器时期这片土地上就已经有人类繁衍生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特殊的地理位置,浓厚的运河文化。这些因素使台儿庄区的自然村村名的语源类型非常丰富,下面我们将多角度全面对台儿庄自然村村名的语源类型进行分析。
(一)源于自然景物类村名
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的台儿庄区地形较为丰富,由占总面积18.6%的低山丘陵和81.4%的平原组成。台儿庄区的北部为平原,西南部低山丘陵较多,穆寨山、黑山、库山、莲花山等山脉连绵起伏,中东部地势较低洼,河漫洼地遍布,水资源丰富,境内大沙河、台儿庄运河、伊家河、新沟河等河流纵横交错,川流不息。较复杂的地理地形使台儿庄自然村村名呈现出各种自然地形地貌类的特点。
1.源于水的村名
在历史上,台儿庄就是一座江北水城。从微山湖东口,一条蜿蜒曲折的台儿庄运河自西向东贯穿台儿庄,伊家河与之平行迤逦向东。台儿庄境内南北走向的河流尤其多,如台儿庄北部的大沙河、大沙河分洪道、北洛截水沟、新沟河、王场新河、陶沟河、四支沟等大小河流由北自南注入台儿庄运河,而南部的龙河、引龙河、于沟河由南向北滔滔不绝地汇入伊家河。台儿庄境内十几条河流总长度达到176.8公里,流域的总水量有22.6万立方米,称台儿庄为“江北水城”毫不为过,台儿庄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水,台儿庄的历史发展也离不开水,台儿庄自然村的产生及命名自然也离不开水。台儿庄与水相关自然村村名的数量约占台儿庄自然村总数的11%,主要分布在马兰屯镇和泥沟镇。其中因为村子建在河边而村名中直接带有“河”字的有后大河、横河头、岔河、新河庄、前河西、后河西、毛草河、新河崖,有的村子坐落在河道转弯之处,因而得名马湾、河湾、马河湾、孔河湾。另外与河流有关的以“口”命名的村名也较多,如黄口、贾口、龙口是皆因地处大沙河渡口或入运处得名,王河口、大泛口则是因河流常于此处决口得名。除此之外,用与河流有关的“圈”“町”“浅”“涧”等命名的自然村村名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比较有特点,如涧头集、沟圈、阎浅、孙町等,“涧头集”因村子南面有桃花、鹰愁两涧,每到汛期两涧的水北流在立村处交汇,故名;“沟圈”因在村子的东、西各有一条河沟,均弯曲成弧圈形而得名;“阎浅”因村子建在运河急转弯的高滩上,泥沙阻塞,船只常在此搁浅,又因是阎姓立村,故称;“孙町”因孙姓于河畔地势低洼处立村,筑畦町防涝而得名。除了与河有关的村名外,还有村子建在湖边而村名中带有“湖”字的有草湖、水湖、冯湖、刘湖、小郝湖、大郝湖,因为村子附近有水塘或沟而得名的有陈塘、侯塘、黄塘、张塘、西徐塘、东徐塘、泉源、柳泉头、泥沟、李沟、陡沟、东于沟、西于沟、大沟上、小沟上,有的村子因为坐落在河滩旁而得名的有涝滩、黄滩、刘滩、南滩子。
2.源于低山丘陵与平原的村名
台儿庄境内的地貌类型主要有低山丘陵区和山间平原区两种。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台儿庄运河以南的张山子镇和涧头集镇,泥沟镇西北部有少量分布,以山命名的村庄主要分布在张山子镇、涧头集镇、泥沟镇。台儿庄区内的大小山头约有90多座,海拔较低,基本在40米至300米之间,多是低山、孤丘、缓陵,如涧头集镇内的高山、小山子、虎提山、狼山、莲花山、董崮山等,张山子镇内的黑山、磨盘山、穆寨山、库山、米山、土山、独山子、蝎子山、威武山、帽山、双顶山等,泥沟镇内的张山头、白山等。依山而立的村落直接以山为名,如“平山子”因村建于平山之南而得名;“山庄”因村子的三面均包围着山而得名;“山南头”因村子建在黑山南端而得名;“黄邱”因建村于黄邱山后而得名,类似的村名还有土山、白山东、平山子西、平山子东、高山后、高山前、中山子、山南头、耿山子、小山子、李山口、小张山头、大张山头。“岔椅子”则是根据山的形状命名,因村背靠着山,两侧略高,像一把座椅,故名。
山间平原是台儿庄区地貌的又一特点,面积达台儿庄区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其中有沿河的漫滩、泛区,有交接洼地,有山前倾斜平原和低土石垄。村依地势而建,名依地形而起,如“胡洼”“郭洼”因胡姓、郭姓把村子建在地势低洼处而得名;“韩场”“野场”因立村于原是麦场的平坦旷野处而得名;“鹿家荒”因鹿姓立村于一片荒坡上而得名;葫芦套因在葫芦状的谷地之中定居而得名;“杜安”原名杜湾村,因杜姓建村于山阴平地处而得名;“抗埠”原名亢埠,因村立于埠垄处而得名,同样位于高垄之上立村而得名的村庄还有杨家埠东、杨家埠西、埠垄子、陇子、墩上、高头。
(二)源于人文景观类村名
