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游戏对儿童发展价值的探析

2017-01-27 13:54王晓樊
淄博师专论丛 2017年1期
关键词:身体儿童游戏

王晓樊

(平顶山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河南 平顶山467000)

“捉迷藏”游戏对儿童发展价值的探析

王晓樊

(平顶山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河南 平顶山467000)

捉迷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游戏,具有趣味性强、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等典型特点。经过从古至今的传承,现在虽然出现了减少和衰落的趋势,但却一直都是儿童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它在带给儿童精神愉悦的同时,对儿童的身体、认知、社会性以及情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价值。

捉迷藏游戏;儿童;发展价值

一、捉迷藏游戏

捉迷藏,又叫“藏朦”“藏猫儿”“藏模糊”“藏迷”“藏蒙哥儿”“藏老瞎”等。最常见的一种玩法是:用约定俗成的办法(多用剪子、包袱、锤或其他)选出被蒙双眼的小孩(又叫当猫人),另外一个小孩用双手或手绢、布条蒙住他的双眼,其余的小孩分散躲藏起来。被蒙双眼的会问:“藏好了没有”,藏好的人说:“藏好了”。被蒙眼的就去掉遮蒙,去找寻藏的人。谁被找到了,谁就去代替被蒙的。这种玩法,也有指定一棵树、一块石头当“家”的,藏的人被发现后可以跑回“家”,只有被发现但没跑回“家”而被抓住的人才去替换那个“捉”的人。[1]

二、捉迷藏游戏的传承

捉迷藏自唐代就有所记载,据元人伊世珍《琅環记》卷中引用《致虚阁杂俎》记载:唐明皇与杨贵妃月下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互相捉戏,谓之“捉迷藏”;唐代诗人元稹在《杂事》诗中描写了他和崔莺莺晚间玩捉迷藏的场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描写到:“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也有捉迷藏的影子,不过是儿童和蝴蝶捉迷藏,而不是小伙伴;五代时的花蕊夫人在《宫词》中记载了“内人深夜学迷藏,绕遍花丛水岸旁……”;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反映了宋代捉迷藏的盛行;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和清代褚人获在《坚瓠集·二集》卷三中均有记载过儿童玩捉迷藏游戏的场景。[1]

捉迷藏游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儿童中最是流行,成为了那一代人童年的最深记忆,至今还有多数人对小时候的游戏情境津津乐道。可见对于70年代的人们来说,捉迷藏游戏也很受欢迎,使他们念念不忘。

我们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玩捉迷藏游戏,每次放学都会赶着把作业做完,然后集合同伴去门前的麦秸垛旁玩捉迷藏。在游戏中,大家都比较喜欢当躲藏起来的人,因为躲藏起来等待被发现的过程更加刺激。在我们的游戏过程中,总是会迸发出明明已经走近却与藏匿者失之交臂的叹息声和同伴们在被发现后能够成功脱险跑回“家”的激动欢呼声。现在,虽然已经过了疯玩嬉戏的年纪,依然特别渴望能够像小时候那样再玩一场捉迷藏游戏。

然而现在,捉迷藏这种让人百玩不厌的游戏却渐渐淡出了孩子们的生活。据调查,如今捉迷藏游戏在农村地区的儿童中已呈现减少趋势;城市的儿童则更是很少触碰。分析其原因,大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往的独立庭院被独门独户的单元房所替代,孩子们的公共游戏空间急剧减小;现在人际关系比较冷漠,且独生子女增多,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将孩子的交友设以限制,孩子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在自然环境中与同伴接触,并且家长为了生活起早贪黑,也已经很少有多余精力陪孩子玩游戏;现在的科技高度发达,电视、电脑、各种智能玩具已占据了孩子大部分的世界和时光,使得这种带着泥土气息的民间游戏早已沦为“非主流”;再加上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提高,孩子平时上幼儿园,周末还要去参加各类兴趣班,已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自由游戏。[2]

三、捉迷藏游戏的发展价值

据心理学家分析,捉迷藏的游戏过程能够引起孩子的快感。它要求参与者耳要尖、眼要明、奔跑要及时,要用多种巧妙的方法和策略找到藏者,还要在游戏过程中与伙伴相互协作。可见,捉迷藏游戏不仅给孩子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而且在促进儿童的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捉迷藏游戏在儿童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孩子身体的正常发育,不仅需要营养,也需要运动,需要游戏。[3](P189-575)在捉迷藏游戏中,要想逮到藏匿者,或者躲过“当猫人”的追捕,离不开闪躲、避让、猛然转身等动作。这些不仅适应了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大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增强了儿童的体能,也促进了其身体的健康发展。

(二)捉迷藏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1.捉迷藏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进一步探索身份与身体的关系

在捉迷藏游戏中,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当藏匿者。要想保持自己藏匿者身份不变,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身体藏好。所以在捉迷藏游戏中,身份和身体有着密切的联系:伸在外面没有藏好的肢体可能将你完全暴露出来。如果你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被找你的人看到了,你就被抓到了。幼儿经过多次在类似情况下被抓的经历后,就会去尝试进一步探索身份与身体的关系。在反复的游戏过程中,逐渐明白要维持自己的身份(藏匿者),就要隐藏好自己的身体。从而明白自己身体和身份的相关性,学会用自己的身体去为自己的身份负责。[4](P6)

