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瀚
(北京大学 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书评·书讯
商周性别史研究的力作
——《性别视角下的商周婚姻、家族与政治》序
朱凤瀚
(北京大学 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以往对商周历史的研究,习惯于主要以男性为社会活动中心的视角来审视历史,即使是作商周妇女史研究,亦多偏重于钩沉史料,以探讨当时妇女之社会地位及其生活状况。对于男性与女性间之性别差异,以及基于此种关系与差异而形成的二者的互动方式对社会结构和历史进程所发生的影响,常有所忽视。耿超博士《性别视角下的商周婚姻、家族与政治》一书即有鉴于此,力图对商周史的几个重要领域从性别视角作考察,以期对其中一些较疑难的重要学术问题作出新的阐释。该书立意较新颖,有一定开拓性,而且由于这一时期的传世文献史料甚缺乏,研究主要需依赖古文字与考古资料,而涉及性别差异与两性关系的资料信息尤需提炼,所以这一研究具有相当的难度。
这部著作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答辩委员会诸位专家的评语给予这篇论文的评价是“创新意识很强,论文材料丰富,研究定位明正,微观铺陈与宏观把握相兼”,“注重史论结合,善于通过具体的史料分析,进行符合中国历史实际情况的理论归纳,力避空疏的泛论,较有学术开拓性”。这一看法,我认为是很客观的。近年来,耿超博士在教学与担负相关行政事务之余,又对论文从资料考释与具体论证方面,作了认真的修订和补充,尤其注意利用近年来新发现的古文字与考古资料对内容作了增补,在学术思想上有提高,在研究方法上亦有所改进,使这本学术著作的学术质量得到扎实的提升。
本书较好地利用了“社会性别”的理论,在以往学界所作研究有欠深入、缺乏明确观点的一些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举其要者,例如:
一、根据对殷墟卜辞中的“夫妻分祭”以及殷代墓葬中的“夫妻分葬”、以男女单身葬为主等考古资料的分析,认为在殷代尚未形成“夫妻一体”的观念,夫妻关系被湮没于其他亲属关系之中,与以上情况相应的是,在贵族家族内,宗族长之妇在当时亦并未取得与族长相类的主祭地位,且亦没有超越其他家族成员的权力与地位。当时平民阶层已实行一夫一妻制,夫妻间地位比较平等。
二、通过梳理与考证殷墟卜辞资料,提出在商王室中,王配已有嫡妾之别,但武乙之前所实行的可能是一夫一妻(正妻)与一夫多妻(正妻)相结合的制度,自武乙始,严格的一夫一妻(正妻)制始确立。嫡妾制的存在使王位的继承权已限于正妻所生诸子,但由于未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由此王之嫡子拥有先后继承王位的权力,故造成了长时期内兄弟先后为王之情况。而王与王配在王室祀典中直系地位的确立,则要取决于有无子继位。因此直系与旁系间的等级关系可能远远不如西周在嫡长子继承制基础上所产生的大、小宗那样鲜明。
三、此书对两周时期家族内两性关系及其对当时家族制度的影响也作了深入探讨,认为自西周中期始,由于大家族内的小家庭独立性增强,夫妻关系始被强化,夫妇二位一体的性别观念形成,宗妇因此在家族内拥有了仅次于宗子的地位。通过从性别角度所作分析,使西周时期周人家族制度比较商人家族所发生的变化,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解释。作者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夫妇二位一体的性别观念进一步发展,至战国时期,一夫一妻的小家庭独立,夫妻间的关系完全超越父子关系,在家族亲属关系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由此正确处理夫妇关系亦成为协调社会秩序、家庭秩序的主要内容,维护夫妇家庭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逐渐定型。上述诸多论断使该书成为迄今从性别视角所作家族史研究较为系统、深刻的成果。
四、书中充分利用了近年来两周考古发掘的新资料,对天马—曲村等西周墓地、南阳程村等春秋墓地中异性异穴合葬墓做了深入研究,认为西周时期贵族阶层的夫妇异穴合葬制度至少在康王时已存在,至春秋时期这种埋葬方式逐渐影响至平民阶层。夫妇异穴合葬表明女性取得了与其夫同等的家族或社会地位,是夫妇关系强化的重要表征,也反映出西周时期的两性关系乃至家族形态、家族秩序相比于殷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东周时期墓葬制度的研究相对商、西周来说,以往工作做得相对薄弱,本书对东周异性异穴合葬制度的分析,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丰富了对两周时期两性关系与性别观念的认识。
五、关于性别差异与两性关系在商周政治生活中发生的影响,本书在这方面亦做了许多新的探讨,例如商后期上层贵族妇女何以能参与军政事务,是以往研究中很少展开论述的问题。作者本于上述对商后期商人家族内性别差异不明显的认识,说明正是基于这种家族秩序与“家国同构”的组织形式,男性军事政治首长习惯将权力分配给妻室。对于西周时期王后参政的原因,作者则指出其根源不仅在于“家国同构”的政治组织形式,同时也在于“夫妇二位一体”的性别观念与宗法制度的确立。对此类较难以解释的历史现象,作者均从性别视角提出了自己的新见。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注意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在史料方面,除了以传世文献史料为基础外,还充分利用了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古文字资料和田野考古发掘资料,而且对史料分析得较透彻,解释也多允当,故而使全书的论述建立于较全面、扎实的史料基础上。
将性别史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引入商周史研究领域,从目前看还可以说是较新的课题,本书可以认为是对如何深入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所作一些新的非常有价值的探讨。当然本书所作研究还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比如战国时期诸子论著,尤其是儒家著作中有很多涉及两性关系的论说,对这些论说作深入理解,并努力揭示其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会有助于认识战国时期性别关系之实况与其对当时乃至此后秦汉家族社会发生的影响。
本书面世后,希望作者注意倾听学界的意见,修订书中的疏误,并时时关心有关新的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资料,不断深化对商周性别史领域学术问题的认识,并能不断地有更新的相关学术成果问世。
2017-10-16
朱凤瀚,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方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