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在网络金融中的战略价值分析

2017-01-27 12:00:03吴非上海银生宝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非银行支付宝账户

吴非 上海银生宝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账户在网络金融中的战略价值分析

吴非 上海银生宝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账户是金融体系的制高点,是所有金融交易的起点和终点,是沉淀客户价值的“蓄水池”。网络金融参与主体要避免沦为水过无痕的资金流“哑管道”,就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控网络金融账户,活跃账户数是网络金融企业估值的重要依据,所谓“得账户者得天下”!金融监管当局对不同类型的网络金融账户由“不对称监管”向“对称监管”转变对未来金融格局影响深远。

账户 网络金融 战略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12月25日颁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我国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变革,突破了此前对于商业银行开立个人结算账户必须面签面核的限制。自1994年4月20日我国大陆加入国际互联网进入网络时代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第一次许可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在线上远程开立个人结算账户,标志着商业银行在网络金融的竞争中首度与互联网巨擘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通知》规定:根据开户形式和开户要素条件的不同,银行可以为个人客户开立三个类别的账户(分别简称Ⅰ类户、Ⅱ类户、Ⅲ类户),认可银行通过电子化方式远程为个人客户开立账户的合规性。

在《通知》颁布三天之后的2015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又颁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43号),该公告第十一条为非银行支付机构为个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及用途、限额等做出规定,正式确定了非银行支付机构开立个人支付账户的合规性。标志着在传统金融法律规制中一直以来由银行体系垄断的资金账户开立和管理权,首次让渡给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纵观全球,这种银行特许权价值的让渡,开放尺度非常大,监管理念颇具前瞻性,意味着我国账户体系的创新和监管均走在世界前列。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互联网巨擘们正式获得支付账户的开立与管理权,就具备了构建支付系统的自主权,支付账户向各行各业渗透,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客户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对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黏着度也越来越强,在80/90后客群中,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已成为个人收付款首要的、使用频次最多的个人结算账户。

在政策监管层面突破面签面核瓶颈后,各商业银行奋起直追,大力拓展以直销银行电子账户(II类户)为代表的网络金融账户,通过各种线上应用场景入口获取网络金融客户。

网络金融账户是本文研究的对象,包含商业银行通过网络为个人客户以非现场方式开立的II类户或III类户、非银行支付机构通过网络为个人客户以非面对面方式开立的I类、II类、III类支付账户,不包含个人客户通过商业银行面签面核开立的I类户。

一、入口和账户是网络金融起飞的双翼

(一)入口是客户迁徙的起点,账户是客户迁徙的终点

在网络时代,各类线上场景入口是客户流量的汇集点,但客户在此场景是流动的,当且仅当建立网络金融账户后,才能对客户产生高黏着度,将低密度接触的“流客”变成高密度接触的“常客”。各类网络金融市场主体在各类场景的流量入口引导客户建立网络金融账户,驱动客户向其打造的金融生态圈的迁徙,以网络金融账户作为核心,连接各类金融交易场景,通过提供各类金融产品,打造网络金融生态圈,完成客户流量的价值变现。

微信从强大的社交场景入口获得海量的社交账户,支付宝通过电商场景入口获得数亿电商账户,这些客户非金融交易场景的ID(身份标识号)经过多要素身份核验后,具备金融交易的电子簿记、权益登记、资金结算等功能,成为网络金融账户,进而完成各类非金融客户向金融客户的迁徙。互联网企业要跨界拓展网络金融业务,就必须通过各种手段驱动非金融场景的客户向金融场景延伸,客户建立并使用网络金融账户就是客户迁徙的终点。

传统金融机构此前只提供单一的金融交易场景,与客户交互频次过低,无法介入高频交易场景,在网络金融账户争夺中处于被动地位,近年来平安集团等一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纷纷抢占各类非金融高频交易场景客户入口,如:医、食、住、行、游、购、娱等,以网络金融账户为核心,开展交叉营销,连接各类金融交易场景,增加获客拓展能力。

