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润青
(衡阳日报社,湖南 衡阳 421099)
浅谈创新地市党报的本土时政报道
□邓润青
(衡阳日报社,湖南 衡阳 421099)
时政报道是地市党报新闻报道的“重头戏”,但由同于诸多因素,当下存在会议新闻过多、报道手法老套、写作模式化等问题,难以吸引读者眼球。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创新时政报道进行了思考。
地市党报 时政报道 创新
一直以来,时政报道担负着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作用,是地市党报新闻报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随着传播方式的不断变化和传播内容的不断丰富,“会议程序+领导人名单+领导讲话”、“领导走一路说一路”等惯常报道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创新时政报道,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扩大时政报道的社会影响力,是摆在时政记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广大读者对时政报道不满意,并不是针对时政新闻本身,而是对时政新闻的报道方式不满意。
当前,地市党报时政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程序化严重,过于注重党政领导的言谈举止,忽略了新闻事件本身,报道内容粗浅表面。事实上,重要领导的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包含着最重要的新闻、最集中的信息、最权威的声音。时政记者决不能把报道的重心放在会议程序和领导讲话上,而要尽可能地挖掘出其中的新闻。实践中,我们在做好领导活动常规报道的同时,把新闻亮点提炼出来,独立成篇。如,市领导调研衡阳二环路建设,我们在一版刊发领导活动稿件的同时,单独对二环路的规划、建设及有关特点作了报道,市民关注度非常高。
会议是新闻的富矿,如果会议新闻稿件中程式化的内容太多,一些真正令读者关注的内容容易被长篇官话套话所淹没,或被忽略。为此,我们强化民生意识、受众意识、信息意识,从民生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抓住群众普遍关心或某些群体较为关心的信息进行切入,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多报道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有一次,衡阳市市长主持召开第十五次市城管委会议,我们抓住“城区13个交叉路口将改造”这一与市民出行息息相关的重要信息点,单独成稿,详细报道13个交叉路口的改造时间、改造方式、交通分流等情况,反响很大。
在本土重大政策报道方面,我们除报道具体条文外,常常深入挖掘政策制定的背景、过程、贯彻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人们对政策的反映等,让群众有更全面的了解。
笔者认为,对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要决策的报道,要在及时报道的基础上,注重新闻策划,在深度上下功夫,利用新闻背景、新闻链接、记者手记、新闻评论等形式,深入反映和挖掘新闻事件的背景和事件背后的信息,把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厚度有机结合,使时政报道“活”起来,让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增强传播效果。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作为新闻舆论工具的直接发言的重要形式,新闻评论的作用主要是: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解释新闻事实的因果和意义等,对新闻事实作出政治判断、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由此可见,给时政报道配发评论,可以延伸报道空间,深化报道主题。近年来,我们在报道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时,常常配发短评、系列评论或本报评论员文章,以增加报道的思想性和厚度感。
变“报道新闻”为“解读新闻”是延伸时政报道触角的有力举措。在时政报道中,各媒体的同质化较为严重。地市党报若想让报道脱颖而出,为读者所关注和认可,就要“吃透两头”,在政策层面上要不断增强政治觉悟、开阔政治眼光,基层层面上要熟悉民情、了解群众需求。将二者结合后,以群众为中心、时政为材料,解释时政的变动可能会对群众生产、工作、生活造成的影响。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通知》下发,明确衡阳为湘南地区中心城市。我们策划“领跑大湘南”主题报道,用10个整版全方位解读湘南中心城市的定位,衡阳的优势、潜力、发展方向等,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
新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必须逐步改变单一式、平面化的报道样式,充分利用自身官网、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对时政报道进行多层次、多平台推送,如对领导活动、重要会议进行实时动态报道,以增强时效性;对新出台的重大政策、重要决策进行第一时间解读和连线,以增强互动性。
新媒体语境下,时政报道的生产标准更高了。在报道上,时政记者要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新闻价值、以人为本以及社会效应;在采编上,编辑记者需具备更快速、准确的采、编、播、发基本功;在传播形式上,更要体现特技元素的运用,融合图表、音频、视频等各种传播手段,全景式密集释放,从而提高党和政府声音的到达率,形成更强的宣传合力。
当前,我们形成了包括日报、晚报、官网、官微和移动新闻客户端等在内的全媒体矩阵。一次,衡阳市召开阶梯水价改革推进会。记者到达会场后,很快在移动新闻客户端上发出第一条消息:会议主要内容+会场图片。会后,记者分别从常规会议报道的角度和民生的角度采写1条稿件,前者被推送到日报,后者被晚报、官网、官微和移动新闻客户端同时选用。官微以说新闻的方式对稿件进行“改头换面”,更接地气,移动新闻客户端则制作“一图看懂阶梯水价改革”,更显直观。读者纷纷在官网、官微和移动新闻客户端留言,互动性大大增强。如今,这种充分应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时政报道的模式已经成为常态。通过APP和微信推送、新闻跟帖、分享微博等等,吸引大量受众的眼球,拉近了时政报道与普通人的距离。
总之,尽管时政报道敏感度高、把握尺度难、表达难度大,但新形势下改进和创新时政报道方式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把握新闻宣传的发展趋势,遵循新闻宣传的规律特点,不断开拓时政报道新空间,使报道形式更多样,报道内容更鲜活,文字表达更生动,做到帮忙不添乱、“出彩”不“出格”。
(编辑: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