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汉书》的文化价值推广策略浅析*

2017-01-27 10:03王园园
中国出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汉书典籍出版业

□文│王园园

凝聚着人类精神文化成果的《汉书》等典籍不仅满足了出版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文化出版产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正是现代出版业努力为之的方向。

一、《汉书》的文化价值及其利用

合理地利用《汉书》等国学经典的文化价值,才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1.《汉书》作为出版物的文化价值

现代出版业在对出版物的积极选择、出版和传播推广方面发挥着主动作用。《汉书》历来作为史书的正规典范流传后世,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先后对其进行了整理出版。《汉书》本身为多篇人物传记,出版社对其进行整理、修订、出版时,根据不同受众群体采取了多种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方面节选《汉书》中优秀、经典的人物故事以历史故事的形式出版,同时配合其他影音媒体出版物,让普通民众能够多角度地接受和学习汉代历史知识,寓教于乐;另一方面将《汉书》中珍贵的文献典籍材料影印或者影拓下来供专业的研究者使用。。

从出版的文化属性角度来看,《汉书》内容博洽,结构庞大而严整,叙事严谨而富有感染力,语言典雅而不乏生动,其写人虽不过分追求文采,但也往往能见出人物风采。班固把汉朝人的非凡业绩和精彩议论写进《汉书》之中,总结汉朝从秦末战乱、凋敝残败之中建立一个强盛朝代的功绩,使散布于当世,留传给后代。这正是出版的品质和要义,体现出文化消费的魅力和价值。自《汉书》编著问世之日始,对它的研习一直经久不衰。特别是自宋明以来,由于雕版印刷术的普及和历代官方特别是清代统治者对《汉书》版本的正式刊定,《汉书》在史学界地位尊崇,传播范围广,影响深远。在当代,《汉书》故事及其精神的传播也一直比较热门,不少历史普及读物、小说、电视剧等均取材于《汉书》,也激发了民众对其原著及汉代本身历史的兴趣。

2.合理利用《汉书》等国学经典的文化价值

《汉书》等国学经典既是史学学术出版物也是文化产品,它们的出版意图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其出版传播具有极高的国学经典文化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优秀典籍能够凝聚民族自信心、增进民族自豪感。出版业对《汉书》等典籍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部分进行选择性出版和有意识的传承,做好其中精华部分的普及工作,让广大读者于喜闻乐见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教化,引导民众对优秀文化典籍中所呈现出的古代先贤的精神品格合理选择、吸收,从而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这也是对《汉书》等国学经典文化价值进行挖掘和合理利用的导向。

二、《汉书》等国学经典的出版推广策略

在“国学热”背景下,针对普通民众需求的阐释、解读的国学经典出版物并不多,营销推广模式较为单一,影响了大众的阅读和购买热情。出版业应积极开拓思路,出版民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古籍,采取多种推广策略,着力为传统文化大众化服务。

1.出版大众化的国学精选本

精良的出版物本身就具有推广的价值。目前,国学经典出版主要以纸质版本为主,中华书局竖排本《汉书》等国学经典已然为学界同仁所接受。但是能够适应这种阅读版式、进行原文阅读的民众仍是少数。所以,在《汉书》等国学经典出版的过程中,出版社可以针对大众需求做一些创新性的加工处理,如配以图片、插画以解说内容,出版大众普及版的精选本,使其更易于为民众所喜爱和接纳。此外,鉴于解读《汉书》等国学的图书也如解读《易经》《三国》一样,良莠不齐,让不以学术研究为业的普通民众不辨真伪,因此,我们要遴选《汉书》等古籍作品中对人事的载录,选其精华,摒弃糟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随着海外对国学图书需求的与日俱增,我国出版业要更加重视优秀文化的对外输出,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中的中文典籍出版,彰显国学遗产人文价值,让全球共享中华文化精髓。

2.优化国学经典图书结构

要做到国学经典的普及化、大众化,必须优化《汉书》等图书的结构,在体例和媒介上可以多创新,为古籍与现代读者群搭建“桥梁”。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改造图书的叙事结构、编排体例,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图书载体和多样化的传播媒介,打造多元化的精品《汉书》故事等国学畅销读物。为优化选题结构,避免资源浪费,各专业古籍出版社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资源,联合开展大型古籍出版工程,拓宽出版市场。

3.结合专业研究把控质量

出版《汉书》等优秀古籍,必须要将出版工作和古籍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因为从事古籍整理出版的人,不但要有扎实的功底和浓厚的兴趣,更要态度认真,严控质量关,才能出精品。当今距离《汉书》成书年代久远,因此要寻找合理方法,不仅要从形式上更新,更要从内容上做准确专业的研究解读,将书籍中的人生智慧、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质一一挖掘出来,避免年轻一代的文化知识断层。出版界要坚持以传统经典为本、以实践为原则的态度,发掘典籍本身的价值,结合国学经典的专业研究来宣传推广,强化精品理念,着力出版发行以增强民族自信心为内容的新时代文化典籍。

4.建设国学文献网络

国学文献建设可从兴趣培养和学问研究两个层次入手。打造健康、生动、有趣的网络阅读平台,将传统阅读资源以超文本、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1274种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部,总共7.5亿字,陆续推出了镜像版、网络版(在线版)、微信版、微信专业版四款产品,充分照顾到了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的差异性需求,也可以同时满足专业学者和非专业人士各自的需求。该库还提供分类主题词表等服务功能,便于用户检索。另外,还可以将国学图书进一步延展为有声读物,使经典阅读更为立体。

5.采用多形式阅读推广策略

《汉书》等国学经典版本比较齐全,民众很容易在图书馆借阅或在书店购买。出版社可以利用“图书馆+”“书店+”方式来推广国学文化知识,吸引更多读者。如,借助世界读书日等,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国学沙龙等方式进行国学经典的宣传推广,让民众感受中华文学的魅力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

出版从业人员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他们通过出版《汉书》等国学经典作品引导着大众的文化消费,引导着一个时代大众的价值趋向,塑造着一个社会的价值观。现代出版业在出版《汉书》等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时,要更重视其中对人事言行的记载,注意结合社会风尚,推广史书中经典的故事,力图讲好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发挥更大影响力。

(作者单位:武昌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汉书典籍出版业
基于比较视角的《史记》《汉书》语言现象管窥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悬梁刺股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手稿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