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荣
(滨海县獐沟中学,江苏滨海224500)
“深度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刘向荣
(滨海县獐沟中学,江苏滨海224500)
“深度学习”理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解决学生浅层学习出现的诸多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对原理的学习理解,实现技能迁移;应注重知识内容的有机整合,吐故纳新;应着意构建知识网络,提供技术支撑内核;应创设真实情景,强化技能实际应用,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学习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以深层次理解学习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注重学习知识内容的整合,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并将其灵活地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知识迁移的一种学习。其特点是注重学习理解的批判性,强调内容的整合性,着意知识建构的反思、知识迁移的运用和问题的解决等。深度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解决学生机械化学习,纯粹模仿技术操作,单纯记忆知识点等问题,以提高学习成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理解的批判性、内容的整合、建构的反思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学生浅层次学习的状况,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学习知识批判性的理解,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保持一种批判或者质疑的学习态度,能够批判性地对新知识原理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能灵活地将其应用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要求学生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质疑辨析,从而在辨析中强化对深层知识或复杂概念的理解,为学生能够实现技能的迁移奠定理论基础。很多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都能做到技术上的模仿操作,而这些操作恰恰是知识原理的拓展和延伸,技术操作是在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教师强化学生原理的理解学习,能够让学生从模仿操作的局限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体会自由创作的乐趣,从而实现技能的迁移。
比如:以“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为例,涉及到数据的计算,可以采用函数或公式的方法进行各类数据的计算处理。很多学生都会模仿教师的操作能够完成相应数据计算任务。然而,多数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这种操作能够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操作步骤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类似这样的问题学生并没有深入思考过。教师应在教学中以计算多项加法为例展示函数和公式两种计算过程,并在过程中展示选择每一项数据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这种计算的内在原理是什么,让学生明白这种计算方法的价值,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便于学生在运用中灵活地实现技能的迁移,从而实现深层次的理解。
深度学习主张新旧知识的整合,通过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获得新知,并将其整合到认知结构中,引导学生产生深层次理解,实现迁移的创新运用。学生学习每一个新知识都能涉及到旧知识的运用,新旧知识的有机整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深度学习则是强调学习内容的整合,而这种整合包括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整合,其中,过程的整合是构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在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师通常会通过构建图表、概念图等方式梳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吐故纳新,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比如:以“文件的下载”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多种下载方法,掌握文件下载的类型。学习中涉及到信息的获取,因特网的搜索等旧的知识,需要学生在体验下载方法的同时整合已学的旧知识,从而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完成下载一首歌曲的任务,教师以划分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整合分析,探究不同的下载方法,并从中选择适合本组歌曲下载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技能的迁移。任务操作之前,教师通过案例展示下载的过程,将操作中隐含的理论知识深入挖掘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理解。任务操作过程中,教师发现不同的小组选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透彻理解,并在运用中实现创新,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深度学习着意构建反思,构建反思是在新旧知识整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调整,重塑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是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最本质的区别。教学中,教师通过构建知识网络,重新对新旧知识进行理解和认识,建构新知序列,并在构建过程中对自我学习知识进行检查、反思和调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信息技术的实践迁移奠定内核支撑。
比如:以“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为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概念、特征、信息技术的历史发展、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等内容,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的实际操作都是以这些理论知识为依据的,否则,技术的操作就失去了核心的灵魂,学生的操作就会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操作层面。因此,教师根据本节知识脉络构建知识网络图表,让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便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掌握信息的特征,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网络关系,避免孤立、片面的浅层学习方式,以完成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深度理解、分析、加工等思维过程,掌握知识的本质内涵,从而将学习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信息技术理论的有效迁移。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相似情景中,深层次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并批判性地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进行思考,对关键的要素进行把握和判断,在实际运用中能够举一反三,以促进学生全面学习目标的达成。
比如:以“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为例,这是信息加工内容的一部分,利用表格直观地表达数据,是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信息处理方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师通过任务的布置,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展示教学过程,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模拟数据图形化的操作案例,引导学生对数据图形化的应用价值和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深层次把握数据图形化的操作方法。以“中小学生上网情况”为数据源,就学生上网使用用途进行图形加工处理,分别对学习资料查询、聊天、游戏、浏览信息及其它等内容进行图形化处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解决方法进行深度的分析,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图表的创作,并将学习的知识有效地迁移到技能运用中,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总之,深度学习是批判性、主动性的学习,其核心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有效迁移,这符合“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模式,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强化学生学习批判性的理解,注重学习内容的整合,着意知识网络的构建,强化学生反思性学习,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注重技能的实际运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明确高阶思维发展目标,选择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1]高月勤.深度学习视角下学案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6.
[2]张晓佳,赵建华.信息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研究综述[J].教育信息技术,2015,(09):44-46.
[3]李玉霞.开展深度学习,有效促进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33):167.
[编辑:庄丰源]
G434
A
1671-7503(2017)07-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