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爽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四川成都 610072
浅析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发展研究
马 爽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四川成都 610072
经济的发展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出,金融市场的发展会相应的引起金融制度的完善,而在这个历程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在金融机构中的比重也会随之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的角色功能灵活多变,可以最大化的满足居民和企业日益增加的投资需要,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基本功能,提升金融业效率,使得我国的经济得以较快发展。在我国金融业制度变迁的历程中,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高速发展,但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此期间的比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内部结构也没有得到合理改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缺陷与不足显示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规范发展对其自身意义重大,本文从非银行金融的相关文献入手,研究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现存于其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本文以证券行业为切入点,阐述了规范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可以起到以点见面,见微知著的效果,从而可以对整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
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体制;规范化发展;金融深化
(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内涵
要正确研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首先要知道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内涵定义,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前提。在国内的相关文献中,我们很少看到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明确界定。而是借助其外延来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含义进行界定,在必须做出解释时更多的采取诸如“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从事金融性业务的企业组织”之类描述性的定义(刘国光等,1998)来进行广泛的定义,因而缺少一定的科学性。结合国外的研究,大多数内涵会借助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构成来进行较为详细的界定。诸如“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本质是不具备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是否含有银行的字样来辨别”。
(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关的文献综述
刘国光,《金融体制改革及运作全书》1998,该书比较全面的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使得我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概念不再模棱两可,使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解释了金融体制的基本运作,对进一步研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规范发展奠定了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九版)[M],2011年。从这本参考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的金融业有着较为系统的理论,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也处于领先地位。书中介绍了很多金融、经济、数据查询的网站,在里面可以找到许多系统地金融数据,对我以后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规范化分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宋艳林在《中国体制变革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研究》,2003年,书中指出经济发展导致金融深化,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历程一定可以表明:金融深化与金融业结构的改善必如影随形,随着经济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所占比例会不断上升。
(一)发展与运行过程中的不足
当初,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时,由于先天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和经济基础,导致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信托方面,我国信托业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功能太过于单一,我们都知道,信托的字面解释就是“受人信任,代为交托”的意思,它的业务突出特点就是在信用的基础上,代理委托人的资金管理,运用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以期获得财产最大化的效果。但是中国的信托业却过分看重相关的金融服务作用,看轻其理财功能,以至于导致我国的信托业出现主营业务不突出。
第二,证券市场方面,出现较为典型的问题就是对证券市场的筹资定位不当,过于片面化,这不利于优化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
第三,保险业务方面,我国的保险业务目前仍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大量的市场空白使得保险业的发展在我国将大有可为。
(二)风险规避与防范未能达到规定的效果
在自身的经营过程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风险的认知与应有的重视,大部分从业人员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缺乏应有的重视,其中一部分从业人员甚至认为化解与防范金融风险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良性健康发展的关系微乎其微,同时中央银行由于放松了对潜在风险大的监督与管控,又由于管理思想的误导,这样就导致了非银行金融机构产生这样的错觉:即认为自行其是、不学习金融法律法规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三)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历年的发展中出现诸多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制度层面的缺失与不完善。我国金融业从1978年开始推行制度改革,首先是中国中央银行分化为中、农、工、建四大银行,而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从零起点出发逐渐发展,相应的制度也跟着改善,但是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在制度规范化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非银行金融机构未能让市场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微观层面的经济构造也不能建立起独立而稳定的产权结构,从而未能够成功转型成为真正的中流砥柱。这样也就不能在出现盈利机遇时自发变化现有的制度,创造出更能适应新环境、新机遇的新制度,这是一个环环相扣,因果循环的关系,而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相关制度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经济发展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会进一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这是著名的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共同认为的观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预示着相关金融服务的增加,而且也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必备的资金来源,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区域性金融机构的繁荣。
为了实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规范化发展,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大金融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人民大众对金融业法律法规的意识,必须严格落实守法执法行为,为建立规范有效的法律监管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还要促进中国法制机构人员的队伍建设。其次,要进一步加强非银行类金融资本市场的建设,通过规范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来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相关制度,注重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法行为的监管力度,提高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最后,要以建立一个全方位的金融体系为最终目标,在这个体系之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占有合理的比例,推进多元化金融市场市场体系的建设。
(二)防范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的措施
事实证明,我们知道当代的中央银行在控制商业银行而忽略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用再创造上的作用,这样就会出现一系列信用风险,这样由货币政策的失控而引起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稳定。因此,很多经济学家开始逐渐认识到央行必须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以保证货币和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为了防止各种未知类型金融风险的产生,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对我国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明确的分业管理与经营,特别是证券业与商业银行业务。
第二,央行需把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否建立全面的内部稽核制度作为该机构进一步拓展业务的重要凭据。
第三,对于那些经营效益不好或者是背负巨额亏损的企业,应该对其实施兼并或者进行资产重组,以免这些潜在的问题引发更大的风险,要及时的将风险扼杀于摇篮之中。对于不同程度的风险,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最终达到化解风险的效果。
马爽,1993-,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就读于四川省社科院,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