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言中立人*
——《英美文化思辨教程》评析

2017-01-26 18:16□文│吕
中国出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著者教程英美

□文│吕 欣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通识教育在我国再次拉开帷幕,并在高校得到了蓬勃发展。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主编的《英美文化思辨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教程》)选材广博、内容丰赡、体例独特,引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中西方文化世界。通览全书,著者在《教程》中切实践行了人文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全人教育。贯穿全书的是对“人”的培养,旨在通过“立言”实现“立人”。

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并重。著者始终坚持本土立场,立足于中国当下的社会语境,用一篇篇文学经典多维度地展现出形形色色的寰球风貌。每个单元以主题类似、体裁多样的中英文选文为载体,引领学生在享受英美文化盛筵的同时,认真品读国学精粹,在相互对比、相互映衬的学习过程中,比较中西学者在同类问题上的关怀与倾向,使学生更理性、全面地认识文化的同与不同,鉴别和厘清英美文化的价值体系,通过客观理性的思辨实现民族立场的嵌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例如,在第一章中,通过具体文本的对比阅读,学生品味中西学者对自然所阐发的情感与观点,汲取东西营养,思索中国式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两全之策。国际视野与本土立场的结合,既符合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也顺应了尊重世界文化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潮流,体现了人文精神的交融,为通识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忧患意识与情怀担当皆备。美国的拉塞尔·雅各比在《最后的知识分子》中指出,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有专业素养,有世界视野,有社会责任感,有改造社会的行动,有担当社会引路人的勇气。《教程》著者怀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在整体文明史的视域下,引领读者审视时代沉疴,思考人类命运,流露出深厚的人文关怀。每个单元聚焦一个世界性问题与挑战,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到对美国的枪支和中国的烟花的再认识,从对文化分割与融合的思考到对电视泛娱乐化现象的反思,既有政府视野的高屋建瓴,亦有民众视角的寻幽探微,既体现经典,又追求当下,有的放矢,力争为陷入普遍危机与困顿的全人类寻找出路。从这些选文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著者对人类命运的热忱关切与焦虑,其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和舍我其谁的主动担当、义无反顾深深触动着每一位读者,引导读者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现代公民的担当。

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兼顾。正如《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所提议的,在心智层面,通识教育应当培养有效思考、交流思想、恰当判断和辨别价值4种能力。书中的任务设计充分遵循了这一理念。教材设计了多项要求学生经过集体讨论或调查或查阅相关古今中外文献才能完成的任务。合作练习的设计,学生彼此质疑诘难,互相讨论辩驳,磨砺了思辨能力,扩大了思维空间,也锻炼了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调查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了解各种观点,从中辨别判断,逻辑推理,去表求真,从而形成客观公正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契合,将人文精神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猜你喜欢
著者教程英美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第二胜者法王宗喀巴传》著者考
参考文献著录时“等”的西文应使用“et al.”
挽碧制作教程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一绾青絲深,此意最绵绵——古风发型教程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