2.捉迷藏游戏可以提高儿童对方位和空间的认知能力

在捉迷藏游戏中,“当猫人”要想寻找到那些躲藏起来的人,除了靠自己的直觉和以往经验外,也需要靠着一定的线索(如细琐的声音来源等)去确定躲藏者的大概方位。对于那些要躲藏起来的人来说,找个合适的地方躲起来是最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去思考他们找到的地方是否可以大到让他藏进去,或者可以藏几个人在里面。这样,在经过多次的游戏之后,孩子的方位和空间认知能力会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升。[3]

3.捉迷藏游戏可以帮助提升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简称TOM)是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觉等)的认知,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5]在捉迷藏游戏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儿童心理理论参与的过程。如:年龄较小的幼儿(4岁以前)往往会到自己经常藏匿的地方去找别人,或者在躲藏时藏在别人曾经藏过的地方。这是因为他们只明白自己的信念和愿望,而没有意识到他人的信念及愿望,更不会去对别人的行为进行预测。4-5岁的幼儿则能理解别人也会有错误信念,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别人的行动。他们会在游戏中“耍心机”:先藏一个地方,故意发出声响,让“当猫人”发现线索,然后再偷偷转移躲藏地点等。再大一点的儿童(6岁以后)则会通过改变他人的想法和思维来控制他人的行动。如:他们会藏在衣柜里,用衣服盖住自己,从而制造“这是衣服,不是我”的假象;或者藏在“当猫人”认为他们藏不了身的地方(矮矮的桌底下),以此给对方制造出人意料的结果。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可以获得角色互换的练习机会,他们在找寻和藏匿这两个角色互换的过程中依照“尽快找到对方”和“藏好不被发现”的愿望而行动。在不断地尝试与练习中,儿童学会根据对方的愿望和相关线索来推测他人的行为,进一步加强信念、愿望、行为间的因果联系,建立起对行为的因果解释系统,从而心理理论水平得到提高。[6][7]

(三)捉迷藏游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捉迷藏游戏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去中心化”。皮亚杰在研究儿童心理时发现:幼儿在思维方面存在着“自我中心”(egocentric)的特点。他们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看到的一样。[8](P32)在捉迷藏游戏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年龄较小的幼儿如果找不到地方把自己藏起来,干脆就把自己的眼睛蒙上然后大喊“我藏好了”,认为自己看不到别人,别人也就看不到自己了。这正是幼儿自我中心思维的表现。在捉迷藏游戏中,要把自己藏好不被别人发现或尽快找到躲藏起来的人,都要求幼儿必须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如:要考虑“当猫人”习惯去哪些地方找人以及他平时喜欢藏在哪里,哪些地方小朋友们喜欢用来藏身等。另外,捉迷藏游戏作为规则游戏中的一种,在玩的过程中,幼儿对于游戏规则也许会发生争执(如:在“当猫人”寻找的过程中,躲藏的人可不可以移动身体等)。在此过程中,幼儿会试图通过了解伙伴的观点、通过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观点的对照以及比较,学会“去中心化”并理解别人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协调,最终共同构建或认同一种规则,从而使游戏进行下去。这些过程都对幼儿思维的“去中心化”很有帮助。[3]

(四)捉迷藏游戏在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捉迷藏游戏可以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由于孩子出现了分离性焦虑,所以在他们入园或与父母分开时经常会哭闹不止。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治疗,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哥斯达黎加心理专家布兰科建议说,玩捉迷藏游戏能有效帮助孩子适应和父母的分离。[9]因为在反复玩捉迷藏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可以知道一个事实:同伴的“消失”只是为了游戏的需要,并不是真得不见了,他还会再出现的。那么在与父母分离时,他们也会把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予以迁移,明白父母不在眼前不代表他们消失了,他们只是暂时“藏”了起来,还会再出现的,从而缓解因为分离时害怕父母不再出现而产生的焦虑不安。

捉迷藏游戏作为一种趣味性强、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活动,既然对儿童来说是一种“快乐的教育”,那么对教师和家长来说应该可以作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育方法”。所以,无论是在家庭里,还是在幼儿园,都应该对捉迷藏游戏予以重视和利用,让孩子在自由、愉悦的玩耍中健康成长。

[1]陶冶.捉迷藏[J].民俗研究,1994,(2).

[2]王晓芬.“捉迷藏”哪里去了?——从社会学视角看民间儿童游戏的衰落[J].教育导刊,2006,(9).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加]马克斯.范梅南,[荷]巴斯.莱维林.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卢天玲,李红.国外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与规则使用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6]张伟芳,傅根跃.捉迷藏游戏: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提升的重要途径[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4).

[7]吴建芬,强清.从捉迷藏游戏看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8]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和孩子玩捉迷藏游戏,可以缓解孩子焦虑症[N].皖东晨刊,2012-04-06.

(责任编辑:李志红)

As a folk game with a long history,hide-and-seek game has som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as highly interesting,simple,affordable,and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children's favorite games though there is a trend of reduction and decline in its heritage.It brings big joy to children's spirit,and meanwhile it has great development value to children's body,cognition,sociality and emotion.

hide-and-seek game;children;development value

G613.7

A

(2017)01-0014-03

2016-12-05

王晓樊(1987-),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河南省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研究。

猜你喜欢
身体儿童游戏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我de身体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身体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身体力“形”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