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朵朵幼儿园 顾丽霞 胡雪梅
实施生活活动精细化管理的实践
——以幼儿盥洗环节质量监控流程为例
上海市青浦朵朵幼儿园 顾丽霞 胡雪梅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主要在饮食、睡眠、盥洗等日常生活中实施。”俗话说“病从口入”,幼儿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持手的干净,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这也是健康身体的保证。但在幼儿园的盥洗环节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有的幼儿洗手时没有卷袖子,结果把袖子弄湿了;有的幼儿洗手时不抹肥皂液;还有的幼儿洗好手,水滴得身上、地上到处都是。面对问题,园方在指导监控每个班级幼儿洗手环节的组织时,往往是大致评判优良等次,指导的有效性有待提升。下面以幼儿盥洗环节质量监控流程为例,阐述我园实施生活活动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
盥洗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多次进行,在日常调研中我们发现,虽有盥洗环节的指导标准做参考,但是教师对标准的理解不一样。
现场:由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编写的《生活活动(3-6岁)》,其中的“活动与指导”,明确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先将两只小手淋湿,抹上肥皂或洗手液,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交叉再搓搓,将手上的肥皂或洗手液冲干净,在水池中将小手甩一甩,用毛巾将手擦干。据此指导操作后,教师们提出“抹洗手液前水龙头要关吗?关了的话,抹好洗手液再打开水龙头,上面就会有洗手液残留,等手洗好了关水龙头,手是不是又脏了”等问题。
策略:与教师一起探讨细化盥洗程序。通过现场实践观察,详细到每一个动作,并编成《洗手歌》:卷起小袖口;拧开水龙头;淋湿小小手,管好水龙头;一滴洗手液,搓手心,搓手背,挠挠痒,转拇指,搓手心,搓手腕,打开水龙头,冲冲小小手;洗洗水龙头,关上水龙头;甩甩小小手;毛巾擦一擦;拉下小袖口;两手握握紧,变成小拳头。
以精细化管理为原则,将盥洗环节进一步解读和细化,明确盥洗流程,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编儿歌,有利于幼儿洗手习惯的规范养成,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可操作性更强。
对盥洗的指导环节进行细化后,整个盥洗看似只有几分钟,其实包含了很多步骤,如果只是粗略评价一个班级的盥洗习惯,不利于指导落到实处。保健和管理团队如何做好质量监控?如何衡量幼儿的整个盥洗行为是否规范呢?
现场:盥洗时,有的班级幼儿抹洗手液很规范,有的班级幼儿甩水动作很有序,但具体哪些步骤要改进,不是很明确。
策略:分解统计每个洗手环节步骤的达标率。具体包括:一是卷袖子(幼儿独立完成,用力往上推袖子到小臂中部位置);二是拧开水龙头,淋湿手,关水龙头;三是挤洗手液,按序搓手,再冲干净;四是洗洗水龙头,关好水龙头;五是甩水(手指轻甩);六是擦毛巾(毛巾摊平,擦手心手背);七是毛巾平放在篮子里,拉下所有的袖子(包括里衣的袖子);八是握手走出盥洗室。按每一个步骤达标人次累计,除以参加调研总人数,得出达标率。
通过对指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幼儿盥洗环节分为若干小指标,每个指标提出具体要求。每位评价人员根据调研指标,对每一环节进行观察评价,然后按要求统计达标率,作为教师指导幼儿盥洗环节效果的反馈。这样的管理方式更凸显精细化,从“标准解读”到“细化步骤”,具有连续性。
指标的确立和细化有助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教师学习指标后熟悉了盥洗的基本流程,接下来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流程明确了,标准统一了,表现出来的动作却不一致。
现场:有的幼儿抹上洗手液后,搓一下就冲洗了,没有将手的各个部位洗干净;有的幼儿洗好手后用力甩水,导致镜子上、地上都是水,有安全隐患。
策略:视频分解,规范要求。为了让每位教师和幼儿进一步理解和内化指标,我们借助视频技术演绎洗手环节。通过文本和视频的双向解读,教师对指标的理解更为清晰和具体,视频的分解学习也进一步规范了幼儿盥洗的生活行为习惯,让精细化管理更加到位。
虽然对于幼儿生活行为习惯有了标准化、具体化的指标,但实施一个阶段后,教师们对于质量监控过程有了新的想法,认为不同的检查人员对评分指标的标准执行程度不一。
现场:评价人员A检查香蕉班盥洗,表扬洗手前幼儿卷袖子很不错,但评价人员B在指导香蕉班时提出,洗手时卷袖子环节有待加强。不同的评价人员在过程中评价视角往往会有所偏差,评价的客观性有待加强。
策略:组成检查团队,统一检查标准。将原盥洗调研方案和调整后的盥洗调研方案进行梳理比较。原盥洗调研方案是一位保健老师负责一个班级监控,调整后是三位保健老师一起实施班级监控。实践中发现,采用保健老师三人一组统一检查的模式,教师们更能接受,也让评价过程更为公平,能客观地了解平行班幼儿行为习惯间的差异,根据共性特点进行指导。精细化管理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地推进,发现问题时及时跟进并找到适宜的解决方式。管理质量监控的逐步精细化,能让幼儿行为习惯得到更好的发展。
方案调整后,三位监控人员同时进班进行幼儿盥洗行为监控,过程中发现各班在盥洗习惯培养的进度方面存在差距。
现场:有的班级幼儿盥洗习惯较好,有的班级幼儿的盥洗习惯尚未养成。园办统一安排时间段实施监控,有的教师觉得驾轻就熟,有的教师觉得很被动,认为自己和幼儿是被检查者,如何体现教师在生活活动监控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呢?
策略:采用自主申报机制。根据班级幼儿行为习惯实际情况,到保健管理处自行选择一个月内的任何一天、任何一个时间段接受调研,既有效分流密集检查带来的压力,又能体现教师的自主性。如盥洗环节的监控,我们分点心前、午餐前、午睡前、起床后、运动后等几个时间段,教师自主申报具体日期和具体时间段,质量监控小组统筹落实。
实施生活活动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幼儿生活行为,有效促进幼儿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通过优化调研方式,从调研人员指定时间转变为教师自主申报,这样的调整让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有充分的时间对幼儿生活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评价人员的调研。这不仅是精细化管理的体现,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调研方式的变化,教师根据班级幼儿习惯养成情况,自主申报调研时间,幼儿的盥洗行为达标率明显递增。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在真实情景中逐步养成。我园围绕盥洗、如厕、运动自理、午餐、午睡等几个方面开展生活习惯养成监控,均运用了“细化解读标准——分解具体步骤——运用信息技术——统一监控人员——倡导自主申报”模式,让教师在日常生活指导中有据可依,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生活活动指导的有效性和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幼儿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时,充分发挥了质量监控标准促进发展的功能,形成长效监控管理机制,确保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