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2017-01-26 17:37包旭中共弥勒市委书记弥勒市人民政府市长
创造 2017年6期
关键词:弥勒全域旅游

包旭 中共弥勒市委书记、弥勒市人民政府市长

全力推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包旭 中共弥勒市委书记、弥勒市人民政府市长

近年来,弥勒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红河州实施“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三大战略,积极融入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起点谋划旅游发展方向

弥勒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北部,地处滇中城市经济圈腹地,是红河州的北大门,是世界上唯一与佛同名的城市,是阿细跳月、阿细先基和阿细祭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全市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有汉、彝、苗、回、壮等21个世居民族,常住人口55.97万人。近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全市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良好态势,相继荣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等桂冠。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48亿元,增长5%,继续位列红河州首位。

(一)充分挖掘发展优势

当前,弥勒市正处于融入滇中、开放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跨越发展的窗口已经打开,五大优势不断凸显:一是机遇优势。国家“一带一路”、精准扶贫脱贫战略纵深推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滇中城市经济圈、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全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快速推进,为弥勒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区位优势。弥勒市在地缘上“接轨滇中、连接两广、辐射东盟”,是云南经河口出境、经“两广”出海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石蒙高速、云桂高铁建成通车,弥勒通用机场、弥勒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弥蒙铁路、弥泸高速、弥峨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弥勒“大通道”格局基本成形,人才、资金、信息等发展要素加快聚集,为弥勒市发展形成了内生动力。三是人文优势。弥勒人杰地灵,文化璀璨,孕育或生活过古滇名士孙髯翁、明末兵部尚书杨绳武、清末巨商王炽、抗日虎将张冲、数学泰斗熊庆来等名人巨匠。弥勒佛文化、彝族阿细文化、法国葡萄酒文化等多元文化水乳交融、和谐包容,形成了弥勒文化的独有特色,为弥勒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四是生态优势。弥勒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年均气温18.8℃,境内水系纵横、土地肥沃、植被丰富、气候宜人、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今年还将启动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生态健康综合体项目建设,为弥勒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五是产业优势。弥勒已形成的烟草产业、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为弥勒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春节,全市旅游人数达76万人,同比增长17.1%,居全州第一,旅游收入5.1亿,同比增长89.6%,已成为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二)始终坚持规划引领

按照“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景区”的思路和“全域、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围绕建设国际化现代全域旅游城市,突出规划引领,产业和城市建设围绕旅游布局,将旅游建设纳入《弥勒市城乡总体规划》中,推进旅游规划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交通建设、农林水利等规划“多规合一”,编制《弥勒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弥勒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弥勒市全域旅游实施方案》,确定农业、林业、工业、文化、城镇、生态建设与旅游五融合思路,依托弥勒特色旅游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串珠成线,统筹发展,打破区域分割、行业壁垒,着力抓好“一心一环两轴五区”建设,全局联动保障全域旅游高位推进。同时,推进“旅游辨识体系”建设品牌规划,积极开展弥勒宣传定位、城市IP(logo)、整体视觉系统、主代言形象的规划设计,为全面打响“福地弥勒”品牌奠定基础。

二、强化服务,拓宽渠道,全方位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多元筹措发展资金,全方位加大投入,加快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一是创新服务机制。成立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旅游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市级领导“一对一”挂钩联系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将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市景区管理中心,将旅游部门由原来的以景区经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强化行业监管、提升服务质量为主,着力推进云南省重要旅游城市建设。二是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创新旅游工作机制,组建城投公司、工投公司、农投公司等市级融资平台,采取民营资本、国有企业以及政府联合企业,通过申请产业基金、银行贷款、PPP等新模式,多渠道改造提升景区景点,兴建新景区,积极探索走大公司、大产业、大市场的旅游发展道路。三是加强招商引资。把引入外地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弥勒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大事来抓,积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实行全程挂牌服务,使投资商引得进、落得下、能发展,推动了弥勒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弥勒旅游从1999年刚起步,仅有白龙洞、锦屏山等两个观光旅游产品,全市接待游客8.92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165.5万元。2016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07.24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7.65亿元,旅游产业已发展成为弥勒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三、项目带动,构建精品,大手笔推动旅游项目建设