(二)网络金融账户达到一定规模,可反向导流,反哺各类交易场景

基于账户所记录的客户交易行为数据,可实现线上精准营销、定向导流、交易撮合,线下消费与体验,通过二维码等交互界面,依托移动通信工具,从线上向线下渗透,形成O2O闭环。

支付宝账户营销就是典型案例,当支付宝的月活跃账户达到数亿量级时,接入支付宝的商户就可以在线上通过后台权益登记系统向目标个人客户的支付宝账户派送优惠券卡或预付价值,为潜在客户创造购买动机,进而引导客户流向特定商户并产生购买行为,为接入支付宝的商户带来增量交易额。支付环节一直以来作为整个交易行为“货款两讫”的终点,建立账户后,支付可以驱动客户发起新一轮交易行为,从而使得支付变成新一轮交易的起点。

(三)客户“首要账户”的控制权是网络金融竞争的“制空权”

我国各类账户的提供主体之间竞争非常充分,开立账户非常便捷,我国个人结算账户人均达到7个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大部分个人结算账户使用频次很低的“睡眠”账户。首要账户是指对客户黏着度最高、使用频次最高、出入金交易额最大的个人结算账户,而其他账户弱化为次要账户。市场主体掌握了海量的客户首要账户,就能在网络金融竞争中掌握最重要的“制空权”。

比如:支付宝账户具备线上担保交易、线下扫码支付、转账、缴费、理财、征信、融资等各种金融功能,客户支付宝账户所关联的各类银行I类户、基金账户、权益账户等都被后台化,客户记不住也无需记住这些次要账户,将支付宝账户作为首要账户,根据不同交易场景跳转到这些次要账户。支付是金融的战略要塞,首要账户是构建金融生态圈基石。

对于综合金融集团,比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平安、光大等,基于账户叠加各类金融服务,以客户为中心、账户为基础、互联网为渠道,内部打通场景,外部连接资源,构建满足客户交易、权益、缴费、理财、融资等多样化金融需求的网络金融生态体系。

二、网络金融账户的市场价值

(一)网络金融账户是网络金融机构最重要的估值依据

账户是网络金融生态体系最底层的地基,也是网络金融价值链的最顶端。注册账户数和月活跃账户数是资本市场对网络金融公司估值的最重要依据,也是网络金融机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最直观的参考指标。

网络金融账户的存量数、增量速度、打开率、交易频次、交易金额、平均单个账户的获客成本及产生收入,以及上述指标的相对市场排名与趋势,是影响网络金融机构估值的最重要参数之一。蚂蚁金服在2016年4月的最新一轮融资估值已达到600亿美元(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估值直逼资产规模超过8万亿人民币、市值在5000亿元左右的交通银行。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估值依据就是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有3.5亿个月活跃账户,支付宝APP在2017年4月Top100金融类APP中排名第一,超过排在其后面99家机构APP总和。根据梅特卡夫定律,互联网企业的估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随着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活跃账户数迅猛增长,蚂蚁金服的估值也呈几何数量级增长。

(二)账户争夺战是新兴网络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战争的最前沿

2005年是电子支付元年,十二年来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巨擘们对传统金融机构在账户争夺战中实施“降维”攻击(开户门槛降低、开户所需要素维度降低、开户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降低),传统金融机构所拥有的银行特许权价值被褫夺,银行系账户被“去中心化”。

在《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颁布前,针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开立支付账户合规性管制相对宽松,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线上开户;而传统金融机构开立个人结算账户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必须面签面核,受到物理网点限制和严格的合规性管制。非银行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在开立个人结算账户的监管不对称为新兴互联网巨头带来“不对称监管红利”,非银行支付机构通过监管套利,借助流量入口,大规模发展支付账户,接入支付汇路,进而做跨行轧差清分,成为支付清算的中心。

