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手机新闻摄影的利与弊

2017-01-26 17:17戴旭虎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突发事件摄影

□戴旭虎

(克拉玛依日报社,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浅析手机新闻摄影的利与弊

□戴旭虎

(克拉玛依日报社,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只是属于专业摄影记者的工作,很少有非专业人士可以真正的参与其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手机普及率这么高的今天,手机拍摄的新闻图片在突发事件传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005年7月7日,震惊世界的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后,该事件的现场新闻照片登上了《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头版,但拍摄该照片的人并非专业新闻记者,而是一位普通乘客。手机拍摄的照片出现在传统媒体的头版,这是第一次,也成为一个里程碑事件。近几年,手机拍摄突发事件报道那就更多了。

手机新闻摄影的优势

1.时效性的优势

在数字时代,传统新闻照片上的银盐颗粒变成了马赛克,传输照片的载体从照相纸便成了由0和1组成的比特,这种改变使新闻图片的快速传输有了技术上的保障,新闻图片完全可以做到即摄、即传、即编。当摄影记者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新闻照片就已经发回了记者所在媒体的编辑部,这对于每一个摄影记者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

2.取材的便捷性

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13.6亿。手机的普及为手机新闻摄影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在一些需要长时间、长距离拍摄的题材中,传统摄影器材因体积庞大、笨重而不易携带、追踪。手机媒体的便携性使得摄影记者和公众可以不受器材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图片拍摄,有利于捕捉到更具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的画面。近几年的“两会”报道中,手机的出镜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记者、普通人选择使用手机寻找拍摄角度。

3.拍摄的隐蔽性

对同一题材新闻图像的摄取,被拍摄对象面对手机和相机的感受是不同的。传统摄影器材的“长枪短炮”带有一定的“侵略性”,很容易引起被拍摄对象的警觉、反感甚至躲避,使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和真实性受到破坏。由于手机体积小巧而具有隐蔽性,利用手机进行摄影会将对新闻现场的破坏降到最低。正如《驻阿富汗美军的日常生活》的拍摄者戴蒙·温特所说“用iPhone拍照更为随意,士兵们对于我手中的iPhone也不会觉得不舒服。”

4.传播的高效性

以往传统媒体发布的突发事件图片,都是由目击者向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然后派摄影记者前往现场拍摄获得。当记者赶到事件现场时,很有可能就错失了“典型瞬间”等重要的新闻画面,也因时效性不足而使新闻价值大打折扣。近年来,一系列突发事件中手机的身影随处可见,手机一族既是新闻事件的经历者也是发布者、传播者。他们用手机拍摄的带有视觉冲击力的现场图片更能让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成为提供突发事件新闻图片的重要来源。因此,这些占据突发事件先机的亲历者将转瞬即逝的画面快速通过网络等途径传播出去,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

5.操作的简易性

数字技术令新闻摄影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令新闻摄影的操作难度得以降低。在传统的机械复制时代,一旦摄影记者按下快门,也就意味着一张新闻图片的拍摄已经完成,新闻图片在后期所能做的修饰仅限于裁剪。在数字时代,摄影记者按下快门仅仅意味着获取这张新闻图片的开始,图片的曝光、色温、明暗对比度、裁剪都可以通过特定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后期调整。虽然过度地依赖计算机的后期调整可能会引发某些道德和法律问题,但是不可否认,这也使从事新闻摄影前期拍摄的技术难度大大降低,媒体获得突发新闻事件现场的第一手影像资料的可能性反而大大增强。

手机摄影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那手机新闻摄影是不是完美无缺的呢?显然不是的。

手机新闻摄影存在的问题

1.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对新闻图片中某些新闻场景的修改、部分新闻元素的添加或删除、移花接木进行多张图片的合成都将变得轻而易举,并且在图片效果上足以乱真。此外,手机上的图片处理软件琳琅满目,很多手机摄影图片会通过这些软件进行剪裁、色彩等方面的编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损害新闻图片的真实性。

2.新闻图片的把关难度加大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所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对于新闻图片在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与控制。职业摄影记者拍摄的图片有专业机构的层层把关,图片的真实性可以得到保证。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性,导致摄影作品在互联网的传播缺乏把关人的控制,这就让虚假图片有了滋生的土壤。戴蒙·温特在处理《驻阿富汗美军的日常生活》的图片时用到手机滤镜软件,业界一度争论这种手法是否会损害新闻图片的真实性。例如,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可以将其拍摄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图片通过网络进行随意发布,虽然图片本身也许是真实的,但却不利于社会舆论的引导,甚至涉及到泄漏国家机密;而摄影记者所拍摄的新闻图片的版权在互联网络上得不到有效保护,侵权、盗链、篡改摄影记者所拍摄的摄影作品屡见不鲜;更为让人担忧的是互联网络成为不法分子手中的有力工具,恶意传播非法照片、虚假照片,从而误导公众舆论、破坏社会和谐、制造公共危机。

3.图片成像质量不高

在大型体育赛事、会议新闻等类型的新闻拍摄中,会要求有人物特写、大场景拍摄、瞬间动作抓拍等画面要求。虽然手机的配置在不断提高并达到相当高水平,但是由于成像系统不完善,特别是感光范围、快门速度、微距、长焦上的局限性,导致影像呈现质量有限。手机的拍摄性能在画面和操控性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除了手机硬件本身的问题,手机新闻摄影的拍摄者大多为非专业人士,他们因拍摄技术和经验不足,拍摄出的新闻图片质量远远不如职业摄影记者的作品。

手机新闻摄影的这些局限性决定了其无法替代传统新闻摄影的地位,最好的解决策略是手机新闻摄影与传统新闻摄影相辅相成,各扬所长,形成报道合力。传统新闻摄影在“深”上下功夫,手机新闻摄影赢在“快”上。新闻事件发生初期,受众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发生现场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期待事件的进一步发展与结果。所以,手机新闻摄影应在第一时间提供现场的真实照片,拍摄决定性瞬间。在非突发事件中,手机新闻图片要求视角独特、个性突出、充满情绪,这样才能弥补硬件上的不足。而传统摄影记者应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耕内容的新闻性,用高质量、连续性、具有思想性的图片感染受众。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媒体采用自采新闻图片和网友手机拍摄新闻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报道新闻事件,二者的合力促使新闻报道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如今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性,每个人都是受众又是报道者。对于高速发展的手机新闻摄影来说,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新闻摄影所面临的现状和前景,与传统新闻摄影合作,变“劲敌”为“亲友”,借用正规军的权威性优势,博采众长,力求共赢。

(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突发事件摄影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郑治国:穿越新中国核弹爆炸中心的摄影记者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爆破瞬间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WZW—bewell摄影月赛
突发事件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