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普课堂建设的探索

2017-01-27 16:53张华凡
中国轻工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全民科普

张华凡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高校科普课堂建设的探索

张华凡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本研究在查阅网络文献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采用访谈及网络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走访高校师生及居民,了解到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热点需求、高校科普教育的情况以及科普教育的学科优势。通过与教育部门沟通,搜集国家关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最新政策并围绕科普课堂建设现状进行对比研究,对以上科普信息搜集、归纳和总结,分析科普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我国科普教育发展的因素和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

高校;科普课堂;探索

据2015年数据统计,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6.2%,与世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达国家(最低都在10%以上)相比差距甚大。公民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方案》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的提升。《方案》实施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方案》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相关任务纳入工作规划和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加大投入保障,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高校科普课堂建设的意义

科普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论述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关系:“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科普与科研同等重要,科学普及旨在筑牢全民的科学基石,为科技创新奠定基础,从这一点上来说,科学普及支撑着国家的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发展前进的驱动力,青年学生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面对新世纪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青少年科普工作提出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加强科普教育工作,培养一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秀青年。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有义务也有能力对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做出贡献。高校建设科普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科普意识,丰富其科普知识,促进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知识交叉和分享,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建设科普课堂,可以对周边的城乡居民普及科普常识,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可以提升高等教育对社会民众科普知识服务的辐射力,增强学校的知名度,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可以给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为他们将来就业和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科普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社会和相关部门对科普课堂建设的要求还不明确,关注度较弱

教育科技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拟订并落实科研规划和有关政策,指导高校科研及基地建设工作,指导、推进高校“产学研”结合工作,指导校办产业发展工作,负责教育系统知识产权和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和支持相关科普基地的建设。而相关部门并没有将科普教育列入正规系统的课堂教育范畴,因此并没有对高校师生进行全面地科普课堂教育工作做出指导和要求,导致科普教育往往停留在科普基地建设和开放的层面,对于系统正规的科普课堂建设,往往无暇顾及到。

2.高校及部分专家学者对科普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的主要工作基本都是围绕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注重的也是理论教学和专业应用,而对科普教育往往重视不够、用力不足。而有一些科学家对做科普还存在误区,认为“科学家的天然使命就是做科研、做学问,科研是科学家的本职,科普是不务正业,是小儿科,是繁枝末节的小事”,甚至有少数人错误地认为“做不了科研才做科普”,导致科普被看作是在科研上没前途的人才去做的事情。

当前,少数专家学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科学传播对于民族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对高校承担科普教育对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在科普教育方面的工作存在有意或无意的缺位,科普活动往往仅限于在国家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等特定活动中组织开展,科普的时间短、形式化。科普教育没有纳入培养环节和课程体系,科普课堂建设更无从谈起。

3.科普课堂建设机制还不完善,科普成果未能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很多科研人员认为,在中国做科普是很艰难的。一些积极从事科学普及的科研人员难以获得同行的认可。写科普书不算科研成果,指导学生的科普益民活动不能纳入工作量的核算指标,因此很多科研人员不大愿意做科普,认为科普活动会影响正常的科研工作。高校目前尚未有长效的科普课堂教育制度,欠缺相关的科普教育规章制度和对科普工作的评价机制,许多高校存在着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科普制度不健全、科普资金经费投入不够、科普人员短缺、科普队伍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科普基地建设较少或欠缺、科普益民活动缺乏规范化制度等问题。

4.编纂科普教材具有一定的难度

科普教材需要很多专业、深度、系统的知识作基础,需要高级科技专家人才编审,更缺少具备专业背景的专门人才进行知识的整理汇总。首先,编写科普教材要求科学知识的正确性。由于科普面向对象人群广泛,一旦传播开来就会有较深远的影响,科普教材必须由具备较高水平的学术专家、高级知识分子进行撰写和编审,才能保证内容的正确性,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其次,科普教材的内容应具有通俗性。科普对象是普通的大众居民,必须用浅显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科学知识,才能被科普对象接受。很多专家认为,写好科普读物并不比写论文的难度低。第三,科普教材内容知识具有广泛性和前沿性。科普对象从少年儿童至耋耄老人,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科普需求。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关心的问题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有些问题是全新的,甚至是棘手的。像食品安全、雾霾的形成原因等一些学科的前沿问题,至今还无定论,有些教材内容是不能设置标准答案的。

由此可见,优秀科普教材的编写只有学术水平高、文字功底强、专业知识驾驭能力突出,并能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充分表达的专家学者才能胜任。因此,好的科普教材匮乏的原因也就可见一斑了。

5.调研发现,大多数高校师生对科普课堂建设的意识不清晰,要求不强烈

在繁重的科研和教学工作量压力下,有些高校教师无暇考虑科普教学。在调研中,有些青年老师对科普教育不感兴趣,甚至有的认为其研究的领域比较高深,不适合科普的层次;而一些有多年教龄、具备较高职称的中老年老师却认为科普教育很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认为科普教育不仅要在大学校园展开,甚至应该从中小学阶段就开始。这些有资深教学经验的老师虽然有科普的意愿,有的还曾经申报过科普项目,但由于相关部门并没有没有将科普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渠道,科普教育的工作不能得到认可,挫伤了教师参与科普教学的积极性。

