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研究的新创获
——评巩曰国《〈管子〉版本研究》

2017-01-27 13:07于孔宝
管子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刻本管子研究

于孔宝

(山东理工大学 齐文化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00)



书评·书讯

《管子》研究的新创获
——评巩曰国《〈管子〉版本研究》

于孔宝

(山东理工大学 齐文化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00)

《管子》为先秦诸子之巨帙,也是齐文化的代表性著作。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6年淄博召开全国第一次《管子》学术讨论会以来,《管子》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管子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诸多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以《管子》为研究对象,大陆及海外地区《管子》研究专著不断出现。这些成果中,有的涉及到《管子》版本的研究,但还没有一部对《管子》历代版本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专著。巩曰国教授新近出版的《〈管子〉版本研究》(齐鲁书社2016年11月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为《管子》研究增添了一份新的成果。该书在《管子》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新的创获。

一、历代《管子》版本的全面呈现

近世以来的《管子》研究著作,大致可分为三类:或侧重思想阐发,或偏重文献考证,或二者兼顾。侧重思想阐发者如黄汉《管子经济思想》、俞寰澄《管子之统制经济》、戴东雄《管子的法律思想》、巫宝三《管子经济思想研究》、张友直《〈管子〉货币思想考释》、乐爱国《管子的科技思想》、张连伟《〈管子〉哲学思想研究》、苏畅《〈管子〉城市思想研究》以及日本学者金谷治《〈管子〉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面》等;偏重文献考证者如罗根泽《管子探源》、胡家聪《管子新探》、张固也《〈管子〉研究》、郭丽《〈管子〉文献学研究》等;考证与阐发兼顾者如戴濬《管子学案》、娄良乐《管子评议》、徐汉昌《管子思想研究》、王德敏等《管子十日谈》、池万兴《〈管子〉研究》等。第一类著作绝少涉及《管子》版本,第二类、第三类著作虽然有些论及《管子》版本,但其研究的重点、主旨不在于版本,所以缺少对历代《管子》版本状况全面的考察与呈现。

历代《管子》版本数量众多。民国时期,冒广生留意《管子》版本研究,其成果由冒怀辛整理为《〈管子〉跋十七则》,发表于《管子学刊》。上世纪50年代,郭沫若撰《管子集校》,曾广泛搜集《管子》善本,其《管子集校所据宋明板本》介绍了17种重要的《管子》宋明版本。郭丽的《〈管子〉文献学研究》侧重文献考证,对10余种《管子》重要版本进行了深入探究。《〈管子〉版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对历代产生的各种《管子》版本进行全面考察,书中论及的《管子》版本有近80种,其中具体介绍的重要版本有43种,包括唐代以前早期传本8种,宋本3种,明本14种,清本9种,民国版本7种,和刻本2种,基本上包括了目前所知的《管子》版本,为人们全面了解历代《管子》版本的状况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管子》有些重要版本,前人关注不够,《〈管子〉版本研究》进行了专门介绍。如黄汝亨《先秦十五种》本是明代的一种《管子》重要版本,但冒广生等《〈管子〉跋十七则》、郭沫若《管子集校所据宋明板本》中均未收录,诸家著作也未见引证。书中介绍其行款、内容及收藏状况,并指出台湾“中央图书馆”将其著录为“明末何允中刊《汉魏丛书》本”的错误。再如美浓武钦繇训点《管子全书》本,为日本最早出现的《管子》全刻本,各家论著少有论及。书中探究其刊刻背景,考证其版本来源,并揭示其重要影响。书中特别关注了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清代学者陈奂的《管子》抄本。该抄本所据的底本是宋蔡潜道墨宝堂本。墨宝堂本曾为黄丕烈士礼居、聊城杨氏海源阁收藏,后流出海外。陈奂抄本为现存墨宝堂本的唯一完整副本,弥足珍贵。书中详细考察该抄本的形成过程,深入阐述其重要价值,以弥补相关研究之不足。