传统金融机构的I类户被边缘化和后台化,与客户资金清结算的资金流与信息流被支付机构打断,与客户交易数据和交易场景被隔离。互联网巨擘们的支付账户功能也超越了交易担保的初始定位,经过数次的华丽转身和功能叠加,由对银行账户的延伸和补充变成了替代和颠覆。

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横空出世,传统金融机构突然发现一夜之间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擘凭着渠道降维、极致体验、场景嵌入、巨额补贴等“坚船利炮”攻陷了一个个交易入口,银行对账户的主导权逐渐丧失,银行账户的功能被支付账户所压制,银行与客户交易背景渐行渐远。

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网络金融机构在网络金融时代的博弈,账户是决定性因素,谁的账户被后台化,谁就会被边缘化。互联网巨头们掌握了网络金融首要账户入口,掌控了传统金融机构账户的出入金通道,传统金融机构逐步沦为“现金搬运工”。对于掌握大量个人客户群和高频应用场景入口的互联网巨头,在战略上一直驱动非金融账户金融化以实现流量的价值变现,在战术上通过移动互联网、远程识别、等效实名制等手段,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金融账户开户。

三、网络金融账户“对称监管”政策对未来金融格局影响深远

(一)银行系与非银行系网络金融账户开立的升维与降维此消彼长,决定未来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网络金融机构账户争夺战的胜负。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发出明确的监管信号,就是“对称监管”原则。对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在实名制身份核验上需要升维,在监管上趋于严格;而对于银行业机构开立网络金融账户(包括Ⅱ类户、Ⅲ类户)在实名制身份核验上进行了适当降维。在账户功能上,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进行了限制,支付账户的内在价值将衰减;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Ⅱ类户放开了限定金额的消费和缴费支付等服务,增强了支付功能,此类账户的内在价值将提升。

(二)针对账户监管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各方博弈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创新与规范之间,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账户的合规监管政策导向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根据账户开立合规要求趋同化原则,央行对于支付账户的开立门槛提高了要求,功能和金额进行了限制,支付机构在账户开立上享受了十多年的“不对称监管红利”已一去不复返了。2017年5月,因为支付账户实名制整改落实不到位,央行首次出手对支付宝和财付通(提供微信支付的法律主体)进行处罚。

“离线必死”是互联网巨擘的“阿喀琉斯之踵”,没有线下实体网点是其先天性短板,面签面核是传统金融机构在账户争夺战中硕果仅存的最后堡垒,也是新兴网络金融企业无法逾越的障碍。互联网巨擘们一直谋求监管层放松对全功能账户必须面签面核的政策管制,许可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技术、生物活体识别技术(虹膜、指纹、人脸识别)以远程方式线上开立全功能账户。

监管政策取向是网络金融的“天时”,相关监管政策如果从紧并严格落地,未来账户争夺战的局面可能会朝着不利于新兴网络金融机构的方向逆转。在政策引导下,如果客户首要网络金融账户的迁徙方向由此前从银行系向互联网系迁徙,逆转为从互联网系向银行系回归,新兴网络金融巨擘的天时将从“侏罗纪”坠入“冰河世纪”,十多年来野蛮生长的网络金融恐龙是否会灭绝?

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让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时空由实体介质向互联网介质迁移,人们金融交易行为的时间、空间和方式都彻底改变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脱胎于互联网的网络金融账户具有低门槛、高效率、强功能的优势,对传统银行账户的替代性竞争将会产生颠覆性的结果,会改变整个金融行业的营运方式和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非银行支付宝账户
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现状及监管思路研究
营销界(2021年2期)2021-11-29 13:40:19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中国外汇(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14
外汇账户相关业务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28
银行的影子
投资与合作(2019年1期)2019-04-12 03:06:04
父亲的股票账户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0
奇客巴士支付宝旗舰店
现代装饰(2018年3期)2018-05-22 02:52:23
银行和非银行杠杆率的决定
财讯(2018年12期)2018-05-14 08:55:52
浅析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发展研究
成功(2017年6期)2017-03-28 05:12:49
我的支付宝
支付宝这样进医院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