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实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1400
电信诈骗犯罪的法律规制及防范对策
袁 实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1400
电信诈骗是一种经济犯罪类型,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更是目前影响范围广以及会带来极大危害的侵财类犯罪,在近几年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为了有效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相关部门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并且积极构建防范和惩治机制,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样的犯罪行为还是十分猖獗。为了避免电信诈骗犯罪继续扩大,在法律规制上必须加强研究,同时也要积极提出防范对策。
电信诈骗;犯罪;法律规制;防范对策
信息时代的发展对通信设备带来了较大的变革,除了为人们带来巨大的生活便利以外,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逐步演变成为犯罪分子的一种作案方法,他们运用新型通讯手段来实施诈骗,导致较为严重的经济和信用损失,同时也直接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对此,要加强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法律规制研究,并根据实际需求来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制,提出多样化的防范策略,有效挽救经济损失和社会公众信用,有效减少和从根本上遏制电信诈骗犯罪。
当前电信诈骗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并且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为了有效遏制这一情况,司法部门积极从法律制度建设层面着手,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有效减少犯罪案件发生,维护法律权威。首先,各个省市的警务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紧密配合和加强互动的方式来形成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合力,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形成一个严密的犯罪打击网络,让犯罪分子逃无可逃。与此同时,重视法律宣传和普及工作,通过形成机构合力的方式来构建系统完善的电信诈骗信息库,方便信息的查找以及跟踪,有效帮助受害者来最大化的减少损失。受害者一旦被骗就可以当信息库作为平台报案,那么公安部门会对案件特征展开分析,分析和筛选信息,以便快速破案,为受害者转移财产,争取有利时机。另外,还建立省市之间资源库和信息库的共享机制,通过信息共享的方法找到犯罪分子频繁出没地点,以便更好地完成案件的稽查工作。其次,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办理诈骗案件解释》,同时也根据实际实际情况来增设条款和规定,从而为犯罪分子构成无形压力,有效提升定罪风险,以便能够更好地预防犯罪事件的发生。最后,金融企业以及通信行业要构建联合机制,标记存在诈骗风险的可疑电话号码,消除号码效用。手机开发企业在相关软件的功能设置方面增加提示,和相关功能等。
(一)健全刑法法律制度
在防范电信诈骗犯罪中,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策略,同时也是当前工作的重点,有着显著的预防犯罪作用。在众多的法律制度当中,刑法有着巨大的法律效用,同时也具备较强的威慑力,那么需要不断的完善刑法制度,并且针对电信诈骗犯罪给出严格和明确的法律制度保障,提高处罚力度,使得大量的犯罪分子不敢轻易触碰和挑战法律的威严。刑法立法部门必须从根本上提升对电信诈骗案件影响的重视,而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制度设置的紧迫性,专门针对电信诈骗犯罪来设计和安排相关法律制度,并对原有的法律制度条款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在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电信诈骗犯罪和其他的犯罪类型进行有效区分,最大化地发挥刑法法律的威慑力。在法律规定当中必须明确指出,在这样有着严重社会威胁的诈骗案件当中不设置年龄保护,一律将犯罪的程度和导致的结果作为法律判决的标准。即使犯罪分子属于未成年人,那么在给出法律判决时根据犯罪程度和犯案从属意愿来实施判决。这样立法安排的目的在于对电话诈骗低龄化进行有效控制。除此以外,刑法部门在立法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财产和社会危害的综合程度,提升处罚和判决力度,建立司法部门的良好公信力。
(二)拓宽司法实践范围
拓宽司法实践范围是有效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一种措施,也强调了社会多方努力和合作,对于打击同类犯罪案件,挽救经济和社会损失有着重要意义。首先,通信行业要严格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当中的各项条款和规范,而且在实际贯彻落实当中不能够单纯的考虑要方便客户,必须有效避免走过场的现象。通讯企业的运营商要完善和优化备案工作,提高敏感度水平,重点针对信用度低、换号频繁的用户做好记录,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当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发生后,通讯运营商必须要做到积极配合,辅助案件信息的查找和跟踪。其次,金融行业要认真做好实名制审查,并对实名制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对待存在账户异常的客户,必须做好长时间的跟踪和监管,坚决打击犯罪苗头。另外,还需要最大化的减少无记名电话卡以及银行卡,不为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最后,在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发生后,警方必须及时展开调查,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要做到多个部门的有效联合和信息共享,形成犯罪打击的合力。
(三)重视预防诈骗宣传
为了更好的预防电信诈骗犯罪,重视预防诈骗的宣传和增加社会宣传力度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帮助人民群众认识电信诈骗,从根本上提升防范意识和法律观念的有力举措。在社会宣传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利用当下热门社交网络平台如报纸、杂志、媒体、微博、微信等来做好防范宣传。可以把时下较为流行的骗局和可能会存在电信诈骗的信息公布到社交网络平台上,并且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使得广大公众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相关案件,避免上当受骗。另外,选用当下热门的社交平台的目的是利用人们普遍使用的特点来扩大宣传以及影响范围。第二,充分发挥社区派出所的巨大优势,定期组织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座谈会。社区派出所贴近广大群众,并且密切联系群众生活,那么由社区派出所承担社会宣传工作再适合不过,而且除了座谈会形式以外,还可以让民警进行上门宣传,提高宣传影响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宣传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简单通俗,选择群众受欢迎的方法,避免引起群众反感。第三,加强受害者家庭回访工作,并对其进行有效开导,同时也为其宣传最新骗局,避免同类案件再次发生。
(四)建立损失补偿基金
电信诈骗会对受害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当前的案件处理当中存在大量无法侦破或者是案件侦破之后不能追回损失等情况,面对这样的问题,政府各界可以共同出资设置公益基金,也就是损失补偿基金,同时用行政法规的方式来确立起相关制度,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补偿制度来执行,这样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受害者损失,还能够起到规范基金运作和使用的目的。第一,设置补偿基金账户,并且注重拓宽资金渠道,引导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在基金的运作和处理过程中,可以实施部门协同管理。第二,做好基金审批和发放程序的管理。受害者在申请基金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而且提交的资料信息都必须由相关部门按照一定顺序和规范进行审批,使得补偿基金能够形成一个良性运作体系,提高基金利用效率。第三,做好基金审查和监督工作。针对损失补偿基金,要积极构建财务公开和监管机制,将基金运作暴露在阳光之下,有效传播正能量。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通讯技术和设备的改革,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导致电信诈骗案件高发,不仅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社会信用系统和国家长治久安产生不良影响。对此,要加强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法律规制分析,积极研究有效的防范措施,健全刑罚法律制度,拓宽司法实践范围,重视预防诈骗宣传,建立损失补偿基金,有效减少和全面遏制诈骗案件,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王梦雅.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规制及防范策略[J].百姓生活,2016(2):46-48.
[2]王丽云.网络电信诈骗案件侦查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3(14):85-86.
[3]冯前进.浅议网络诈骗犯罪的遏制对策[J].信息网络安全,2014(14):208-209.
袁实(1984-),女,汉族,贵州盘县人,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事方向。
D
A
2095-4379-(2017)15-02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