早在7000年前在台儿庄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已经有人类生活定居,南滩子、鸭鹅城、晒米城等古代遗址保留了东夷地区人类社会衍变的特点。台儿庄一带至商、周两代时因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好,人口数量较多,已成为古国林立的丰腴之地。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不断地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人工建筑也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的重要部分,以人文建筑景观命名的村庄便应运而生,且数量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源于人工建筑的村名
在台儿庄自然村村名中常出现的人工建筑物有城、楼、屋、堡、庙、闸、坝等。
台儿庄地区在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在台儿庄自然村村名中依然能体现此历史现象。在台儿庄区西南约25公里处的村郊有一处偪阳古城遗址,偪阳国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存在,为古妘姓之国,据《峄县志·古迹考》记载:“偪阳城:县南五十里,城周九里,基址宏阔。”[2](P784)现今张山子镇的“城里”因为立村于偪阳故城之内而得名,“城西”“后城西”因立村于偪阳故城西侧而得名。兰祺古城遗址坐落在台儿庄区泥沟镇原兰城村,为公元前82年,西汉昭帝封刘临朝为兰祺侯,置兰祺县,建城池称兰祺城。现在村周围依稀能辨古城池轮廓,东兰城、西兰城和后城子三个自然村因兰祺古城得名,如“后城子”因村位于兰祺城北而得名。在泥沟镇鹅城村村后10米附近,有一片数十亩的商代村落遗址——“鹅鸭城遗址”,曾因城内养鸭鹅而闻名,故名“鹅鸭城”,鹅城村便是因此城而得名。
在台儿庄人工建筑类村名中以“楼”命名的自然村村名是数量最多的一种,约占台儿庄自然村总数的8%。较高的楼房在以平房为主的台儿庄农村是引人注目的,也是引以为傲的,因而以楼为村子命名成为常见现象,如“磨石楼”因此地盛产磨刀石,立村时用磨刀石建一楼而得名;“楼岔子”原名小新庄,后村中增建楼房瓦舍,遂改称楼岔子。类似村名还有土楼、楼子、后楼、新楼、暗楼、三付楼、小楼子。有的以楼房命名的村庄往往和建楼者姓氏结合构成,如“张楼”因张姓于村中建楼而得名。类似的村名还有毛楼、郝楼、丁楼、彭楼、任楼、金楼、徐楼、姚楼、姬楼、曹楼、李楼、耿楼、腾楼、邵楼、提楼、孙楼、小孙楼、褚提楼、东鲍楼、西鲍楼。
庙宇、寺观这一类宗教建筑在台儿庄地区很常见,一些自然村会以影响力较大的寺庙来命名,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用庙宇寺院的名称为村子命名,如东龙王庙、西龙王庙、大庙、插花庙、沧庙、前石佛(寺)、后石佛(寺);一种是“庙”与姓氏相结合的村名,如杨庙、丁庙、后洪庙、前洪庙。
台儿庄因运河而闻名,因而与水相关的闸、坝等人工建筑也是常见的,如“新闸子”因村处德胜闸南面,村随闸名,清光绪年间,其西建闸,村子更名新闸子;“坝子”因为建村时选址在土坝旁边而得名。类似村名还有南闸、北闸、万年闸和月河坝。
其它还有以屋、堡、圩子(围子)、井等人工建筑物命名的自然村名,如“小屋子”因定居时用柴草搭盖简易小屋而得名;“堡子”为贾姓立村,建一土楼,故名贾楼,后改为堡子;“赵圩子”因赵姓立村,以土筑圩而得名;“燕子井”因唐代此处建有颜子庙,庙近处有一口水井,明代建村后得名颜子井,后演变为燕子井。
村中有标志性建筑,村民常以此标志性建筑为村庄命名,如“蟠龙”原名杜庄,杜姓在此地立了两根雕刻蟠龙的石柱,后改称蟠龙柱,现称蟠龙;“旗杆”原名李庄,清代村中有秦姓中举人,在门前竖立旗杆,后众人称该村为旗杆。
2.源于交通设施的村名
建国前台儿庄境内有四条古道,无论官道、大路,还是乡间小径,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以道路做参照物标记村名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如“道庄”因村子建在古卞京至沂州官道旁而得名;“岔路口”因村处两路交叉处而得名;“东鹿湾”“西鹿湾”因两村之间有一条弯曲大道,形状似辘轳把,因此路东之村称东鹿湾,路西之村称西鹿湾。类似村名还有夹道和古路沟。
蜿蜒的河流和丰沛的水量造就了台儿庄区重要的水上交通设施,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相应的村名也应运而生,如“林桥”因林姓立村后在村头建桥而得名,类似的自然村名还有贾桥、桥头、桥上、太平桥、大兴桥、小兴桥、小刘桥、前板桥、中板桥、后板桥、妈妈桥、草沃。渡口也是水上交通设施的一类,如“庞渡”因庞、杜二姓立村,原名庞杜村,后因庞姓在村北的渡口摆渡船,于是改为庞渡。
