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暨《广西通志(1979—2005)》出版座谈会综述
2017年2月21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暨《广西通志(1979—2005)》出版座谈会在南宁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伟京,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方志出版社社长冀祥德,方志出版社总编辑于伟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建新,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秋洪,副主任唐中克、邓敏杰,副巡视员秦邕江、王艳珍,自治区党史研究室、文化厅等有关单位领导,广西社科界知名人士代表,《广西通志(1979—2005)》编纂人员代表共5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李秋洪、唐中克分别主持。
黄伟京在讲话中指出,本次座谈会旨在祝贺我区二轮修志重要成果《广西通志(1979—2005)》的出版发行,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推动全区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西通志(1979—2005)》是广西地方志历史上的一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广西的一件文化盛事,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具体体现。他要求,要充分认识做好地方志工作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地方志工作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必然要求;地方志资料开发利用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他强调,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提升地方志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宣传推介,扩大地方志资源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发展;深入挖掘志书资源,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完成“两个全面”目标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的合力,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冀祥德在讲话中强调,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这是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地方志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地方志纳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之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
冀祥德对广西地方志下一步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将各项工作纳入国家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当中,纳入本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方志文化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两全”目标,坚定方志文化自信,以依法治志为重要保障,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总体要求,积极作为,为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三是要做好《广西通志(1979—2005)》编纂经验总结,为今后志鉴编修提供借鉴和参考。四是继续发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抓住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契机,紧紧围绕全国地方志“十大工程”,全面推动广西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
李秋洪在会上就地方志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广西通志(1979—2005)》六卷本编写情况作了介绍。他在讲话中指出编修地方志工作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中办、国办将地方志纳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之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加强修史修志”任务的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广西通志(1979—2005)》六卷本经历了从开展各项基础性工作阶段到各卷完成评议和审验阶段,再到出版前打磨、校对阶段的编纂过程,该书具有体例创新,标准统一;结构严谨,体裁完备;内容全面,记述客观;脉络清晰,特色鲜明;资料权威,众手成志等主要特点。该书编纂过程可谓“一部志书,二百多人,三年努力,四年预算,五易其稿,六遍校对,七折八腾,九百万字”。他还谈了编纂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地方志工作体制;专家修志与众手成志的密切结合;制定措施,确保志书质量;经费落实到位;发扬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最后,李秋洪向大力支持地方志工作、支持该书编辑出版的中指组及办公室、自治区领导及有关部门(厅局),对各参与编纂和审核志稿的自治区党委、政府部门(厅局),对方志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对所有参与不同阶段工作的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于伟平在发言中首先热烈祝贺《广西通志(1979—2005)》出版。她指出,《广西通志(1979—2005)》以分卷综合体的体例编修,这在新方志的省级志书中是一种创新,是对旧志中省级志书以大志、全志的方式编修的继承与创新之作。方志出版社与广西地方志办公室的精诚合作,经验值得总结。方志出版社和广西地方志办公室在合作中建立的友谊和信任弥足珍贵。她希望继续与广西修志同仁携手同行,以更好地服务于方志界,更好地服务于方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广西地方志协会会长蓝日基在会上作题为《编纂地方志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的基础工程》的发言。他分析了《意见》的意义,并指出编纂地方志工作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的基础工程,建议各级地方机构再接再厉,认真实施编纂地方志这一基础工程,在实际工作中编纂好自治区、市、县(区)三级地方志书、三级综合年鉴;有计划制作地情影像志;抢救旧志等古籍;办好方志馆、方志室、史志博物馆;办好地情网站;和有关部门配合,编写学校地方文化教材、文化普及读物;有计划总结推广各地读志用志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使地方志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治区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黄志勇作题为《党史研究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研究》的发言。他分析了党史研究中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研究,原因在于党史研究是《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具体行动。
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顾航在会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家园,两办印发《意见》对延续中华文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广西通志(1979—2005)》正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为推进我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化厅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各类文化单位机构、各级文化阵地平台,都要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
广西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黄铮作题为《著述甘苦备尝 成果功在千秋—为六卷本〈广西通志(1979—2005)〉点赞》的发言。他认为《广西通志(1979—2005)》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已经出版的所有志书中篇幅最大、分量最重、质量最高的,显示出很多特色,也有很多创新,成书的过程体现了新时代广西方志人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他希望广西方志人乘《意见》的东风,主动作为,再接再厉,努力推进地方志事业的转型升级,在加大志书编修力度的同时,加大对方志成果的开发利用,深入挖掘地方志中蕴含的历史智慧,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治区党校教授叶裕惠作题为《真实记录广西改革开放辉煌历程的一部鸿篇巨著—评〈广西通志(1979—2005)〉》的发言。他参加了《广西通志(1979—2005)》的部分编写工作,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充分查阅资料,至少阅看了200万字以上的资料,从中筛选摘录编写成10万余字的文稿,几易其稿。他认为组织编写高质量的史书志书和充分宣传运用这些高质量的史书志书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通志(1979—2005)》是一件让广西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广西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和存在问题的重要工具。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地情信息处副处长张文作题为《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一些思考》的发言。她认为,《广西通志1979—2005》与第一轮《广西通志》、第二轮《广西通志》专志系列相比,进行了体例结构和体制、机制两大方面的创新,这种继承和创新,是和《意见》中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个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针相吻合的。她从编纂过程中的细节和故事,阐述了六卷本中方志人精神的具体表现:秉笔直书;秉持史德,淡泊自守;甘于奉献。
桂林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徐朝凯作题为《发挥地方志资源功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言。他认为,《意见》为广大史志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地方志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他们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伟大工程中目标更明确、方向更清晰、措施更精确。作为基层地方志工作者,要充分学习和领会《意见》精神实质,不断增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创新地方志工作的内涵。要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要发掘历史文化遗存,服务城市建设;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推进读志用志活动,讲好桂林故事。
座谈会后,举行了赠书仪式。与会领导向自治区党史研究室、自治区文化厅等九家单位赠书。
(广西地方志办公室 吴辉军 黄榆林整理)
K291/297
B
1003-434X(2017)02-00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