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

2017-01-27 00:07:34许美静
法制博览 2017年18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制公民

许美静

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山东 莱芜 271100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

许美静

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山东 莱芜 271100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法治的社会,虽然在古代法律体系并不完善,并且也完全不能以法治国,但是这说明了我国的法律历史源远流长。民国时期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和社会生活高速发展的这个阶段,国家和政府在法治社会的建设工作的开展中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改和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着突出进步,我国的国家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但是,就是在这样依法治国的前提和保障之下,仍有很多人违法违规行事,他们有的是故意钻法律的空子,而有的则是法律意识不健全。在中国经济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显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么在针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本文要探索和研究的内容。

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社会生成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多,因此,在探索和寻求道路方面就要受到更多的制约、遇到更多的困难,尤其是在法律体系方面,我们虽有前车之鉴,但是所积累的经验不多,必须要在国家大局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揪出错误、改正错误。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赶上并超越西方欧美国家用了一百多年创造出来的经济水平,我们为此值得骄傲和自豪,但是,在政治体系和法律体系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世界其他法律体系完备的国家面前还是落后的。一个国家要想拥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法治社会是要必须建成的,法治社会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法治社会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这个体系中所包括的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制度保障之下,只有公民人人学法、守法、懂法、用法,形成一个全面的法律意识,使社会风气向法制方向转变,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二、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治社会的建设

公民,从政治学的角度上来说,是一个社会运行的基本构成因素,简单点来说就是,有什么样的公民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公民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运行的根本要素,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推动力。在现代生活中,要想对公民的法律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必须要加强法制文化建设,不管是娱乐、文化还是新媒体,只要是能通过某一个介质起到传播法制文化的作用的,都应该大胆进行尝试。公民是社会的主体,要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尽可能的多去引导和促使公民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健全自身法制观念,在信息传播如此发达迅速的时代,要多多开办法制栏目等有关法律知识的节目和讲座,让公民足不出户学法律、潜移默化提素质。还有就是在针对并不发达地区的法律意识上要定期去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相关活动,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是法制社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积极促进和引导这种落后地区的法律化进程和去野蛮化进程。

三、提高公民法律意识,重视法律意识培养的方法

(一)必须创造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法律意识形成和培养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首先说外部环境,主要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方面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现代的法律意识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和产物。政治环境方面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民主体、政治活动程序和政治观念的科学化。因为法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律意识是在民主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环境方面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深入地区、地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意识的体现。它的制定和实施都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但是,广大人民群众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制观念的增强、正确法律观点的确立,都需要通过广泛的法制教育的宣传教育来完成。从1985年开始,经过国家几次对国内各地方普及法律常识的活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这对进一步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结论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过程中,该阶段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健全以及法治社会的生成与建设。我国现阶段公民法律意识欠缺、国家存在着制度空场和制度的冲突、现存制度的无用性和低效性等等都是我们要集中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人们的法律意识状态是受其物质生活条件和奇特社会意识制约和影响着的,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也必然会引起法律意识的变化。当前,我国处在一个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观念更为详细和复杂,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治社会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1]苗连营.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J].河南社会科学,2015,05:33-36.

[2]曲明娜.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06:142+121.

[3]匡永琼.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42-45.

[4]李昊.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J].法制与经济,2015,04:129-130.

D

A

2095-4379-(2017)18-0161-01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法制公民
论公民美育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2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新闻传播(2016年22期)2016-07-12 10:09:55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卷宗(2016年1期)2016-03-21 14:52:21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中国卫生(2015年11期)2015-11-10 03:17:30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浅析理工科高校辅导员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