3.源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村名
台儿庄区土壤资源性状较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一直是农村的主要生活方式,因此许多村庄名称与人们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有关。如菜园、北园、贾园皆因村民以种菜为业而得名,此外还有核桃园、柿树园、马庄、鹅城等。还有为储存粮食修建的粮仓也属于农业设施,如万仓。
台儿庄自大运河开通后,经济发展迅速,各类商业、手工业蓬勃发展,因此产生了许多和商业、手工业有关的村名,如油坊、土庄、前店、贺窑、窑屋、小集子、东宋铺、西宋铺、大花厂、小花厂。
(三)源于自然资源类村名
台儿庄地处由湿润向半湿润地区过度地带上,属于暖温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雨水充足,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人们常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动植物名称命名自然村,既体现了对家乡大自然的喜爱,又展现了当地的物产特色。台儿庄地区这一类村名主要包括动物类村名和植物类村名。
动物类村名如:“琅窝”原名狼窝,立村于狼山,因山前有狼洞,而得名。后改名为琅窝。此外还有马庄和鹅城。
植物类村名如:“雷草”因村子四周长有许多蕾草,入冬后茎叶凋零,只剩老草疙瘩,故用蕾草疙瘩为村子命名,后演变为雷草疙瘩,简称雷草。此外还有曹林、黄林、柳园、前枣庄、后枣庄、榆树子、榆林子、棠棣树、前柳树园、后柳树园等。
(一)源于姓氏宗族类村名
姓氏在中华传统文明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起源于上古,记录了各种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的繁衍生息、兴衰更迭。姓氏的起源与地名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清代学者黄本骥在《姓氏解纷》中指出姓氏的出处有一半以上是来源于国名、邑名、乡亭之名、居住地之名。反之,重视血缘关系、宗族观念的华夏子孙也常常以姓氏作为居住地的名称。在人口流动性差,宗族观念强的古时,同宗、同族拥有同一姓氏的人们往往居住在同一个村落,以姓氏为村庄命名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名中表现尤为明显。台儿庄自然村村名把这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台儿庄自然村村名中的姓氏类村名占台儿庄自然村总数的58%。此类村名可以分为四类。
1.直接以姓氏命名,如:
侯孟、赵(村)
2.以姓氏+“庄”,如:
良庄、佟庄、贺庄、郭庄、黄庄、贾庄、霍庄、阎庄、左庄、章庄、陈庄、叶庄、金庄、付庄、戴庄、洪庄、马庄、王庄、呼庄、谷庄、谢庄等。
3.姓氏+其他成分
姓氏+建筑物,如:赵圩子、曹围子、孙楼、姬楼、褚堡、丁庙、杨庙、贾桥、林桥、贺窑等。
姓氏+自然景物,如:徐塘、曹林、胡洼、冯湖、庞渡、黄滩、黄邱、阎浅、孙町、李沟、胡林、王河口、李山口、耿山子、鹿家荒、孔河湾、杨家埠东等。
姓氏+职业,如:贾园、东宋铺、毛官庄等。
姓氏+方位词(形容词),如:前程、后赵、顿西、顿中、顿东、前李家、后赵家、西李家、东程庄、北谢庄、南黄庄、新赵、小赵、大张庄、小吴庄、任新庄等。
(二)源于地理方位类村名
1.源于方位的村名
在台儿庄自然村村名中约有30%左右的村名由方位词打头或结尾,如东兰城、杜西,这些方位类村名中常带有方位词如东、南、西、北、上、中、下、里、前、后、左等,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以地理实体为标志物指明村庄的相对位置、方向,即村与物之间的方位关系,如“白山东”因村立于白山东坡而得名。类似村名还有南闸、北园、中山子、城子、前店、南辛庄、左王房、坊前、坊上、城里等。
另一类是因村庄的扩大延伸或建立新村,在原有的村名的基础上加上方位词表示新村名,即村与村之间的方位关系,如“东鲍楼”和“西鲍楼”因鲍姓立村建楼,名鲍楼,后村西又立一村,定名西鲍楼,原鲍楼改称为东鲍楼。类似村名还有上屯、前程、后程、南洛、北洛、东程庄、西程庄、中旺庄、东大庄子、北大庄子、东徐塘、西徐塘、东宋铺、西宋铺、前河西、后河西、东龙王庙、西龙王庙、前板桥、后板桥、中板桥、侯孟前、侯孟后、后城西等。