继续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按照“城市建成景区、项目建成景点、景点建成精品”的思路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一是突出重大项目带动。2010年以来,先后引进10多家战略投资伙伴,开工建设的旅游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二是着力提升城市环境。投资9.06亿元将纵贯城区6.5公里的昆河二级公路拓宽改造成城市景观大道,使新旧城区连成一片。将历史、人文、民族、宗教等多元文化融入旧城改造并凝聚成弥勒城市和休闲度假旅游的“灵魂”,打造数个集购物、美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巨人财富中心、金辰时代广场、佛城广场建成使用,中龙时代广场、万城纪完成基础工程,民主街片区改造工程取得重大突破。三是着力构建旅游精品线路。投资9400万元建成连接湖泉生态园与云南红酒庄的葡萄观光大道,“锦屏山敬佛——生态园泡温泉——水世界戏水——东风韵观花——红酒庄品酒”精品旅游线初具雏形。深度开发锦屏山风景区,投资4.5亿元建成锦屏后海汉文化主体公园,上演“汉唐风韵 锦绣翠屏”新篇章,努力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佛教道场和旅游胜地。擦亮湖泉生态园城市“名片”,成功创建湖泉生态4A级景区,通过周边城中村改造、城南片区开发、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旅游小镇等项目建设,拓展弥勒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打造集温泉、酒庄、高尔夫为一体的康体休闲区。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高标准规范旅游市场监管

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创新思维、创新管理,把“评星创A”作为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一是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改善服务质量。成立旅游行业协会、旅游行业商会,努力培养一支懂业务、善管理、热心旅游事业的旅游管理队伍;提高各旅游景区及相关行业的管理服务水平,让游客进得来、吃得好、住得适。二是规范行业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认真抓好整治旅游市场突出问题,健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将综治维稳与质监执法工作有机结合,完善工作机制及应急议案。三是实施综合监管,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综合监管指挥平台和旅游行业协会监管平台,加大旅游执法队伍(工商和市场监管局旅游市场执法队伍、旅游警察、巡回法庭)、旅游市场秩序执法队伍(旅发委执法大队)、社会旅游监督员三支队伍建设,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五、内推外联,巩固深化,多层次拓展旅游市场营销

按照“大旅游、大宣传、大营销”的思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开展对外宣传促销。一是积极开展全媒体营销。邀请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旅游卫视、湖南卫生、深圳卫视、云南卫视、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等高端媒体强势宣传报道或宣传弥勒旅游。同时,积极开辟线上营销。二是加大区域交流合作。注重从高端入手推介弥勒旅游,在借助湖泉生态园、红河水乡、“东风韵”庄园等特色景点汇聚人气的同时,主动参与国内权威机构举办的高端旅游论坛和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宣传营销弥勒旅游。借沪昆高铁开通的契机,到沪昆高铁五个沿线重点城市站点开展云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弥勒号”文化旅游列车驶向珠三角,“红河水乡号”亚航包机带弥勒飞向国际。三是突出节庆营销。隆重举办“阿细跳月节”“祭火节”“葡萄节”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利用承办自由搏击赛、山地自行车比赛、半程马拉松等文化旅游节庆和体育赛事,依托区域内各旅游景区开展多种形式的节庆活动、民俗活动和旅游文化艺术节,全面提升弥勒市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多渠道发力,弥勒影响力逐步提升,先后荣获“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国际旅游名县”等殊荣。

猜你喜欢
弥勒全域旅游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托忒文《般若弥勒经》木刻时间考释
莫高窟西夏洞窟壁画弥勒经变考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旅游
云南省弥勒市投入1200万元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