二、《管子》版本源流的系统梳理

我国古籍,特别是先秦经典,往往存在众多形态各异的版本。这些版本,有母本,有子本,又有子本的衍生本。古籍版本研究,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查考各版本之间的关系,梳理版本源流,明确系统归属。如果不明版本源流,泛泛介绍各种版本,就会让人目眩神迷,不得要领。《〈管子〉版本研究》于此尤为留意。书中所论列的《管子》版本,有刻本、有写本;有全本、有选本;有原本、有翻刻本;有官刻本、有私刻本;有浙刻本、有闽刻本;有方体字本、有软体字本;有中国刻本、有和刻本;有宋本、也有明本、清本、民国本;有白文本、也有注本、评点本、评注本;有普通刻本,也有朱墨套印本、影刻本、影印本、石印本、排印本;还有诸多批校题跋本。书中将所有这些版本,都归入不同的版本系统。各系统之祖本,详加考论,凡刊刻年代、贡献与不足、收藏与流传,均予深入探究;而各系统之衍生诸本,也有概要介绍。这样纲举目张,让人一目了然。

今本《管子》24卷,来自于唐写本,而唐写本又来自于西汉刘向编定本。书中第一章追本溯源,对《管子》86篇的编定及汉唐间早期传本18卷(19卷本)、30卷注本、19卷残本及各节选本的状况进行考察,呈现了《管子》从86篇到定型为24卷的过程。第二、三、四章,将宋代以来的所有《管子》版本归属于三大系统:宋本系统、明刘绩《管子补注》本系统、赵用贤《管韩合刻》本系统。系统内往往又有子系统,如浙江书局《二十二子》本系据赵用贤《管韩合刻》本校刻,为赵用贤本之子本。而晚清民国的诸多石印本以及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又出自《二十二子》本。书中对《管子》各版本之关系详加考证,明确各版本所属的系统及子系统,在此基础上编成“《管子》版本源流示意图”,系统呈现了《管子》版本源流演变线索。

《管子》为研究古代学术思想及齐鲁文化的重要文献,但该书讹误甚多,历来号称难读。虽然前代学者做了大量工作,但《管子》的校释整理,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版本研究,是《管子》校释整理的前提基础。有了细致全面的版本研究,《管子》的校释整理才可以确定好的底本,选择恰当合适的校本。书中指出:《管子》各版本中,以宋浙刻本、明刘绩本和赵用贤本最为重要。如出版通俗读本,可以用通行的赵用贤本或其衍生本为底本;如需对《管子》做进一步校释整理,则应当选年代最早的国图藏浙刻本为底本,而以刘绩本和赵用贤本为主校本。这是基于系统梳理《管子》版本源流而得出的结论。

三、《管子》版本误说的澄清

关于《管子》版本,学界曾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和不恰当的提法。《〈管子〉版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辨析澄清。

今本《管子》86篇,最早由西汉刘向编定。有一种说法一度流行,即在刘向编定86篇之前,存在一种“《管子》原本18篇”。此说之根据为《史记正义》所载“《七略》云‘《管子》十八篇’”。“《七略》云‘《管子》十八篇’”实为“《七录》云‘《管子》十八卷’”之误,对此章太炎、姚振宗早已指出,张荣明亦曾撰文予以论证*张荣明《〈管子原本考〉商榷》,载《管子与齐文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但仍有人在论及《管子》传本时提到有18篇本《管子》原本。书中通过分析战国秦汉古籍对《管子》文句的称引,力证刘向以前《管子》篇章“分合无定”,没有定本,所谓18篇的《管子》原本并不存在,进一步澄清了这一误说。

《管子》版本,各家目录著录时存在一些错误。如郭沫若《管子集校所据宋明管子板本》第11条列“吴勉学《管子》”,第15条又列“明新安黄之寀校刻《管子》”。实际上,二者是同一种版本。明万历间,吴勉学校刻《二十子》,其中包括《管子》。《二十子》的书版,后来归黄之寀所有。黄之寀将每卷卷首的“明新安吴勉学校”改题为“明新安黄之寀校”,于是有了所谓的“黄之寀《二十子》本”。再如明万历间,赵用贤刻《管韩合刻》本;崇祯间,葛鼎又有《管韩合刻》。前者半页9行,行19字,方体匠字;后者半页9行,行24字,小楷写刻。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及屈万里《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均著录有葛鼎本,但其行款及书后所记刻工均与赵用贤本相同,此误将二者混而为一所致。此类问题,书中均予以辨析。