而在高校学生中,低年级学生忙于修读基础必修课,没有时间主动参与科普活动,高年级学生忙于考研、就业,也对科普活动不太热衷。大学生普遍反映,不反感通过网络、手机微信等方式接收科普知识。而一些同学则表示,如果有组织科普讲座和科普活动,他们愿意参加,但问及是否想过要求建设科普课堂,并将之纳入课程体系的问题,他们表示并没有思考过。

三、高校科普课堂建设的对策和思路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建立主流大众科学文化的氛围环境。当前,政府的职能部门和社会中的相关产业对科普教育工作的建设还在点的层面,没有连成片。应要下力量通过高校对青年学生有规划有计划地进行科普教育,在高校建设科普课堂,把科普教育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逐步达到提升国民科学素质水平的目的。

1.高校应加强对科普教育重要性认识和宣传

《科普法》第三章第十四条指出: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第十五条指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高等院校应大力宣传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把科普工作列入重要且正规的工作范畴。提高科普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充分调动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动广大师生自觉参与,形成建设科普课堂的良好氛围。和科技创新一样,科学普及也需要科学家的参与,因为科学家是科学普及的“第一发球员”。在欧美国家,很多优秀的科学家会去编写科普作品,并将这看作神圣的责任。历史上华罗庚等老一代科学大家曾经写下大量的科普文章,这些文章曾经纳入中小学课本。现在的科学工作者也应向老一辈的科学工作者学习,多多参与科普教育,培育高质量的科普课堂。

2.健全相关制度,确保科普工作的地位和工作连续性的政策尽快出台

国家对科普教育的政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高等院校应通过反复摸索,不断实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合理机制,科普课堂建设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1)应加强对科普教育的资金支持

无论是科普教材的编纂,还是科普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人力、物力、场所的支持。高等院校对科普教育相关活动不仅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而且需要长期的、连贯的、系统的资金支持。《科普法》第四章保障措施中,第二十三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要保证科普教育的连续性和长期性,加强资金保证是推动科普重要的是制度保证。

(2)应加强政策支持,建立相关的科普教育规章制度,形成科普教育长效机制

逐步完善科普工作的评价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科普教育的全面发展。将科普教育工作纳入工作量的核算指标,把教师开展科普工作取得的成果纳入教师考核的量化指标体系,从而保证科普教育工作稳定、健康、持续地开展。

(3)建立系统的科普师资队伍

对于庞大繁杂的科普教育工作量而言,人员匮乏不足。科普工作需要组成一支综合性强的、正规的师资团队,以满足科普课堂建设需要的相关教师团队和科普活动需要的相关管理组织人员。

3.高校科普课堂建设的具体形式

高校科普课堂建设的形式可分为两种。

(1)传统的科普课堂建设

由于人员编制的约束,科普工作者团队可以由在高校专家、教授、普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参与组成。

高校教师,他们是科普教育主导者,制定教学方案、决定教材内容,是实施科普教育的主体人员,对研究生和本科生负责。研究生(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一定的深度,他们可以配合教师编写教材,还可以在师资不足时,兼任本科生的科普教师。由于科普教学内容的知识不需要很高深复杂,以研究生掌握知识覆盖的深度和广度,他们是有能力将科普知识讲清楚传授给本科生的。本科生比较喜欢接受新事物,他们可以作为志愿者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活动,并将科普知识传递给退休的教职员工和周边居民,这样,他们既是开展科普益民活动的主体,又通过活动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

(2)网络科普课堂建设

由于科普教育人群年龄、知识差异和科普内容的广泛性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科普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提高科普教育的效率提供了可能。每个高等院校都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学科,并拥有该领域的专家、教授、学者,加上互联网便捷的传播特点,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开发不同的精品网络科普课程,并向其他高校学生和公众群体开放,促进科普知识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传播。具备权威的认可度的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编纂的科普教材与互联网最快捷的传播速度相结合,可以令科普知识得到精准和高效率传播,促进国民素质快速提升。

四、结束语

科普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科学传播普及不仅仅是一项公益事业,它是一项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公民义务。为落实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实施工作,中国科协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部门,共同联合编制了方案,经国务院审定由国办印发。明确提出了“对重点人群,深入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相关任务纳入工作规划和计划,建立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大投入保障。”的要求,此举可见国家对提升全民科普素质的重视程度和迫切需求。希望本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我国高等教育在科普课堂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做出有益的探索。高等院校应逐步制定出详细的科普课堂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通过长期、有序地执行推进,通过传统科普课堂和网络科普课堂建设,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以重点人群(高校师生群体)科学素质教育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跨越提升,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贡献力量。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N].人民日报,2002-07-04.

[2]王大鹏.明星科学家 大众科普需要你[N].工人日报,2016-06-17.

[3]国务院办公厅.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N].人民日报,2016-06-17.

(责任编辑:姚歆烨)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opular Science Classroo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Huafa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This study,by reviewing,analysing and summarizing network literature,and interviewing teachers, students and residents via face to face interviews and network investigation,tried to find out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hot demands,as well a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advantages of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rough communication with the educational department,it collected the latest national policies on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quality of the entire population.The paper then analysed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popular science classroom construction,identified the factors and causes which limi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and proposed some relevant solutions.

university;popular science classroom;explore

G642.0

张华凡(1977—),女,责任编辑,研究方向:教育改革与实践。

2016年天津教育系统调研课题61号。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全民科普
全民·爱·阅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是天文演说家——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星云社科普活动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