此外,在台儿庄区还有一些以人的身体部位作比拟描述村庄方位的村名,具体用来比拟的身体部位有头、口、腰。如“桥头”因村子建在古桥头上,故名;“贾口”贾姓立村于大沙河渡口处,故名;“腰里徐”徐姓立村于根里徐和梢里徐两村之间,故名。其它还有桥头、高头、横河头、大张山头、小张山头、山南头、贾口、龙口、黄口、大泛口、王河口、岔路口、李山口。
2.源于数字的村名
在台儿庄自然村村名中,有一小部分是用数字加通名构成的,有的村名表明了地域的距离,如“西三里”因村建在离台儿庄北三华里处,名三里庄,为别于东村,更名西三里,东边紧靠的原齐庄改名东三里;“五里房”因村建在离原马兰屯五华里处,并有古路标,得名五里坊,后演变为五里房。有的村名用序列数词表示村与村相互间的方位关系,这些村名往往是在原有村名的基础上附加一、二、三等数词形成,如“抗埠一”和“抗埠二”都是基于“抗埠”依次产生的。但有的数字类村名,不描述地理位置,只表示数量的,如“三付楼”因村中建有三座楼,得名三所楼,后演变为三付楼;“三合庄”村中同住赵、王、李三姓,共议村名为三和庄,后演变为三合庄。
(三)源于吉祥寓意的村名
这类地名与上述两类地名不同点在于它并没有反映与地理实体间的任何关系,只是表现了某种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历史上朝代变迁、割据战乱、以及无力抗拒的天灾人祸等给普通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于是人们为自己的居住地命名时加入了太平、安宁、富足、美好等愿望,于是出现了祁福纳祥寓意的村名。这类村名中常带有吉祥美好意义的词语如“嘉、旺、安、和、吉、乐、福、顺”等词,如“新安”因立村时为图吉祥取名为心安庄,后演变为新安。台儿庄自然村中此类村名还有中旺庄、多乐庄、吉东、吉西等。
台儿庄大部分自然村都历经了几百年的时间,伴随社会历史的发展,每个村庄都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变迁,传递着丰富精彩的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在台儿庄有一些自然村村名记录了这些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如:
福彩:原名黑山西村,四面环山,位于山坡上,自然条件恶劣。2002年在山东省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的资助下该村整体搬迁到山下新建的村庄,为纪念此事新村建成后命名为福彩村。
妈妈桥:原名通镇桥,因村前有一“通镇桥”,故名。后来桥毁坏,由民间妈妈会筹资重建,遂改名妈妈桥,村随桥名也改为妈妈桥。
南闸:1958年整理运河时,由运河的侯迁闸迁出部分村民在运河南岸立村,为纪念此事村名定为南闸。
此外还有黄邱、金楼、南洛、鹅城、大北洛、东兰城、西兰城、耿山子、涛沟桥、蟠龙、东于沟、西于沟、前石佛、后石佛等。
除了上面列出的台儿庄自然村村名类型外,还有一小部分来源于其他原因的村名。来源于村庄形状的村名,如“龙庄”(马兰屯镇)因立村初建之房,形状似长龙,故名龙庄。以村庄最初作用命名的村名,如“验工头”在明代开挖运河时,为验工官员(俗称验工头)驻地,立村后故命名验工头;“演武庄”原本是小山子村王氏父子练武之地,立村后命名演武庄;“邵里”相传明代燕王北征时曾在此处设立哨所,立村后命名哨里,后演变为邵里。以口音特色命名的村名,如“夸庄”为徐、李二姓由滕县迁至此处立村,因口音有异,当地人称侉家庄,现演变为夸庄;“新庄”(邳庄镇)由滕县的布商在此定居立村,名新庄,因口音与本地人有异,众人称此村为侉新庄,后简称新庄。
通过以上对台儿庄自然村村名语源类型的考察,发现村名的语源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一个村名可能归属于几种不同的语源类型。台儿庄自然村村名的语源类型是多样化的,其中涉及到社会、历史、经济、地理、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内涵十分丰富。分析研究台儿庄自然村村名的语源类型有助于把握村名背后所蕴含的台儿庄地区的丰富文化内涵。
[1]王际桐.王际桐地名论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赵亚伟.峄县志[M].北京:线装书局,2007.
[责任编辑:吕 艳]
2017-03-19 [作者简介]赵彩会(1983-),女,山东枣庄人,枣庄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教师,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H109.4
A
1004-7077(2017)04-01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