现在收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宋本《管子》,为海内所存唯一一部《管子》宋本。这一版本是南宋初年浙刻本,版心所记刻工均为南宋初年浙江地区良工。该版本是据北宋庆历年间刻本翻刻的,翻刻时保留了原本的避讳,书前北宋大理寺丞杨忱的序亦予保留。由于不明该版本的刊刻年代,前人多据书前的杨忱序,称此本为“杨忱本”。杨忱序作于北宋庆历四年甲申(1044),翻刻本刻于南宋初。用北宋人写的序来称呼南宋的刊本,很不准确。书中认为,应该根据其收藏地点、刊刻时间与刊刻地域,称其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浙刻本《管子》”,简称为“国图藏浙刻本”或“浙刻本”。这无疑更为科学合理。

四、《管子》研究资料的发掘

今本《管子》共86篇,其中《王言》《谋失》《正言》《言昭》《修身》《问霸》《牧民解》《问乘马》《轻重丙》《轻重庚》10篇有目无文,《封禅》篇是取《史记·封禅书》中管仲的言论补上的,共有11篇已经亡佚。汉魏至隋唐间,各家文献对《管子》多有引述,这11篇的内容,部分保存了下来。严可均和王利器曾进行过《管子》的辑佚工作。严可均辑得《管子》佚文1条,收入《全上古三代文》;王利器辑得6条,见其《管子解题》(《文史》第三十一辑)。《〈管子〉版本研究》从经史传注、唐宋类书及其他文献又辑得13则《管子》佚文。这些佚文,或记载桓管事迹,或论述君臣之道,或阐述经济主张,还有的论及子产、晏婴、尾生、柳下惠等历史人物,可以丰富我们对《管子》一书思想内容的认识。

唐初魏征等编撰的《群书治要》中,节录了《管子》的部分内容,篇幅有近1万字。国内《群书治要》各版本,均来自于日本天明刻本,而天明本又来自于日本镰仓时代写本。镰仓时代写本出自唐人写本,较多保存了唐初古籍原貌。《〈管子〉版本研究》详细考察了镰仓时代写本《管子治要》与今本《管子》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唐初《管子》古本面貌。

清代民国间,学界对《管子》一书的校理,颇为关注。有些学者如洪颐煊、王念孙、俞樾、戴望、孙诒让、何如璋、张佩纶、陶鸿庆、刘师培、章太炎等人的研究成果,有相关著作传世。也有些学者如陆贻典、黄丕烈、顾广圻、陈奂、郭象升等人的成果,以批校题跋的形式存于《管子》各版本之中。各家批校题跋本,深藏于各图书馆中,往往为人所忽略。《〈管子〉版本研究》特别重视发掘这些宝贵的资料,书中专辟一章,选择了15种《管子》重要批校题跋本进行介绍,并揭示其重要学术价值。如对陆贻典、黄丕烈校跋本,指出其集两种宋本及明刘绩本文字异同于一体的版本价值;对顾广圻批校本,指出其中顾广圻校语之精辟;对郭象升批校本,指出西学影响下郭象升对《管子》有了的新的解读。这些批校题跋本是《管子》研究的重要资料,不容忽视。

巩曰国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管子》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管子》版本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子学史”。《〈管子〉版本研究》是在其教育部项目基础上修订完成的,也是其国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由于有长期的学术积累,所以该书材料翔实可信,研究深入具体,能够在《管子》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诸多新的创获。期待著者能有更多《管子》研究的成果问世。

猜你喜欢
刻本管子研究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浙江图书馆藏崇祯刻本《萍社诗选》述介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黑城所出《地理新书》刻本残片考
滚球游戏
搞不定的水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